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征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各类突发事件频发不断,如何应对和引导突发状况引发的事件便成为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复杂性、紧迫性以及不确定性,这些特征会非常迅速地聚集公众的关注,在极短时间里便可以形成各种媒体、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媒体(以下简称网媒)所关注的热点。网媒是一种数字化媒体,伴随因特网的发展而发展,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它是以比特为媒介,又被称为“第四媒体”。网媒以其信息量大、接受对象广、互动性较强以及实时发布等特点,在搭建政民沟通平台、通达社情民意方面有着独特优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媒体网站、个人网站、政府网站、校园网站等网媒,在突发事件报道与处置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
网媒的特点及其性质使之在现代迅速崛起,形成了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式媒体,但网媒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发展。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网媒以其最快、最全面、最多样化的特点与事件报道的客观性相符,从而高效积极地解决突发事件,形成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民众对事件的知晓程度将直接影响民众对待突发事件的态度,而这一态度会很大程度影响着如何来解决突发事件。满足民众知情权不仅可以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还能使民众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列宁曾说:“没有公开性来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1]特别是当面临重大突发事件时,隐瞒事件真相反而容易造成更大的危害,严重影响民众的生产生活。网络媒体有着异常丰富的信息资源,民众也有了非常多元化的途径来获取信息。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鱼龙混杂着各种信息,难辨真假。在网络时代突发事件的信息是以光速传播的,网络媒体下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帮助引导网络舆论发展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从而促进网络媒体与民众的知情权以及监督权进行良性互动。如果媒体能够给民众及时并且全面地发布突发事件的一系列有效信息,如事件的起因经过、危害程度以及应对措施等,不仅能稳定民众情绪,还能团结民众共同应对突发事件,便于政府以及各个部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降低事件的危害。网络媒体恰好具有时效快的优势特点,提供更加及时的信息给民众,更好地满足民众对突发事件信息的需求。
突发事件通常是借助网络媒体平台爆料社会事件,随着其信息被民众以及其他媒体不断地被分享以及转载,在网络空间大面积的进行扩散传播。事件的关注度在群众的传播下不断提升,事件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网络媒体在传播网络突发事件中,既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又可以作为组织行动的工具。突发事件的传播媒介有网络媒介(以下简称网媒)和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网媒具有更巨大的技术优势,在重大事件突发时,能够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从而高效解决突发事件。汝阳昆明广州金华庐江等地的群官因“艳照门”被处置的案例等,都是网媒发挥作用的结果,凸显了网媒在高效推动突发事件解决进程中的作用。几年前陕西省某单位领导在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现场中微笑而引起网友关注,于是网媒开始发挥作用,导致他经常佩戴多块名表也被曝光,引发大批网友的质疑和声讨,不少网友认为他的收入有非法来源的嫌疑,事发后,陕西省纪委主动介入进行调查。网络媒体帮助疏导民怨,在突发事件的舆情危机爆发之前减弱危机爆发的势头,网络媒体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特点,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向网媒发表意见、反映实情。从而帮助有关部门对其所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的方法,从而给予舆情以正确的引导。
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媒体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市场总是遵循丛林法则,媒体们都绞尽脑汁地形成各自独特的优势,积极提高自身竞争力,打造品牌唯一性,以便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而网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众多媒体快速崛起。特别在报道突发事件中,大部分网媒凭借及时的报道、全方位的信息、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打造自己的优势,获得更高的评价,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成功提升了自己的媒体竞争力,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如北京市CDC 与北京市广电局共同构建成为媒体指挥机制,组织了北京15 家重要的网络视听媒体一起构建“北京健康一起行动”抗疫专栏,让权威信息在多个网络媒体平台产生互动和聚合,统一口径,统一行径,强劲地掌控舆论的走向,有利地促进网络传播环境的良好稳定。目前网络媒体明显趋向多元化,各个媒体平台竞争非常激烈,打造网媒品牌唯一性,整合媒体平台,有助于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和聚合,对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有着重要的影响。
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网媒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种种问题,为了点击率对事件进行夸大和渲染,为吸引公众视线对事件进行严重的歪曲甚至断章取义,这影响了网媒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力度,阻碍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网媒对突发事件的迅速报道可以满足民众需求,而这种快捷性却威胁着突发事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信息在迅速传播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真实信息与其他信息杂糅,引发谣言,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出来进行解释和解读,民众很容易在信息中失去判断力。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网媒只看中突发信息报道的第一时间,还没有确定事件的真实性就将消息发布在了网络上,这很有可能造成新闻的失实。并且,据我国相关法规规定,不是所有的网媒都有自己的采访权,当突发事件产生的时候,一些网媒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充分丰富自己的新闻量,于是盲目转载、粘贴其他媒体的资料。因此导致用稿随意性很强,对于一些新闻不加核实、查证,失实情况也就在所难免。而一些民众看了新闻内容会被误导,有的甚至利用不实信息在互联上随便发泄情绪,这些随意的评论所带来的后果他们不会在意,更加使民众忽略事件真相。再有,由于网媒具有开放性,任何人都能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于是导致网络信息真假掺杂。并且,网媒中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出现在网络中的信息可能没有确切的来源和具体的传播者姓名,这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没有可信度的信息。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时,民众非常关心相关的事件信息,但缺乏对虚假信息真实性的思考,反而可能对社会造成消极影响,对解决突发事件毫无帮助。如果缺乏真实性的信息泛滥,网媒报道突发事件的公信力将大大降低。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实现新闻真实的根本途径。然而真正的客观性在实践中极难做到,网络媒体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尤其是网媒的某些特性更加损伤突发事件报道的客观性。由于部分网媒担当国家宣传窗口之责,因而在宣传中笔墨更加着色于政府政策,其中不乏是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网媒成为政府的传声筒,却对巨大的社会危害力以及影响力置之不理。同时,为了应对激烈的媒体竞争,部分网媒为了提高自身影响力,趁突发事件的爆发效应,会故意造成严重失实的甚至是偏离事实真相的报道,以期通过夸张的甚至是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引发受众好奇,提升点击率和浏览率,以此谋利。网络媒体提供了新的舆情引导角度—利用民众之中的意见领袖来引导舆情。随着不断扩大网民规模,众多的意见领袖也随之涌现,他们以网络媒体作为平台,不论何时何地表达意见,逐渐成为突发事件传播中的意见放大器和信息中转站。网络意见领袖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前如果不与突发事件中的当事主体进行有效沟通,极易引导群众走向暴怒的情绪,走向非理性的对话。意见领袖被收买会出现其一边倒地说好话,不但不能缓解事件危机,反而会使事件趋于恶化。
除此之外,网媒的交互性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突发事件报道的倾向性和选择性。网络中的被传播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可以互相切换,两者的界限不清晰,这也是新闻传播更自由的原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在突发事件爆发时,网媒自然就成为民众宣泄情感以及表达观点的最佳场所。但是大部分民众缺乏新闻等相关专业培训,他们在表达自己思想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掺杂主观情绪,尤其是当民众的不满情绪正好和突发事件的效应相契合时,网媒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他们宣泄不满的汇集地。由此可见,偏好性的网媒表达不利于发展突发事件报道的客观性。
作为一股新崛起的力量,网媒渴望获得民众的支持。打造自身特点,让大家发现其显而易见的优势,这样便可以同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竞争。如何吸引民众对网媒的关注,是网媒从业者思考的问题。于是他们便尝试在报道中加入大量的煽情因素。尤其是民众在突发事件产生时伴随着脆弱和敏感的心理的时候,为了调动民众的情绪感受引起共鸣,从而让民众更加关注突发事件,网媒过分地使用各种手段,如将标题图片变得更加醒目以及将语言变得更加煽情。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网媒盲目迎合一些民众的低俗心理,这种不好的做法固然会带来一定的商业利益,但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绞尽脑汁地加入煽情性、刺激性内容,忽视了对突发事件报道的人文关怀。在新闻写作上,为了达到目的会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即使与突发事件完全不搭。在标题设置上,为了醒目,会不同程度得极尽渲染,对在灾难中承受痛苦的或是已经死去的人们极不尊重;在内容编排上,有时主次不分,往往人们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安排在最不显眼的次要位置,使得报道缺乏人文关怀;在图片选用上,突出灾难血腥的场面,不在乎民众的感受和情绪,并且这些太过煽情的文字干扰了大众的客观分析和理性判断。因而,缺乏人文关怀的网媒不仅不能有效解决突发性事件,还对其产生了消极影响,甚至违背了道德。
当爆发突发事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民众大量阅读相关的新闻资讯,从而形成自己对整个事件的认知与判断。然后,大量的网媒信息在满足民众好奇心的同时,也给其了解事实真相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例如,在百度搜索输入“杨达才名表事件”、“江歌案”可以查询到约927000 篇相关网页。显而易见,能寻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信息的困难度不小。由此可见,由于网媒杂乱的信息,民众在查找需要的事件内容时的不便利,从而影响了民众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判断。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民众对于事件的预判会从观望到担心直至惶恐,对信息的真实性极度迫切,普通群众的猜测、网络大V 的主观判断以及专业人员的分析等会转变为传闻或不实信息在大街小巷和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与此事件相关的各方信息也会被公之于众,成为公众的焦点,被反复传播。这些海量且重复的信息报道,会歪曲民众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认知判断。
一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网媒要走规范之路,一定要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强制性的标准。目前,我国对于网媒的监督有《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网媒的规范化建设具有强制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保证了国家对网媒的监管。二是构建网媒自我把关自觉自律机制。传统媒体一路走来,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自我把关意识,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自觉自律机制。拥有这样的自我把关意识和自觉自律机制对于具有无限性和互动性的网络媒体来说是有必要的。可喜的是,当前已经有许多网媒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例如,搜狐和其他14 个北京网络媒体发起了文明网络的呼吁,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文明网络活动。三是健全网媒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报道机制。这其中,突发事件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迫使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比如建立统一的报道机制。我们还要把控全局,加大力度,可以从宏观总体建立一个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可以从不同网站中挑选出来。
网媒在进行新闻报道中要谨慎使用词汇,对于一些广泛使用且没有歧义的新型网络词语,在新闻报道中可以考虑使用,比如一些不规范的缩略语、生造词以及篡改成语等不应该出现在网媒对事件的报道中。汉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有着深厚的文化蕴含和历史渊源,使用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事件进行报道传播有着重要意义,语言的不规范使用不仅影响事件报道的真实性,还会影响传播效果,进而对媒体的信誉产生影响。所以,网络媒体在事件报道中还要规范使用词汇,避免流行用语的滥用。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和内在品质。伟人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2]当面临突发事件,客观真实地对新闻进行描述和报道,是新闻媒体提升其公信力、打造其权威性的最有效途径。扩展网媒的采访权是提升网媒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公信力的首要任务。目前,中国的网媒受到政策的影响和限制,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具有采访权。然而,在紧急事件现场,即使是有采访权的网媒所得到的待遇也远远不及传统媒体。基于这样的情况,多数的网媒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然后,就是在这样的二次传播的过程中,新闻的客观真实性遭到了损害,如信息传递的片面性、滞后性、虚假性等等。其次,网媒要有效提高自己的把关作用。一方面,网媒为有效的拦截一些不安全的信息,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提升对新闻报道进行把好关的意识。一是为了防止不良信息的出现,网媒需要约束突发事件的报道。二是网媒要对突发事件报道事后进行严格把关,为了更好地体现把关的职能,要对高质量的报道实行“置顶”,同时撇除过失、冗余等低质量的信息,尤其失真的信息。学会利用专家发声。由于信息传播的混杂,群众更多想依赖官方信源消息去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官方信源要保证发布的信息准确与权威,不能及时满足民众对信息发布速度的要求,所以专家的及时发声对于稳定公众情绪有一定的作用。三是针对博客这样的个人媒体也要通过对其内容的选择、结构的设计进行有效的把关。
一方面,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网媒对紧急情况的报导不仅在及时性和互动性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而且通过有效编辑在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对于突发事件的评价,可以运用时间和空间手段。网媒引导对突发事件的舆论是由网媒时空特点决定的,对于一个事件的报道,网媒意图的体现包括:存在的篇幅数量,频率更新的方式,及时间的长短等。其次,为了引导舆论走向可以通过稿件集合的合力。为引导舆论,网媒大可借鉴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方式,进行全面、细致并且深刻的集中性报道,使稿件合力更具有穿透性,使网媒所表达的意图更为明确。另外,为引导民众舆论发展,凸显网媒对某一突发事件的设置,可以使用多媒体的形式、标题的侧重、结构的铺排等多种方式。另一方面,利用言论功能引导舆论。网媒直接发表对突发事件的看法可以通过深度报道、撰写评论、配置评论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给了正无所适从的广大民众一个明确的指引。最后,引导舆论还可以利用互动手段。较之传统媒体,网媒最突出的优势就是互动性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网媒也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对社会舆论进行高效引导。
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网媒因其传播速度快捷、传播范围广、传播形式多元、传播内容丰富等优势成为人们了解紧急情况的重要渠道之一,也使其快速在众多媒体中崭露头角,甚至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构成了威胁。但是作为一类发展比较成熟的传统媒体来说,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根基稳、权威性高、资源丰富、报道机制成熟以及品牌知名度等优势,这些优势对于网媒来说还是望尘莫及。如果将两者相互整合和嵌入,扬长避短,紧急突发情况的报导将更加的真实、及时,也能更加满足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以及高效地促进突发事件的解决。借助传统媒体在政策和资源上的优势深入现场对一手资料进行采集,再借助网媒及时性的特点将报道迅速分发给受众群体,同时,利用网媒本身的技术优势,对事件实况持续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报道,并且配合传统媒体对事件后续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报道。[3]另外,网媒报道事件中的信息发布者即网媒从业者,他们的道德素养、责任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篇报道是否人性化以及道德化。因而,这就要求网媒从业者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特别是在网络道德伦理领域,培养并加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以及政治观念,不断提升其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把关。同时,这些网媒从业者不仅要严格遵守、积极拥护有关网络宣传的法律法规,还要为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制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促进网络法律法规日趋充实、完善以及形成。更重要的是,当紧急情况发生时,网媒从业者可以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上报道事件,从而使人民的权益能够得到真正的维护,帮助人民切实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