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民 王瑞娟 刘群群
阅读是读者阅读文本信息,并结合自身经历,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作者、自己不断对话,逐渐建构意义,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的过程。深挖阅读文本的意蕴和内涵,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深度发展,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必然追求。在目前的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即抛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或小组合作阅读寻找答案。但是,往往由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浅显或脱离主题,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由重视分数向重视素养转变,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素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下面以“攀登英语分级阅读”第四级中的绘本Daddy Robot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小学英语深度阅读教学。
读前设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李杰 2012)。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敏捷。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围绕绘本的标题、封面图片等向学生提出疑问,引导他们预测文本的主题和内容,从而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其阅读动力,锻炼其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绘本Daddy Robot前,教师以节奏欢快的歌曲Happy Birthday导入,让学生根据绘本的封面图片和标题猜测文本的主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你是怎样过生日的”这一话题分享有关经历,并推断绘本故事的主人公本(Ben)的生日是怎样度过的。接着,教师结合封面图片,提出以下问题:“Who are with him?How does he feel?What are Ben’s parents doing?”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其阅读文本作好准备。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给出了“He looks very excited.”“He is alone.”等答案。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进行了有趣的猜测:“They are busy choosing some gifts for Ben.”“They are ready for Ben’s birthday party.”“They are decorating Ben’s room.”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思考和表达,在锻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以上教学方式巧妙地将绘本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激起了他们对阅读文本的好奇心,激活了他们相关话题的知识储备,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其展开深度阅读。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通过提出疑问、看图预测、验证推理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挖掘文本内容、深入思考、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获得深入的阅读体验,并实现由输入到输出的过渡。
在学生读了第1—6页本和他的爸爸(Dad)的对话后,教师设计了“为本和爸爸配音”的活动,通过“How does Ben feel?”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本因为缺少爸爸的陪伴而孤独的心理,并将“but he is not happy at all”读出失落、伤心的感觉。学生把自己当成主人公本,体会他沉闷、苦恼、悲伤的情绪,自然理解了他的诉求。
在呈现绘本第8页时,教师通过设计代入父亲角色的活动,提出问题:“What’s the meaning of‘What’?”引导学生剖析“爸爸”的感受是困惑、惊讶还是高兴、坦然,并推测“爸爸”是否会和本一起过生日。本的生日那天,围绕他的还是一堆机器人,正当他伤心时,故事发生了反转。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Who is coming at last?Is it a real robot?”追问故事的结局。读到故事的结尾——本终于等来了爸爸,学生为他感到高兴。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本情感起伏变化的同时提升了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全局出发,巧设对话创编、情境表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会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培养其思维能力。
一堂阅读课是否有深度,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逐词、逐段地理解文本,最终掌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含义。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设置贯穿整堂课,其目的不仅在于检测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还在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就阅读课堂现状来看,问题的设置普遍存在浅显化、碎片化的问题。
问题链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它搭建了理解文本的支架、路径,让深度阅读成为可能,让思维的培养有径可循,有迹可踪,让深度阅读真实发生。有效的问题链应能够整合文本,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全局出发,全面且深入地解读文本,不断深化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在Daddy Robot的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歌曲导入、与学生讨论过生日的方式后,出示第11页主人公本过生日的图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
Q1:Who are with Ben?
Q2:How does he feel?
Q3:What are Ben’s parents doing?
在学生快速阅读文本、了解故事主旨后,教师继续提问:
Q4:What does Ben want his dad to do?
Q5:Does he feel happy to have so many robots?Why?
Q6:Does Ben’s dad love him?Why?
Q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Q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背景、色彩烘托的气氛、人物的表情,感受主人公本过生日的心情,快速抓住文本要点。Q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本的父母去了哪里,做什么了?”三个问题逻辑紧密、清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后,教师提出一组问题,用于检测他们的阅读效果。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引领下,分析故事文本,得出“Ben and his dad love each other.”。问题链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引发了他们对主题“爱”(Love)的思考,将语言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在设置问题链时,深入剖析语篇是前提。教师应根据语篇中存在的逻辑关系,结合相关背景信息,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链。通过整合每个问题指向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不断思索,获取文本的主题意义,让他们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从而提升其阅读能力。
在读后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整体再现故事,促进他们对故事的感知。学生为了演好文本中的人物角色,会不断阅读,揣摩人物的语气和表情变化,从而更好地感知人物的情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学生演的过程是再次解读文本的过程。角色代入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本。
学生在初读文本时,认识了这样的“爸爸”——“Ben’s dad is a great engineer.”“He can make any robot.”“He is always busy.”通过重读 a great engineer、make any robot、always busy 等词,学生明白了“爸爸”不能陪伴本的原因——总是很忙。这样,学生能理解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特征。在故事阅读完毕后,教师设计故事表演环节,让一名学生当旁白,一名学生扮演本,另一名学生扮演本的“爸爸”。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爸爸”话语的语音语调,领悟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微变化,同时演出本从孤独落寞到深切期待、从伤感哀怨到惊喜万分的神态变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握人物特点,活灵活现地把故事呈现出来。表演是学生在深刻把握故事内容、了解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联系自己的经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过程。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的深层内涵。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充满“温度”、令人深思。教师依据文本主题,巧妙设计丰富的阅读活动,从学生的角度解读语篇,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意蕴。
在阅读完文本后,教师总结:“Although Ben’s dad is always busy working,he loves Ben very much and he gives him a special gift.They love each other from their heart.”同时,提出以下问题:“How do you think of‘love’?Do you have a busy dad?”与学生交流、互动。随后,教师在课件上出示相关的Word blank,让学生结合文本主题,给爸爸写下自己的心里话,表达真实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对主题“爱”的体会。另外,教师还为学生准备了一段来自爸爸们的祝福视频,让他们惊喜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的设计成功地把绘本故事与真实生活联系到一起,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知道父母虽然忙于工作,但对他们的爱永远不会改变,既培育了温暖的亲子情感,又契合文本的主题寓意。
王蔷指出: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转引自张惠敏,2018)。
在教学Daddy Robot的这堂课中,教师紧密结合主题“爱”,层层深入地解析文章,设计讨论文本寓意的读后活动。学生在理解了“爸爸”对本的爱的表达方式和作出的改变后,对“What is love?”有了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再联想自己的父母,更能感悟出文章的深刻意蕴。这种方式不但超越了文本的内容,还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认知。
另外,教师在充分挖掘文本意蕴的同时,根据文本主题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与乐趣,从而为他们的持续阅读提供动力。
教育养的是人,主要养的是人的心灵,教育的根本任务乃是育心,真正的教育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如果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就难以将教学推进到学生的意义领域。确实如此,我们追求的教育就是要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话,而深度阅读正是一种重视学生内心情感,关注其精神世界的阅读思想(李松林 2016)。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理解词句的表层含义,更要依据问题和活动引导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度剖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阅读质量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促进阅读目标的达成。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心需求,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让深度阅读真实发生,丰富、优化其阅读体验,全面提升其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