“云综艺”:综艺节目制播模式的嬗变创新与前景初探

2022-02-27 20:05张越郑州经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12期
关键词:湖南卫视综艺

张越 郑州经贸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特殊时期下全国各地基本停工停产,居民自行在家隔离,客厅不可避免地成为家庭聚集中心,看电视也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之一,于是轻松愉悦的综艺节目又重回大众关注的视野。面对无数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一批国内主流电视媒体积极求变,大胆创新,“云录制”便是这场变革中的产物。

一、“云录制”概念解读及类型分析

就目前而言,“云录制”这一概念在业内尚无明确界定标准,所谓“云录制”就是把传统电视节目线下的工业化制作流程移植到线上完成,利用5G、人工智能、云存储等新兴科技将嘉宾或受访者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自行拍摄的素材同步传输到云端由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识别剪辑并同步传输到受众终端,以新兴科技推动技术变革,以互联网思维驱动传统节目内容创新,不仅打破了时空壁垒的局限,更让节目呈现出高度互动与亲切感的新媒体特征,奠定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雏形,加速了大屏幕与小屏幕深度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从当下各大主流媒体的综合实践来看,“云录制”的现实应用多见于综艺节目中。艺恩数据将利用“云录制”模式制作传播的综艺节目定义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创新尝试,通过视频连线+生活Vlog+云录制等新媒体的形式,把小屏内容大屏化,把短视频内容长视频化,从而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1]。”

(一)直播+弹幕互动型

这一类型的节目形式是直接从传统综艺节目简单转换而来,节目的形态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取消了现场观众设置和现场互动。以今年的元宵晚会为例,央视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鼓励信心、为武汉加油、打赢阻击战”元宵主题晚会、江苏卫视的《站在一起》元宵特别节目、晚会等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响应“不扎堆、不聚集”的号召,取消了现场观众的设置,但是节目录播形式依旧采用我们熟悉的现场直播的方式,对屏幕前的观众而言并未造成太多观感体验上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卫视虽然也取消了现场观众席,但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还原节目的视听体验,首创了“弹幕式观众席”,空荡荡的座位,被希望和暖心填满。屏幕前的观众都能够以“实体弹幕”这种更富创意的方式来参与到节目的实时互动,可谓是打开了综艺节目与屏幕前观众沟通交流的新方式。

(二)Vlog+视频连线型

自短视频诞生以来,业内人士一直在探索“大小屏”的深度融合,意在构建起大小屏互通、长短视频互融、多元平台联动的独特“云传播”生态体系。“云录制”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各大媒体平台视听内容创作的主流形式,充分激活了其与“短视频”“Vlog”“实时弹幕”等新兴媒体的跨界融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屏互动[2]。以湖南卫视为例,《嘿!你在干嘛呢?》以国家卫健委对宅家生活的“五个一”建议为内容主题,以视频连线、Vlog短视频为创作形式,在满足“不扎堆、不聚集、不接触”等硬性录制要求下,借助“云录制”时空分离的优势和短视频“短平快”的传播特点,从制作到播出仅用时5天,成功打破时空桎梏,掀起视听行业在外部环境制约下的一场即兴变革。

(三)台网融合型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台网融合的跨媒介发展频繁成为业内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研究的着眼点也随着台网融合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云录制”的出现,给台网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以2020年湖南卫视大型音乐竞技节目《歌手·当打之年》为例,《歌手·当打之年》这种对于现场感、声音及画面质量都有着极高要求的“歌唱竞演”节目,也被动选择了“云录制”的方式。节目组通过芒果TV网络与分散在五个城市的竞演歌手同步连线,邀请500位大众评审定时定点同步观看并进行投票,为保证节目进程如期推进,制作组采用了“5G 芒果超视”的超高清多线程实时传输及云端标签化智能剪辑两项新兴黑科技,同时借助AI智能识别技术,将海量网络素材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同步处理,不仅极大地压缩了人工和时间成本,更是为屏幕前的观众打造了一场盛大的“云视听”现场体验。既保证了节目品牌生命力的延续,也为业界打开了台网融合的新视点。

二、“云综艺”节目形态特点

“云录制”作为特殊时期视听行业雪中送炭的非常之举,从目前的创作实践来看,许多被应用于综艺节目中,在湖南卫视率先打开“云综艺”这扇大门后,各大主流媒体的纷纷跟进,在国内市场迅速刮起了一场“云综艺”之风。新兴科技的更新迭代固然为“云综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但“云综艺”内在的生命力同样不容小觑。

(一)录制生产轻量化,时效性强

传统综艺节目从录制到播出需要经历前期的节目策划、方案预定、项目立项,到中期的节目录制以及后期的素材剪辑,最后报批相关部门审核合格后方能与观众见面,即使在没有出现疫情的常规时期,一档综艺节目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都是极其烦琐的。而“云综艺”是特殊时期视听行业针对库存告急问题的紧急救援,“快”是其首要使命。湖南卫视《天天云时间》制作组沈欣工作室在接到总台任务,希望能在短时间内输出一档既满足当下疫情联防联控时代要求,同时又能舒缓国民焦虑情绪的节目。放在常规时期这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沈欣工作室秉承特殊时期行非常之举原则,大胆起用“云录制”制播模式,随即开始联系嘉宾及相关技术设备,凭借果断的执行魄力和默契的团队配合,《天天云时间》第一期节目从录制到审核播出仅用时不到30个小时,极大地压缩了人工和物料成本,同时刷新了上星卫视节目创作生产最短时间[3]。

(二)叙事方式私人化,凸显个性

社会学家戈夫曼曾在其著作《日常行为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人的行为需要情境,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和后台(为前台表演做准备不让观众看到的地方)之分;不同的情境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即前台行为和后台行为[4]。区别于传统综艺中明星嘉宾在“前台”有舞美灯光,服装道具、大型设备的加持,向大家展现的都是光鲜亮丽的一面,长久以来观众不免会产生审美疲劳。而“云综艺”中受制于条件限制,拍摄场地多为明星嘉宾的私人空间,服化道也多为明星嘉宾的日常装扮,为大家呈现的更多是明显的“后台”行为,同时褪去了舞台的光环,许多明星也放下了往日的“偶像包袱”,向观众展现的是自己更加真实普通的一面,无意间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三)内容形态生活化,互动高效

“云综艺”节目播放平台虽为电视媒体,但通过实时连线、网络直播等“云互动”传播模式,强调受众即时互动与参与感。嘉宾与受众分享的话题内容多为因疫情隔离在家的日常生活行为,比如在湖南卫视自制“云综艺”《嘿!你在干嘛呢?》这档节目中,何炅化身“何小厨”与屏幕前的观众分享美食的制作过程,引发了一阵网络模仿狂潮,生活化的场景也打破了受众与明星之间的话题隔阂,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同时也满足了观众“陪伴式”的需求。

三、“云综艺”节目的局限性

毫无疑问,“云综艺”的制播方式是成功的,借力新兴科技将宅家生活转换为综艺式的新体验,对综艺节目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但在今天,线下录制已步入正轨,实践证明,“云综艺”想要取得与传统综艺节目一样的效果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云综艺”节目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同质化问题难以规避

传统综艺节目的制作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和系列的工作流程,无论是内容选题、话题设置还是互动环节等流程都经过节目组的反复打磨排练,聊天、拉家常只是综艺节目环节设置中的“一剂调味品”。纵观这期间上线播出的“云综艺”节目,游戏甚至“云蹦迪”,看似节目形式多样,每个节目的切入点也各不相同,但是由于缺乏时间和专业的打磨,只是套上了综艺节目的外壳,其节目形态的主体均为“聊天”,也就是说“云综艺”节目的形式只是在单一领域进行的垂直细分,且垂直类选题的挖掘尚处于初级阶段。

(二)技术性难题亟待完善

当前“云综艺”虽然打破了传统综艺节目的制作流程,但是相比起制播技术早已纯熟的传统综艺来说,“云综艺”由于缺少制作团队的现场把控以及专业的视频、音频等硬件设备,在播出中经常会遭遇网络卡顿、多人连线场面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节目进程和受众的观感体验。此外,在跨屏传播中,节目嘉宾会将用自身移动终端设备录制的素材回传给节目组,再由节目组统一编排剪辑播出,受移动智能设备及移动智能应用平台等技术的瓶颈制约,很难保证其传输的视频、音频素材满足大屏播放的条件。即使湖南卫视采用“5G芒果超视”,利用AI技术智能识别解析、剪辑素材,也无法完全保证节目进程的顺利推进。

(三)品牌吸引力尚未形成

当前“云综艺”的另一个弊端是尚未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核,无法凸显节目自身坚实的风格,因此与传统综艺相比,势必缺乏核心竞争力,也就无法像传统综艺一样制造出“现象级”的超级品牌。品牌形象的建立对于一档节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品牌是区分的标志,是一种“信号标准”。湖南卫视正是凭借着《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老牌综艺节目的超级品牌效应确立了其在国内视听界“行业先锋”的战略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行业新风尚。相比已经形成自身强大品牌效应的传统综艺节目,根植于互联网环境的“云综艺”,尽管具备先天的互联网文化基因,在跨屏融合、实时互动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同时也受制于互联网文化的一些劣势,在节目形态、话题内容、主题立意等方面均没有形成自有的鲜明体系,自然也就无法形成独特的节目文化,打造属于自身的超级品牌。

四、“云综艺”节目破局路径

“云综艺”在特殊时期应急而生,破局而立,是国内视听行业应急策略之下的特殊产物。纵观我国媒介发展史,每一次传播技术变革都会对电视媒体节目的创作理念革新和内容探索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智能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兴技术日趋完善,在特殊时期拯救国内各大媒体于危难之中的“云综艺”又该何去何从?

(一)科技赋能:助力内容革新

研究表明,伴随5G智能时代的到来,包括传统综艺在内的所有视频节目形式都有可能发生变革。科技的飞速发展为视频时代的变革提供了不竭动力,自2016年起每一年均可以用一款新兴的互联网视频产品来命名:2016年被命名为直播元年,2017年被命名为短视频元年,2018年则是Vlog元年。所以依靠“万物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二维平面到立体3D,从虚拟现实的VR、AR技术,再到混合现实的MR技术,科技创新与媒体变革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视频节目的虚拟空间将再次被扩大,科技发展将带动综艺节目扩展更多的思维空间。例如近年来兴起的“综艺+”概念,将综艺与音乐会、直播带货等形式融合发展的节目已然被大众认可,而结合新兴科技“云技术”,综艺节目将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实现多渠道互动空间的联通,因此,如何利用科技赋能打通云上、云下的交流互动空间,营造具有混合现实感的节目文化氛围,打造形式内容并举的综艺节目,将成为技术引领下综艺节目的新考题[5]。

(二)形态重构:打造跨屏互融

屏幕是“云综艺”节目叙事和呈现的重要载体,突破“大小屏”界限实现跨屏互动也是“云综艺”节目的一大亮点,因此,“云综艺”的发展应立足于更好地发挥多屏互动的想象力和可能性。正如贝克曼贝托夫对桌面电影的定义:“桌面电影呈现的是操作这些系统的人的生活,呈现了当代媒体化生存的经验。”“云综艺”的内在逻辑与其高度一致。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发展,“屏幕”已然具有对使用者行为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反应能力和记录能力,同时节目生产方还可以借助媒介智能技术的强大算法形成视听蒙太奇制作[6]。

(三)品牌深耕:驱动理念升维

植根于互联网环境,背靠新兴科技助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云综艺”本应“顺利出圈”,迎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却很有可能面临“昨日辉煌今日哀”的境遇。没有打造出属于自身的品牌,无法持续对受众进行“精神输出”,是“云综艺”后继乏力并走下神坛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一经推出便火爆荧屏,节目以传承中华礼仪文化和倡导社会公德为立足点,虽是披上了综艺的“外衣”,但其文化内核的输出能力依旧强劲,寓教于乐,在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积极作用。传统综艺节目追求受众的平均化和大众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媒体融合的加速发展,智能媒体时代的综艺节目的叙事整体更多呈现出细分化和小众化的趋势。如何抓住机遇,驱动理念升维,打造出叙事语言多样化、节目内容多元化、节目形态智慧化、忠实受众细分化的具有文化内核和品牌担当的节目,是决定“云综艺”未来将飘向何处的关键所在。

五、结语

2020年,“云综艺”确实是特殊境遇和新兴的智能科技共同催生出的时代产物,但从5G时代互联网文化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云综艺”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云综艺”不仅是特殊时期的时代产物,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未来时代媒体文化的创新实践者。

猜你喜欢
湖南卫视综艺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传统综艺“编导”与新兴综艺“编剧”工作异同分析
从湖南卫视的成功看人力资源管理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胡歌《猎场》仍于湖南卫视首播 日期待定
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的特色——以《一年级》和《奇妙的朋友》为例
湖南卫视《一年级》第3季立项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