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投资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带动经济结构调整、驱动技术进步、刺激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研究京津冀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通过投资引导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投资需求; 产业结构;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2-0064-03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粗放式增长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了产业结构层次模糊、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研究京津冀投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探究如何通过投资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增长,对促进京津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投资主要通过增加要素投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投资是形成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增加生产资料供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条件,直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为劳动者提供各种服务和福利设施,间接促进经济发展。
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经济增长不仅来源于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更取决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优化度。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协调会影响资源投入的效率,造成产业之间瓶颈制约,导致宏观经济运行失衡,经济增长就会失去合理的产业基础。投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看不见的手”。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投资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一方面,投资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任何技术成果的应用都必须通过投资来实现,投资是联结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纽带;另一方面,技术本身也是投资的结果,任何技术成果都是投入一定人力物力的产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离不开投资。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消费需求引导生产的方向和结构。消费需求增加会促使企业扩大和发展生产,增强企业活力;消费结构升级会带动企业生产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优化经济结构。我国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仅需要提高消费数量,更要注重消费结构升级,这就需要投资的驱动和引导。
京津冀资本流动趋势考察
资本的流动渠道主要包括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预算资金的区域分配、银行资本流动、外商直接投资等。基于此,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政府预算资金、银行同业拆借和外商直接投资4个方面观察京津冀地区的资本流动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从总量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地区产业结构,尤其对工业、制造业的作用更为显著。2019年初至2020年底,北京在重点工程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3%,有序引导文化、教育、医疗等产业东迁;天津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1%,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河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其中2021年新开工项目大幅增加,加速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政府预算资金体现着政府对地区发展的引导和干预。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与收入的差额为正,表明该地区获得中央财政补贴,是预算资金流入地;反之则为预算资金流出地。京津冀作为预算资金流入地,连续多年获得中央财政补贴。其中,河北获得的补贴最多,且比重不断上升,北京次之,天津最少,从2019年开始京津所获补贴比重连续下降。这表明政府不断加大对河北的投资力度,加速推进三地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资金流动的加速器。从某种意义上讲,存款可以视作一个地区产出的价值反映,贷款则是投入的价值反映。当金融机构存款大于贷款时,该地区的资金通过金融机构转移到其他地区;反之,该地区通过金融機构从其他地区获得资金。京津冀资金整体呈现净流出趋势,主要流向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中,北京的资金流出占区域流出资金量的近80%,天津有少量资金流入,其余资金从河北流出。
外商直接投资能有效弥补资金短缺对地区发展的制约。从三地看,天津吸引外商投资金额最高,其次是北京,河北最少且与京津差距较大。从产业分布看,河北第一产业利用外资金额较高,近几年第二产业利用外资金额呈增长趋势;天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吸引外资较为平均;北京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总额占比最大且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从整体看,京津冀利用外资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15年的31.9%下降到2020年的20.6%。
区域投资造血功能分析
目前,京津冀面临经济提质增速和结构优化两方面的任务,京津冀城市群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雁阵模式,要素的集聚和产业的协同能力还有待加强。分析京津冀区域投资的特点,可以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视角。
三地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波动较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同比增长5.7%,之后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20年又上升为2.2%;天津固定资产投资2018年同比增长率为负5.6%,2019年为13.1%,2020年下降为3%;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V形,从2014年的15%下降到2017年的5.2%,此后连续两年维持6%以上的增长。1这种剧烈波动,反映出三地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未出现负增长,且主要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一致,而京津冀主要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三地投资的联动性不足。
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作用有待加强。从金融市场的布局看,京津冀的金融机构数量及种类都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存在差距。金融业态不够丰富,企业融资渠道比较有限,如证券交易所、期货期权交易市场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数量都比较少。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度不高,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有待优化,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少,服务方式单一,不能充分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
利用外资竞争力不足。2016—2019年京津冀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分别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61.8%和49.8%。为更多地引入外资,各地往往采取价格战。其中税收是较为常见的政策手段,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享有的税种中,多数城市都突破了国家关于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降低土地价格是最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个别城市通过降低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较为成型园区的土地使用价格来吸引外商投资。
培育区域投资协同创新能力
京津冀应强化投资对引导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投资培育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业态和增长点,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强化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生动力。
调整投资结构,发挥民间资本和风险投资的补充作用。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将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纳入区域信用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对民间资本的投资限制。在企业核心技术研发、推广与应用环节,推动政府、民间资本和风投资本共同扶持高风险技术研发活动,保证资金链的连贯性和风险补偿性。充分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资本配置功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预计2022年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体量将大幅上升,通过证券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发展,打造具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型城市。培育适合投资者的金融生态,特别是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快合格投资人身份识别和企业授信服务等。
引导投资方向高端服务业、新兴业态集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搭建京津冀信息共享平台,将新增企业和民间资本信息在平台上共享,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充足的资本来源。促进产业升级、投资流向与城镇化结合。引导资本进入现代服务环节和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劳动力就地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实现投资与产业升级、城镇化的高效融合。以科技投资为导向,探索建立科技项目扶持资金,将社会资本和政府研发资金相结合,保证科技活动与产业孵化的资金来源。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优势,引导投资参与活跃科技交易市场,鼓励投资在天津、河北转化科技成果,促进创新产业链形成。
推动京津冀基础设施一体化项目投资。以交通设施为例,目前长三角公路和铁路运营里程总数是京津冀的2.2倍,长三角和珠三角机场吞吐量分别是京津冀的2.3倍和1.3倍。縮小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基础设施差距,京津冀区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强城市轨道、区域生态、安置房建设、5G网络建设等重要领域的投资,推进京津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交通一体化向广度深度拓展,提升运输服务、运营管理、交通执法和信息化建设一体化水平。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招投标的规范性、公开性和透明性,引导区域投资准则向国际标准靠拢。打造分区明确、空间利用集约高效、产城有机融合、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视角”〈项目编号:2022XYZD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佳宁,罗重谱.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论纲[J].改革,2017,(12).
(作者简介:张小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执行研究员、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 / 曹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