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咏梅 梁大万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中国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必须跨越的历史门槛,是全国人民在新时代、新阶段必须直面和持续用力的历史重任。高等学校特别是艺术院校,在这个宏大的历史变革、历史进程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发挥着传承创新的独特作用。乡村振兴是一个历史过程,需主要依靠当地民众几代人的持续建设、不断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基础教育显得尤为迫切而关键。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地基层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而在基础教育中,“艺术教育”更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短板中的短板,亟待补齐。高等艺术院校肩负着“艺术教育”主力军的使命,有责任弥补乡村基础教育的短板和弱项,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助力人才艺术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乡村的宜居环境、历史文化、产业特色、精神风貌等,无论是场镇规划布局,还是村庄的设计打造,有高等艺术院校专业人才、资源和要素积极参与,必将对美丽乡村建设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是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文化旅游产业、特色旅游产品产业对于推动乡村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而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和系列产品的设计、规划、打造及拓展,高等艺术院校具有较大的参与空间。
四川的农村地区,无论在偏远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还是在发展较好的广元、绵阳等地,普及艺术教育工作依然存在很多困难。以笔者驻点的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为例,该镇现有在校学生约750人,由于地域条件限制、人才引进难且流动较大等因素,该镇中小学具有艺术专业背景或艺术教育能力的师资力量薄弱。该镇共有6名艺术类专业老师,由于其艺术专业方向不对口且长期从事语文、数学及其他课程教学工作,在一些艺术课程教学活动中,他们仅承担召集组织学生的角色;同时,非艺术专业近100名教师中,对学校配置的简单乐器等艺术类设备完全不了解,不具备相关的艺术素养。一些老师具有从事艺术教育的强烈愿望,却没有接受专业学习深造的机会。艺术专业教师紧缺,艺术教育课程基本处于空缺,学生没有条件接受艺术教育。这样的状况不仅存在于该地,也普遍存在于其他农村地区的学校。面对这样的现状,艺术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艺术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尝试多种模式推进艺术教育进入广元市昭化区的农村中小学,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从而为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熏陶提供更好的保障[1]。
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全面实施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该《意见》对推进艺术教育改革目标作了明确规定和硬性要求,还重点强调,对落实政策不到位的,要问责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由此可见,国家对全面实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改革中小学艺术教育是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要素,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力举措。据教育部披露,目前全国已有包括江苏、湖南等8个省份全面推行艺术类科目进入中考,2022年力争全覆盖实行美育中考。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要落实相关规定普及艺术教育,压力大、任务重。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是农村地区的缩影,在较为紧迫的教育改革形势下,他们一直希望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设一些艺术类课程。因为脱贫攻坚定点帮扶政策辐射,借助脱贫攻坚定点帮扶的艺术院校资源,面向部分中小学尝试实施了一些艺术教育项目,取得了实效。近两年,昭化区与四川音乐学院合作开展的项目主要有:四川音乐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定期到昭化区元坝中学、昭化区王家中学、昭化区王家小学、昭化区王家镇晋贤小学,对其师资力量进行针对性培训;尝试选拔艺术专业教师到该校进行专业进修培训;签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该校学生分批次进入昭化区的学校、乡村参加思政课程实践教学;邀请该校师生代表,筹划并参与重大节日、重大文化旅游活动的节目展演;依托该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规划设计旅游景点;实施多批次、多专业、多形式的文艺小分队进入昭化名胜古迹或者乡村田野展演,探索艺术改变乡村的路子[2];该校师生代表以科研项目作为牵引,到昭化区实验小学、王家镇小学选拔组建鼓号队;该校部分师生推进艺术教育公益培训项目,在昭化区王家镇中小学成功开启艺术教育在线课堂[3];为昭化区创作艺术作品等等。
面对当前普及艺术教育、推行美育高考改革的要求,农村地区迫切需要依托艺术院校资源,拓展渠道和模式实施艺术教育课程计划。为此,艺术院校应冲在前面,迎难而上,为推进农村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而不断探索和努力。这既是作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艺术院校落实国家育人方针、推进农村中小学普及艺术教育的伟大使命[4]。
1.避免乡村学校艺术设施设备资源闲置。多年前,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三所中小学就购置了二胡、吉他、钢琴、架子鼓等乐器和美术工具,还有独立的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但因缺乏师资而长期闲置。2020年,定点帮扶该地的艺术院校部分师生为两所小学组建和培训鼓号队,仅仅使用了部分鼓、号乐器。据了解,农村的中小学都配有很多艺术器材、艺术设施设备,但使用率极低。如果能拓展渠道做好衔接,发挥好艺术院校的潜力和资源优势,通过选派师生支教、针对性的教学科研特色项目、学生社会或教学实践等方式,形成多措并举的机制,推进艺术教育进入农村中小学,将极大提高乐器等艺术设施设备使用效率,减少资产闲置浪费。
2.有效缓解师资紧缺矛盾,扩大师资培训面。与昭化区王家镇的学校相同,艺术师资紧缺的现象在农村地区较为普遍。经过对该镇学校教师的深入调研,无论是艺术专业毕业的师资,还是非艺术专业毕业的师资,他们当中热爱艺术、有意愿从事艺术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又期望接受专业学习深造的不少,但他们没有资源、缺乏条件。在国家开启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艺术院校应主动作为,积极发挥艺术人才资源优势。比如四川音乐学院分批次持续派遣艺术专业学生到凉山州及其部分区县进行顶岗实习,几年来不间断开展支教工作,就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成功尝试。所以,艺术院校可通过各种渠道,对接农村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尝试以毕业生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社会实践、教师对外交流等多种模式推动艺术教育进入农村中小学,在承担主要艺术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对师资进行针对性、系统性、长期性培养,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为农村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艺术基础。笔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深入王家镇小学开展调研摸底反馈:农村学生已从多个渠道对一些常见乐器、舞蹈、美术等有了初步认识,他们在音乐、美术课堂上往往表现出渴望的神情、浓厚的兴趣和专心的态度。例如,昭化区定点帮扶院校的退休专业老师们到一所小学开展声乐、钢琴、美术讲座时,学生们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的表现与城市学生的厌学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同样,艺术院校部分师生为该校鼓号队进行现场训练辅导时,场外围观的学生们也跃跃欲试;前不久,某艺术院校师生为王家镇的小学捐赠了数台电钢琴,到校开展了第一节钢琴课程教学,学生们对电钢琴的热爱、渴求及课堂上的专注度,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师生;目前该艺术院校对王家镇中小学开启的艺术教育公益培训远程教学,实施效果较好;笔者在王家镇小学调试一些普通乐器时,学生们成群结队地围观,他们的目光流露出对这些乐器现场演奏的无限渴求。实际上,多数学生对艺术充满了激情与期待,经实地测试,其中不乏未来的艺术“苗子”。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条件限制,业余生活较为单一,但是在信息时代影响下,他们一样有美好的艺术梦想,与城市的学生相比,他们对艺术学习的态度更积极主动。因此,尝试多种方式推进艺术教育进入农村中小学,既为农村学生提供直接接受专业学习的机会,也将为那些具有艺术天赋或潜能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成才平台。
为努力解决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各学校艺术教育师资、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四川音乐学院已成功开启的在线课程有音乐基础、吉他、二胡、钢琴、声乐等,现阶段的师资是该校长期面向农村地区学校开展公益培训的师生团队,课程内容、培训对象、上课时间等都较为系统灵活。以在线教育为主的艺术教育模式,将适时安排必要的线下辅导和现场教学,同时有望拓展音乐类其他专业,增设美术专业。在线教育开启至今,学生们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当地老师反馈说这些学生在线课堂也非常专心专注。这样的模式,对于解决农村地区学校师资匮乏问题、以较低成本推进其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接受基本的艺术教育,具有较强可行性,值得继续探索推广。
乡村振兴最终要通过各种措施,让农村全面进步,展现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5]。推进实施必要的亮化工程,由视觉传达专业人士进行规划设计,在乡村部分主干道、各聚集点、主要场所和关键位置等,安装各种颜色的太阳能路灯,其七彩灯光效果,让村落村道更加明亮并增加了艺术氛围,让人气不高的农村的夜晚显得美丽温馨、热闹宜居,农村将多添一些勃勃生机[6]。这样设计安装的具有空间造型的多彩节能路灯,更能够让农村亮起来、暖起来、美起来,这是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惠民工程。
努力建设干净整洁的农村,这是关乎民生、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的大事[7]。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从农村面上的人居环境到每户家庭生活环境,都面临着净化的革命。因此,实施乡村净化工程,对农村实施全面净化行动,是“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8]。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可以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艺术院校可充分展现专业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触发百姓爱护家园、净化环境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第一,针对维护良好生态、爱护人居环境、养成良好的居家和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拓展思路、深入贴近百姓强化宣传。传媒、演艺、舞美等专业师生可以当地历史典故、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为题材,创编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舞蹈、小品等文艺作品,适时为百姓送上赏心悦目的文艺演出;也可将相关文艺作品制作成微电影或电视宣传短片,通过电视台等媒介定时播放,拓宽适宜百姓的宣传方式,增强宣传实效,提升他们的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环境卫生习惯。第二,以百姓厨房、生产用房、生活用房等居家环境为主,垃圾分类处理为辅,结合当地文化习俗特点,编写适合百姓语言习惯的顺口溜、单人相声等文字内容,通过应急广播系统适时面向百姓进行接地气的宣传,同时印制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图片发放给百姓进行入脑入心的宣传,以此督促其爱护居家环境、生活环境。第三,设计制作具有艺术美感的垃圾分类处理、有偿回收、储存设施,美化垃圾处理环境,加大吸引重视力度,督促百姓自觉养成按规定处理垃圾的良好习惯,同时推进建设垃圾资源化利用场站等,全面推进垃圾整治处理。
决胜脱贫攻坚取得了伟大胜利,农村随处可见三层新楼房、四通八达的村组道路、院落摆放的打米机等农用机械,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乡村振兴将着手开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乡村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设计打造,乡村必将变得更美更宜人。第一,在集镇入口设置“镇标”。在集镇关键路口置放特殊意义的显眼标志标牌或标志物,比如特色产业标志。第二,美化集镇街道布局。既要保持场镇街道干净整洁,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把街道分区或分段进行功能性、特色性规划,并辅以图文等标牌介绍[9]。第三,各村口设置村标。在各村主要入口置放独具特色的标志标牌或标志物,既可以是主要产业标识,也可以是美好生活的反映;既可以是风土人情象征,也可以是历史典故回放等。第四,对村道村落加以美化。在各村主干道适宜位置布置独具特色的图文展板,可以是相应的概况介绍、发展历程、特色产业,也可以是美食佳肴、风土人情、美好传说等;以村或社为单位,对住房墙体统一绘制充满现代气息的显眼图案,作为全村或全社标志。通过这些设计增强艺术氛围,可助力乡村特色建设。
在老百姓物质富足,举步奔康的时刻,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趣味活动,提振老百姓精气神,促进乡风文明和谐,对于深入推进“精神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10]。目前,由于城乡差别客观存在,绝大多数年轻人带着孩子举家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年群体。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看管好房屋,发展力所能及的种植和养殖业,在农忙之余的大量闲暇时间里,基本没有文化娱乐活动,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来弥补百姓精神文化需要,促进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新农村良好风气建设,是艺术院校可以作为的、赋能乡村振兴精神动力的神圣使命。第一,可选拔有美术潜力的百姓共同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题材的美术绘画作品创作,由美术相关专业师生在帮助和鼓励他们提高技能水平的基础上,邀请他们共同参与到对全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宣传活动中,大力弘扬正能量。第二,可选拔有音乐等表演特长的百姓与艺术专业师生同台展演,将村规民约、助人为乐、和谐友爱等融入到接地气的文艺展演节目之中,以此号召百姓“共铸良好新风尚、勇做和谐文明人”。第三,定期组织开展富有艺术特色趣味的文娱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具有艺术美感的团体趣味运动会,让百姓积极参与,共同打造团结和谐的邻里氛围,培植乐观心态,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11]。
目前,通过水库供给自来水和自掘井水两种饮用水方式虽然保障了老百姓的饮用水需求,但要进一步提高饮水供水保障度,还要思考推进实施更为完善的饮水工程项目。参考城市饮水管工程更换现有的胶质水管材质,从空间规划角度,将水管以架空或离地一定高度设计,辅以特色的空间布局造型,增加管网设施的艺术美感,使饮水工程管网各具形态,既美丽又适用。采用优良的材质和科学规范的施工,可增加水管冬季防冻能力,减少意外毁损,同时也可大大避免因查找管网问题而出现较长时间中断供水的情况。
依靠艺术挖掘和传承,发掘传统文化资源、民间手工艺品资源、地域风俗习惯资源、乡村特色美食资源,将富有特色的产品进行艺术打造,增加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动力。依靠美术设计,对乡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空间产业布局,融入专业的艺术设计、点缀,借助现代艺术手段加以宣传,提升大美乡村人气,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1.设计打造特色综合旅游产业。按照中央关于“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的要求,突出自然风光优势,对地理交通条件好、风景优美且具备相关条件的地方,依靠艺术设计打造,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产业支柱,开发游乐项目、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特色果园,并由此辐射其他相关的服务性产业。
2.加强传统健康养殖产业的包装、推广、宣传。突出传统健康养殖优势,在林业草地资源丰富的地方,大力发展牛羊养殖或鸡鸭无饲料绿色养殖。依靠影视、传媒、美术等专业师生共同设计,将传统健康养殖业产品通过抖音视频、直播带货等当下流行的传媒渠道进行信息化宣传,拓展优质绿色农副产品进城渠道,并向各地推广,助力绿色农副产品产业增收,既符合中央的精神和要求,也顺应了健康生活的潮流和趋势。
3.宣传绿色健康种植产业。突出无公害绿色农业特色优势,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环境优良、日照充足、气候和交通条件好的地方,发展对劳动强度需求不大、适宜老年群体种植的绿色蔬菜,通过影视传媒提升宣传效果,拓展绿色蔬菜销售渠道,加大对绿色健康种植产业的宣传。
4.结合特色农业打造康养产业。昭化区王家镇是全市烤烟种植农业镇,全镇两千余亩烤烟种植地,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内将有大片的绿色植被呈现,负氧离子会增加,适合发展康养业。在平整成片的烤烟种植地附近,将民房设计、改造、包装、优化为简洁、舒适、物美价廉的民宿,同时引入艺术创作、写生、采风等合作项目,固化人气时间模式,辅以抖音、影视等现代媒介加强宣传。成片的烤烟种植地被赋予了艺术元素,既可打造独特的绿色康养旅游基地,也提升了百姓发展壮大烤烟产业的积极性。
脱贫攻坚首先解决了物质需求问题,并持续发力向更高标准迈进。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为基础,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有序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文化振兴上可拓展细化到繁荣群众文艺生活、艺术人才培养、乡村学校艺术教育、美丽宜居村落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和产品艺术包装等多个维度。依靠艺术独特的方式,从以上各个方面充分融入乡村,提振百姓精气神,对赋能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乡村振兴赋予艺术院校践行使命的良好机遇。艺术院校须认真总结经验,分析研判不足,延续既有基础,不断拓宽思路,落实可行举措,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为推进乡村全面进步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赋能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