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鹏
(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16万 km,稳居世界第一,但我国高速公路企业营收结构较单一,主要来源为高速公路通行费,面对庞大的带息负债规模,债务压力较大。近年来,各省都组建了综合交通投资集团,建设类央企也积极参与地方发展,交通项目建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高速公路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我国智能交通投资占高速公路总投资的比重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限制了交通产业发展质量。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受“公转铁”、“碳达峰碳中和”、环保限行、疫情管控等影响,高速公路通行费增长承压明显,同时铁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快速发展对公路货运市场造成严重冲击,货运通行费计费模式调整、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实施,对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受国家“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货运通行费计费模式调整”“减税降费”等政策的深入实施,未来对公益服务属性特征明显的交通企业带来巨大挑战。高速公路经营为有限期收费,且未来公路发展以非收费公路为主,收费期限到期后,将严重影响相关企业生存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时代课题,赋予了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新使命新定位。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全国高速公路变成了“一张网”运营模式,收费模式也由封闭式收费制式调整为了开放式收费制式,大规模的ETC、省界门架系统等信息技术应用,将有效提升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交通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发展,行业变革加快,为高速公路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0年末,全国高速公路里程15.29万 km,受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和建设投资总额扩大,以及部分项目为养护管理、偿还利息举借新债等因素影响,收费公路债务余额持续上升。2020年末,全国高速公路债务余额66 983.5亿元,比2019年末净增8 939.0亿元;全国收费公路支出总额比2019年净增1 558.7亿元,增长14.4%,面对长达10年的偿债高峰,高速公路企业无疑存在较大的债务压力,资产负债率压降难度大。
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营业收入来源于高速公路通行费,主业突出,但辅业发展缓慢,尤其在路域经济发展上起步较晚,发展缓慢,难以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企业向综合类交通企业转型,业务涉及工程建设、道路养护、工程监理、交通物流等,但大部分业务依托于本企业内部市场,外部市场拓展能力不足,产融结合程度较低,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数智化程度较低,大量重复性工作未能实现自动化,不仅人工成本较高,且容易出现人为差错;收费系统、监测系统不完善,偷逃通行费的情况仍较为严重;设备状态信息不能及时获取,保养不及时,养护效率低、成本高;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环境和能耗等交通问题突出。总体而言,我国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运营、维护、升级改造等方面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①着力增强收费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收费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巩固扩大收费稽核工作成果,加大ETC业务拓展力度,加快布局ETC支付在更多场景的普及应用,重点提升ETC、特别是客车使用率,努力实现吸引新客户、保留老客户。②着力增强养护管理能力,加大日常维修保养和预防性养护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护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养护资金投资效益。充分应用养护新技术替代能耗高、费用高、成本高的作业方式和施工工艺,加大绿色环保养护材料研发与应用,不断提升日常养护专业化、集约化水平。③着力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围绕社会公众出行新需求,结合服务区断面流量、地域特点等因素,推行“一区一策、精准施策”,分类打造创效服务区、主题服务区和基础服务区,全力实施服务区整体提档升级和公益设施改造,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一体化建设与运营。④着力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推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升级改造、视频云联网工程建设,贯通运营数据搭建运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启动收费车道软件国产化、标准化升级改造,提高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聚焦“六新”技术,大力开展废旧路面、沥青等材料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广就地热再生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应用智能化养护设备、检测设备,着力提升高速公路管养效能,降低管养成本。
①依托庞大的路网资源,利用好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大力发展路域经济,突出产业的互补性,在合理定位和战略管控的基础上实现协同效应,树立非路业务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自身在行业的知名度、名誉度。②调整产业布局,明确转型的战略目标,优先盘活利用产权完善、交通便利、面积适宜、区位优势明显的资源,推进高速公路与物流、旅游、文化、农业融合发展,把高速公路打造成特色农产品展销的新窗口、仓储物流发展的新节点。③紧紧依托主业,场站区周边权属空闲土地开发房地产、仓储物流、应急物资储备库等项目;互通区内闲置土地开发用于光伏、大棚养殖、绿化(苗圃)、仓储等项目;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等场区建筑物屋顶、边坡、隧道红线范围内低效利用土地开发光伏能源等项目;高速公路沿线带状空闲土地与当地政府共同开发用于绿植培育、固废利用等项目等。④引导运营企业与经营企业加强沟通协调,根据闲置资源的实际情况,拓展闲置资源发展空间,扩大盘活业务范围。经营企业积极对接运营企业,实地走访、评估可开发利用资源,拿出开发项目方案。运营企业主动服务经营企业,协调联动有关政府审批部门办理手续,做好路域经济开发工作。
①用好养护智能决策系统,加大预防性养护、集中养护比例,全面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加强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养护机械“以租代购”、定额管理等措施,做好养护降本增效。②提高养护决策化水平,对全路网路桥隧进行定期检测评定,实现重点路段、重点桥梁、重点隧道检测全覆盖,及时跟踪研判道路运行动态,加大日常维修保养和预防性养护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护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养护资金投资效益。③充分应用养护新技术替代能耗高、费用高、成本高的作业方式和施工工艺,加大绿色环保养护材料研发与应用,不断提升日常养护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增进养护工作实效。④重点从路域环境整治、水毁处治恢复、交安设施完善、养护新技术普及应用、桥隧运营信息化监控等方面打造“样板路”,力争以点带面推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①加快建立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模式。转变以任务为导向的研发投入机制,扭转成果转化率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的情况,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在营收、利润方面的贡献率。聚焦创新赋能,加快现代交通产业体系布局,更多依靠自身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市场占有率与利润率。鼓励采取需求主导、多方合作、协同攻关的科技项目立项机制,配齐技术合作、研发、转化直至产品化、产业化要素,加快将先进技术转化为降本增效的现实生产力,有效提高科技创新创造价值的营收、利润占比。②进一步聚焦“六新”突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勘察设计、监测检测、施工工艺、智能装备、交通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推进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步伐,积极推广高附加值技术服务,开拓交通运输及相关高技术产品、服务市场,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③推进固废利用、采空区处理、智慧交通等领域地方标准编制,持续推进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扩大企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