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宁浩与“闫彭”喜剧电影的特点对比

2022-02-27 20:05王晗钰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宁浩喜剧电影周星驰

王晗钰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

一、综述

(一)基本情况介绍

宁浩:出生于山西太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国内第六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之一,是内地第四位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导演。

“闫彭”:闫非和彭大魔,第七代导演中的异军突起。

闫非,出生于吉林长春,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开心麻花签约导演、演员、编剧。

彭大魔,出生于辽宁沈阳,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开心麻花签约导演、演员、编剧。

(二)二者的不同之处

宁浩的“疯狂”系列主要体现的是黑色幽默,于残酷荒诞中制造喜剧。

“闫彭”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暖色幽默,使观众在密集、紧凑、高质量的笑点中得到欢乐。

(三)二者的相同之处

都是以小成本的制作获得大票房的收入。宁浩所执导的《疯狂的石头》以三百多万元的制片成本创下了三千多万元的票房传奇,并掀起了中国国内影片的黑色喜剧风暴。“闫彭”所执导的《夏洛特烦恼》也是一个小制作的低成本影片,上线三十二天票房就突破十四亿元,创下了又一次的票房神话。而《西虹市首富》才上映一周,票房就超过十五亿。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概述

这三位都是目前炙手可热的优秀的喜剧电影导演,他们开辟了大陆喜剧电影市场新格局。喜剧片历来都是世界各国民众最喜闻乐见的剧种,在我国近十年间的影片市场总体票房成绩中,喜剧电影占据了百分之二十左右,观影的低龄化,加上生存压力大等原因,导致观众更愿意看轻松诙谐的电影。特别是在疫情时期,受世界经济形势下行、互联网影视、短视频以及多媒体视听行业高速发展的影响,中国电影产业内部将迎来更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虽然国内影视市场的增长相对减缓,但整体产业发展仍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创意文化为中心的新发展路径也较为明显。

好的喜剧创作技巧难度较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有不同的喜剧理解,梳理剖析研究这三位主流的优秀的导演的喜剧电影特点,对我们年轻的喜剧电影作者和从业者来说具有较高的研究艺术价值与市场意义。

三、宁浩导演喜剧电影设计特点

主要的喜剧代表作包括《黄金大劫案》《心花怒放》以及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疯狂”系列——《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

宁浩的影片以特殊的叙述方法,将观众的视线集中在了处在社会边缘的草根人物及当下的底层,把人们视线及经验以外的普通人群的生活情况展现在了观者面前。

剧情设计上,“疯狂”系列采取了多线条并行的非线性架构,以其中一个为主线索贯穿全剧,并发挥了串联各条复线的重要功能。所有故事线索互为前提,又彼此交错,打破了时间的线性逻辑,并利用改编故事的时空顺序引发了悬疑,从而激起观众强烈的观影欲。

人物特点分析:《疯狂的石头》:一号人物包世宏,聪明,有责任心,有抱负,从警校毕业,学的是刑侦专业,却是一家即将倒闭的国有企业的保卫科长,郁郁不得志。二号人物道哥,是一个盗窃团伙的头目,最老实的“贼头”,自以为是,对自己“素质”和“智商”非常自信。《疯狂的赛车》:一号人物耿浩,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因遭人算计被终生禁赛。努力,善良,有情有义,又特别“不靠谱”。二号人物李法拉,不法商人,见利忘义、黑心到底,典型的反面人物。

台词特点:一方面大量运用方言,加上方言的变种起码有十种以上;另一方面则是非常巧妙的运用方言,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性格和幽默风格。

人物造型:《疯狂的石头》中包世宏把公安皮带随身系着;小军和黑皮的长相贼眉鼠眼、营养不良,完全符合脸谱化的人物需要;黑皮把榔头随身携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想拿出来弄一下子;麦克带着国际范儿出场,打着耳钉,嚼着口香糖,戴着墨镜,穿着一身皮衣,相当拉风。《疯狂的赛车》中耿浩短发、长发、烫染、拉直等所有时下时尚的发型都尝试了一遍;李法拉是个秃顶却一直戴着假发,穿着超人服装;泰拳高手纹身,第一次出场便扮演成人妖。

表演特点:大部分角色都特别疯狂,表演比较外放。

视听语言特点:恰到好处、流畅的剪辑、蒙太奇的到位运用,在电影中带入 MTV 拍摄手法,在浑然天成的时空转换和快速的剪切中,让影片呈现出更为奇观化和的欢快影像特点;“疯狂”的配乐也独具匠心、颇为出彩,根据特定情节的背景音乐音效处理和个性角色的独特音乐伴奏效应,大胆地重新改写了一些经典歌曲,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情节时候,也可以更加深切地体味那种细心营造的喜剧效果。

宁浩的喜剧特点:在“疯狂”系列影片中,宁浩用流行的、大众化的演绎手段,糅合了黑色幽默、荒诞、反讽、戏仿等因素,制造出了一种喧嚣的后现代风格。一些化庄重为谐趣的幽默,显露出黑色喜剧的特质。

从中我们能够发现,黑色幽默是一个荒谬的、病态的、变态的文化流派,将欢笑和苦难、荒诞的事实和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柔情和残酷并列在一起的喜剧。

四、“闫彭”导演喜剧电影设计特点

主要喜剧作品有电影《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全民狂欢》、舞台剧《乌龙山伯爵》、小品《扶不扶》等。

“闫彭”的电影从故事指向的人群类型基本是草根。

剧情设计上,所有情节都暗合主题,恰到好处地避免了冗长复杂的立意,由此造就了浑然天成、大巧若拙。

人物特点分析:《夏洛特烦恼》:一号人物夏洛,无所事事的“软饭”男,胆小自卑,自私又有点虚荣。二号人物马冬梅,善良,执着,一心一意为了家辛苦奔波,无怨无悔挑起家庭重任。《西虹市首富》:一号人物王多鱼,不得志的守门员,大器晚成的富二代,有梦想,有担当。二号人物夏竹,典型的情感小白,知性、呆板、单纯,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台词特点:精炼、好玩、没有废话。会针对每个角色的个性而设定不同的幽默方式,每一句台词都能让观众笑出声来。在台词的设计上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手法:“你看看你,穿的跟个鸡毛掸子似的”。

人物造型:《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在梦中的校服,从功成名就起就总是穿着带有鸡毛胸针的服装;袁华在夏洛的梦里划着一条破破烂烂的小渔船,手中拿着鱼叉;大春的中分头。《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鱼穿着守门员的衣服,留着长长的油腻的卷发,在有了钱之后,剪了一个十亿身家的发型;夏竹穿着保守的衣服,戴着眼镜;庄强,烫头,穿色彩艳丽的花T恤。

表演特点:将舞台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结合起来,以剧情台词表演拎包袱。

视听语言特点:对光影色彩的运用具有非常明显的戏剧性,并运用了大量碎片剪辑的表现手段,扩大了叙事之中的空间跨度。既声画合一,又声画对立。

“闫彭”的喜剧特点:以电影的方式再现了话剧中的快乐和感动,他们的作品专注于草根和白日梦,有着自嘲风格。

从“闫彭”的影片中再看暖色喜剧,我们大致可知暖色喜剧的定义是指事情所出现的社会大环境可能是阴暗的,其过程中也可能是曲折的,或者辗转的,而最后就是经过了各种社会对立冲突中的转折,最后用人性中良好的一面解决事情。

五、结论

目前的内地喜剧,可以说是由两大流派分庭抗礼。一个是以宁浩为代表的黑色幽默派:其创作特点是把搞笑作为外衣,实际是表现深刻的人生。

另一种则是闫非和彭大魔等人的纯粹喜剧派。其创作特点也表现深刻的人性,却也不脱离搞笑的宗旨。

他们的相同点都是以小成本的投入得到了大票房的收入;都是表现社会草根人物。

宁浩作为一位新生代鬼才导演,以其充满黑色幽默的喜剧风格获得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同,其影片创作也有着相当敏感的电影个性。纵观宁浩这批第六代导演,大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在艺术院校毕业。这一群体正是生长在中国市场经济复苏的改革开放时代,正是所有新潮思维、价值观的产生和形成时期,这也决定了他们对于所有旧事情以及传统观念都习惯于站在反思与质疑的立场角度上。在电影中,宁浩同样把视线集中在了当下的我国社会,叙述的都是日常生活故事,拍出了日常生活的原汁原味,在打破传统的电影形势的同时又还原了一个客观的现实世界,将摄影机对准了最具有特点的小角色,如小偷、毒贩等。宁浩用荒诞的喜剧效果,摒弃了长镜头的手段而采用荒诞的喜剧效果,精妙地运用蒙太奇剪辑,并各自以小人物的角度来分线索地展开故事,并且运用了戏仿与反讽这两个后现代风格叙事策略来形成自己的风格,以达到展示出人类现实生活中丑陋低级庸俗而又妙趣横生的一面。

“闫彭”作为第七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以其特有的暖色喜剧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追捧。第七代导演是指在千禧年后走上导演岗位的一批学院派电影导演,这一批导演也可称为“新生代”导演或者“新锐”导演,他们的电影作品很少涉及时代的变革和民族的苦难,更多是表达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和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描述。他们是时代的自由表达者,能从多个角度为观众带来对生活、生命和爱等各个论题的独到见解。

六、“闫彭”与周星驰的对比

说到喜剧,不能不提周星驰。周星驰影片作为在华语影坛上驰骋了二十多年而经久不衰的典范,已形成了我国当今大众中一种难以忽略的文化现象。而周星驰也凭借其独特的演绎,形成了独有的“无厘头”喜剧类型,开创了中国香港喜剧影片的一个时代。“无厘头”是广东方言,是指有意将某些毫无联络的事件现象加以莫名其妙的综合串联或歪曲,以达到嘲讽或搞笑的目的。周星驰的“无厘头”的风格特点很好的代表了当时香港草根一族的生活遭遇,这也使他最终成功地从草根一步步成为当今华语影坛的“喜剧之王”。

被业界誉为“鬼才”的闫非和彭大魔二位导演,他们被影迷亲切地称为“内地版的周星驰”。他们的创作宗旨是“内容为主”。他们相信“好的喜剧可能会使人少了一点戾气和怨恨,多一点快乐和满足感。”他们的作品表面浮夸内则深刻,实话以光怪陆离的方式讲了一大堆,台词更是双关语,有很多谐音和寓意,借喜剧和光怪陆离的剧情之口说出了无比艰难的一生,搞笑的同时也不沉重,还能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影子。

好的喜剧内核应该是人性,周星驰和“闫彭”的电影内核恰恰都是表现的人性:人性的本质与人性的美好。周星驰创造性地把悲剧因素融入了喜剧电影中,把小人物的悲喜人生以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将观众带入更深的思考中,从不同角度认识和反省自我。而“闫彭”的喜剧有说实际是悲剧的,也有说就是纯喜剧,哈哈一笑之后脑袋空空。我们姑且不去探讨是否有悲剧因素,“闫彭”作为跨界导演,游刃有余的在舞台和电影之间驰骋,依仗跨界身份所带来的便捷与体悟,在他们导演的喜剧影片中,痛快地创造出稠密的笑点,喜剧的逗乐功能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带有更为明显的商业自觉与更为强烈的表达欲望,更加注重自我的创作表达与观众的观影感受。

七、总结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的研究比较多,相关的论文也很多,但是对于宁浩和“闫彭”的研究则比较少。虽然很少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研究,但是随着他们的影片创下一个又一个的票房神话,获得一个又一个的大奖,随之而来的也得到了国内外媒体以及业界年轻喜剧创作者和从业者极高的关注。由此看来对第六代导演宁浩和第七代导演“闫彭”电影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喜剧市场的蓬勃发展,不仅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欢笑,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思考,让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在肆无忌惮地大笑中发现真善美,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意义。我国的喜剧因素历来就非常丰富,通过对第六代导演宁浩喜剧电影与第七代导演“闫彭”喜剧电影特点对比的研究,从中探究喜剧电影创作的影响因素,对推动喜剧电影的发展,对业界年轻喜剧创作者和从业者的启发和借鉴,对促进观众观影的兴趣,对传播中国文化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宁浩喜剧电影周星驰
宁浩,累了!
黄渤沈腾徐峥同框
从《羞羞的铁拳》看国产喜剧电影的突破与革新
婚姻如树,只是不会自己生长
周星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周星驰 岁月没有饶过我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巧克力的苦与甜
回眸2015中国电影:喜剧电影改朝换代
从周星驰电影看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