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开展写作教学的策略

2022-02-26 07:18:44陈菲菲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说明文支架创作

陈菲菲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试图改变传统的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力求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各个单元中都安排了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语文要素,两者结合起来,达到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均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单元语文要素开展写作教学,并将写作要素和阅读要素整合起来,设计学习活动。这样能构筑完整的写作训练链条,让写作和阅读完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读写结合,开展铺垫练习

1.赏析精彩语段,辨识言语现象

铺垫练习是单元写作教学的基础。教师在精读、略读课文中,选择和单元表达要素相互匹配的语段或者课后练习题,让学生阅读、赏析、探究,发现明显的言语现象,归纳语言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迁移运用,进行片段仿写。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镇》《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写景的经典作品,此单元的写作重点是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作“这儿真美”这一文题。教师设计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安排“寻找课文佳句、总结修辞手法、仿写精妙词句”等一系列活动。在“寻找课文佳句”环节,学生找出课本中的精彩词句,并分析其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用了比喻手法。教师特别提醒学生关注修辞手法的重叠使用。如:“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表现了水族生物的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在“总结修辞手法”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找到的句子,总结归纳写作手法。以比喻为例,学生发现它有三个重要元素,分别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他们还分析了比喻的作用和写作方法,认为必须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还要适当倾注自己的情感。在“仿写精妙词句”环节,学生学以致用,运用修辞手法写作。

读写结合是单元写作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赏析精彩语段的过程中掌握了写作技巧,让内隐知识外显化呈现,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2.设置语境任务,指导迁移练笔

在阅读中,学生常常融入作品的情境中,被主人公的行为所感动。教师可以顺势创设语境任务,让学生进行同主题写作,运用阅读中掌握的各种写作技巧,进行迁移内化。

《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这个单元的课文将学生带入了充满活力的大自然。很多学生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想用笔墨讴歌大自然。于是教师布置“我的植物朋友”主题写作任务,该主题创设了语境:“你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想要给同学介绍你的植物朋友。你觉得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描写呢?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让学生按照“情境感悟、搜索借鉴点、迁移练笔”的顺序展开。在“情境感悟”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到大自然中,看看周围有哪些植物,寻找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植物。如有学生选择了蒲公英,认为它的種子遇风就能飞翔,很浪漫。在“搜索借鉴点”时,学生回忆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写作方法,其特点是什么。如有学生提出《荷花》中有一段词句,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了荷花,这种写法十分新颖。“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在“迁移练笔”环节,学生试着模仿这种手法创作。他们要思考自己变成蒲公英后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自己和蒲公英一起做了什么事情,感受如何。如有学生创作:“我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颗带着飞絮的种子,站在蒲公英妈妈的肩膀上,随时准备远航。一阵微风吹来,我的裙摆飘散开,我撑起了小绒伞,向着远方飘了过去。”

在参与语境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从“外知识”到“内素养”的成长过程。同时,教学活动也显得更多样化,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搭建支架,开展靶心练习

1.结构支架,创编生活故事

教学支架指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指导他们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学生在支架的引导下开展靶心练习,围绕关键主题进行独立探究和写作讨论,最后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提供结构支架,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单元作品的内容,总结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创编生活故事。

《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描写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教师提供思维导图支架,让学生按照“画导图分析结构”“思考生活寻找素材”“勤创作展现生活”这三个环节展开活动。在“画导图分析结构”环节,学生结合读到的内容勾勒作品的结构,思考这几篇文章在结构、选材上的特点。学生发现《剃头大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小沙胆小,害怕剃头。第二部分写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第三部分写“我”给小沙剃头。“我”剃头是重点,写得最详细。《肥皂泡》用的是总分结构,重点写玩肥皂泡的场景。《我不能失信》按照时间顺序写作,先写“我”准备去大伯家,再写决定留下来,最后写没等到小珍。“决定留下来”一段展现了内心的挣扎,写得最详细。在“思考生活寻找素材”环节,学生回忆日常生活,看看生活中有哪些有特点的人。教师鼓励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学生不仅要举出具体的例子,还要说说这些人物的特点是什么。在“勤创作展现生活”环节,学生围绕“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自主创作。结合此前总结的具体例子,用思维导图标注出想写哪些内容,突出哪些人物特点。还标注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有学生写的是急性子的爸爸,用递进结构,分别写了他在家中急性子,在小区里急性子,在工作中急性子。从展现生活习惯写到急人所急的处事态度,认真工作的精神。人物形象逐步升华,作品结构也十分鲜明。

运用思维导图,学生清楚地看到作者如何排列各种资料,如何安排详略结构。在生活场景中,他们也能积极搜索资料,并利用导图合理安排写作结构,提升写作效率。

2.语言支架,塑造人物性格

语言支架指的是围绕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让学生找到单元文本中相关的段落,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

《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等文章都展现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形形色色的人”。教师安排学生从“探索文章语言”“总结细节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这三个角度入手,学习如何描写人物。在“探索文章语言”部分,教师组织学生互动讨论,说说哪些词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这一句看似只是动作描写,但是实际上却暗示了刷子李自信的特点,体现了他悠然自得的内心状态。又如:“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这一句看似是语言描写,实际上也展现了刷子李的自信。由此学生认识到,运用各种细节手法,都能体现人物性格。在“总结细节描写手法”环节,教师提供对比支架,让学生对比分析语言、心理、动作、外貌等细节手法,说说如何选择适合的方式。如有学生提出:“要根据人物性格特点,选择细节手法。如人物性格内向,可以少用语言细节,多加心理、动作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环节,学生迁移运用,用读写结合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有学生想描写性格内向的同学,没有使用语言细节,用动作细节:“他叹了一口气,轻轻将杯子推到了我的面前。不说一句话,又低头写作业了。”此外,他认为还可以使用心理细节描写:“他的内心十分纠结。看见同学打架,自然不能视而不见。但又要如何劝阻呢?”

教师可以提供鉴赏讨论支架、对比支架和读写结合支架,让学生总结文本的语言特点,学会借鉴运用。这样就能正中人物塑造的“靶心”,提升写作能力。

三、二次创作,开展提升练习

1.转换视角,改变叙述人称

二次创作指的是围绕单元文本的特点,进行改写、补写、续写、创写等,提升解读和创作能力。一些学生在创作中没有注意叙述人称,对各种人称的特点缺乏了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二次创作中转换视角,改变人称。这样他们就找到了新颖的写作落脚点,提升了写作能力。

学习《北京的春天》《腊八粥》等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说说作品的写作视角是什么,还有哪些不同的叙述人称。学生发现这两篇文章用的都是第三人称。除了第三人称,还有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两种手法。继而让他们说说阅读作品的感受,思考哪篇文章适合改成第一人称。学生认为:“《北京的春天》客观介绍北京春天的各种风俗习惯,以知识性为主,用第三人称比较合适。《腊八粥》写的是等待吃腊八粥和品尝腊八粥的场景,加入了个人情感、心理描写,使用第一人称会更打动读者。”此后,教师让学生试着改写《腊八粥》,转换成第一人称,体会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用了第一人称,在阅读时,感觉自己变成了主人公,也渴望快点吃到腊八粥”。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在自主创作时如何选择人称。如有学生提出:“如果描写客观事物,使用第三人称比较合适。这样视角不会受到限制。但如果写的是具体事件,用第一人称能让读者产生代入感,效果更好。写书信这样的特殊文体,用第二人称更好。这样能让读信人感觉更亲切。”

学生先要阅读回顾不同人称的特点,思考它们适合用于哪种场景。然后试着改写课文。最后,结合自己的作品,选择合适的人称。

2.转换文体,树立读者意识

转换文体也是对文本的提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单元课文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然后进行跨单元阅读,对比不同文体的作品,看看有什么异同点。然后,再結合创作主题,思考读者希望读到怎样的文章,最后选择合适的文体写作。

《太阳》《松鼠》这个单元介绍了说明文,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文。首先,学生阅读课文,总结说明文的特点——科学性、条理性、准确性。如《太阳》从传说切入,分析了传说的不合理,体现了内容的科学性。《松鼠》则从外貌、性格特征、生活习性等角度切入,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太阳》中用了“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等列数字的写作方式,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其次,引导学生对比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异同点。可以将本单元的作品和《母鸡》《猫》《白鹅》等作品放在一起,从内容、主题、语言这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异同点。在内容上,说明文更科学,记叙文会写一些生活中的具体琐事。在主题上,说明文以科普为主要目的,记叙文则主要为了表达情感。在语言方面,说明文更严谨,记叙文则会使用夸张、拟人等更具有想象力的修辞手法。最后就是创作环节,学生要思考读者在不同的场景中希望读到哪种文体。如在科学博览会、博物馆、科普视频中,最好使用说明文,让表述更严谨,因为读者的目的是获取知识。但是在抒发情感、交流生活经历时,则要使用记叙文,因为读者渴望得到精神慰藉。

读者的需求不同,作者选择的文体也要有一定差异。写作前,要先分析读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创作方式,这样才能写出更有吸引力的作品。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表达要素构筑单元教学体系,设计铺垫练习、靶心练习、提升练习。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要素,提升写作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说明文支架创作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2
说明文阅读专练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一墙之隔》创作谈
说明文写作注意事项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语文知识(2015年7期)2015-02-28 22:01:38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