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

2022-02-27 08:01:03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8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结构性金融服务

程 珽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陕西 西安 075001)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未来增长主要动力在于供给侧,经济发展转变为“供给决定型经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已有的金融供给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需求,难以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中央提出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低效的金融供给,增加有效、高效的金融供给,改善金融供需结构,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1 我国当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转换对经济各行各业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金融业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业、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第二大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第三大信用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金融大国。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仍存在矛盾,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正是我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好时期,而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和方式、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缺乏改革与创新,无法满足创新创业主体多样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的过程中,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体系的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较差,金融资源总量少,金融资源较多流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国有企业等行业或领域,且过度倾向于固定资产投资,在支持实体制造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相对偏少,对实体经济领域的投入不全面,形成了金融资源不匹配不平衡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了现行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

1.2 金融机构资产期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

金融资源配置的低质量和低效率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一些金融机构中,为了追求高回报率,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借入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资金,或者借助影子银行渠道发行大量理财产品进行投融资,对大企业存在过度授信、超额担保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金融机构自身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信贷率较高,使金融资产期限错配问题大量存在,在当前国内外不稳定环境剧增的形势下,错配资金的借贷机构如果出现债务到期的情况,将会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扩大,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因此,调整和优化金融资产期限配置结构,改变金融服务模式和供给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3 金融市场体系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由存贷款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票据市场组成,除了存贷款市场外,其他金融市场规模都较小,使得金融市场体系结构严重失衡,尚未形成多层次金融体系,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结构不完善、适应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效率和水平低下、金融产品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突出;在现有金融机构体系中,银行业一家独大,证券业、保险业处于从属地位,小额贷款公司、信贷机构、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业处于起步阶段,占比微乎其微,不同层次的金融机构对自身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尚不明确,而银行贷款仍是金融需求投融资的主要途径,且直接融资规模很小,导致金融产品创造及金融市场运行逐渐远离实体经济发展需求。

1.4 金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在现实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需求方的“贷款难”现象不仅体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在一些中小微企业中依然存在“贷款难”的现象,他们对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政策也了解甚微,不能综合运用各类金融产品满足需求;金融机构供给方的“难贷款”现象的出现,是因为金融机构完全掌握企业真实经营情况较难,对有金融需求客户的资质审核较严格,同样会存在优质客户少,使“难贷款”的情况发生;金融资产业务交易集中于存贷款市场,而且主要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具有垄断地位,且缺乏信用监督和评估体系,使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不足,金融工具结构单一,金融服务效率低下,加大了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

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供需两端不匹配所致,对此,中央提出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

2 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路径探析

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针对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特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2.1 坚持科学理念,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刻认识并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准确把握金融本质,从供给侧优化金融产品供给模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科学划分和清晰界定各个细分领域的边界,把握各自的本质、特点和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坚定推进资本市场体制机制革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和信贷市场体系,拓宽股权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发展质量;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要科学研判应对当前金融形势,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监管层面,设置相应的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要求,细化法规制度,由专门的监管部门实施一体化、垂直化、穿透式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2.2 加强改革开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强化对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坚持市场化导向,丰富发展银行、保险、证券、小额信贷等金融机构及服务类型,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改善融资结构。金融机构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立足实体经济的服务需求,调整金融体系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促进金融市场有序发展;国家要实施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市场利率体系建设,补齐金融监管短板,实现与金融机构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赢,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对外开放方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同步推进,金融业是竞争性服务业,坚持在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原则下,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并实现中外资平等对待,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积极引进国际金融机构入驻;鼓励国内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机构双向开放,拓展海外金融市场供给,提高金融机构国际化开放水平,提升我国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

2.3 不断加强创新,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经济迈入新常态,金融资本作为供给的核心要素,可有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充分利用金融供给侧改革能够放大金融的杠杆作用,将有限的金融资本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精准实现金融产业转型升级。在金融监管创新、民营资本融资新模式创新、金融交易市场创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切实鼓励金融政策和产品的创新及应用,设计和开发出符合新时代各经济主体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投融资领域的作用。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出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优化商业模式,推进线上和线下双重融资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综合性;在投融资渠道创新方面,增强金融多元化供给新模式,适时推出证券市场新政,大力发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创业投资,开发与创新融资和产品对接、私募股权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2.4 加强政策调控,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切实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助力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体系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将国内外的金融发展状况和调控政策进行统筹协调,采用精准化的调控手段,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性调整,保证政策真正实施到位。

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结合市场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针对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健全和改进,从宏观层面设定统一的监管模式,使其能够监控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情形,综合控制和管理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以此减少金融动荡的发生概率,全面保障金融稳定发展。

加强运用货币政策来做好对金融的精准调控,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调控机制;健全和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的配合,调控金融服务模式,将更多的金融机构、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范围;金融机构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中实行差别化利率政策,可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打造出新型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宏观调控模式,有力促进经济水平健康发展。

2.5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保障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金融体系风险防控工作,明确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把准确判断风险隐患作为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由此可见,金融风险防控是金融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

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完善金融机构融资体系,优化金融监管措施,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所有金融业务都必须持牌经营并纳入监管的政策,加强对金融违规处罚力度;金融机构主动提高对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对金融风险监测分析研判,提升对金融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的措施;密切关注区域性股权市场、金融控股公司、高风险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和同业业务等领域风险,推动建立法治化、市场化的风险处置机制,切实做好风险化解和处置工作的应对准备,防范化解实体经济风险。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在金融改革工作的实际进程中,金融管理部门需要充分意识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危害,要强化金融监管工作,采用科学性的防范举措,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通过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在金融工作中着重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做好金融开放程度与监管能力相匹配的需求,以金融供给促进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6 提升服务实体能力,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金融只有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才能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强化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金融改革时应注重完善制度、优化结构、强化监管,最大限度地释放金融改革创新的红利和效益,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推动普惠金融由单一的小额信贷向多元化金融服务转变,这从供给侧的角度,给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指明了发展道路。

深化金融机构分部的设立,完善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中小银行保险机构金融业务比重,推动构建定位精细、层次分明、竞争充分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客户需求、丰富担保方式、整合金融机构内部资源,拓宽服务渠道和服务对象的产品需求;促进信用机制不断健全,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提供更加灵活、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有效拓展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创新力度,构建新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鼓励小额信贷公司、网络金融平台等机构开拓农村市场,增强农村金融总量供给,壮大农村金融市场。

2.7 健全体制机制,保障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金融结构和管理体制革新,提升金融运转效率,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深化金融机构体系改革,健全金融机构的内在激励机制和外在约束机制,增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和外部市场秩序,在优化金融机构结构层面,要打破垄断,适当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深化金融市场体系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市场化转换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革新金融市场体系,增加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丰富金融市场的交易产品和金融工具,提供更加多样性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模式,降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汇聚各类金融资源,增强金融要素辐射能力,扩大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拓展金融市场的宽度和深度,构建一个现代化、更加包容开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在国家层面,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强化信贷投融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强化金融监管机制运用,优化监管力量。地方监管部门要建立与中央调控与协调金融稳定发展的监管机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明确市场管理规范,强化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3 结束语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金融与资本市场的重要观点。文章经过对金融发展现状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现实性的分析和梳理,提出可通过树立科学的理念、增强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力度和政策调控措施、健全金融发展体制机制、提升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强化风险防控意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结构性金融服务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12期)2022-12-30 12:09:24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34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16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00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