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喆
(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不仅在数量、税收与提供居民就业的贡献率等方面都有大幅提升,民营经济人士队伍也不断壮大,总量已超过1.4亿人。[1]民营企业家是对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称谓。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把握民营企业家内涵,分析“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科学论断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实践,对正确把握民营企业家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服务与引导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依托于民营经济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群体,其称谓有几种,而且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最早,我们将依托于民营经济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群体称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其后称之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之后用民营经济人士来指代。当然,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民营经济人士三种称谓至今都同时在使用。三个称谓中,民营经济人士使用较晚,至于民营企业家这一称谓的提出,更在民营经济人士概念形成之后。
民营企业家指的是从事民营经济活动的群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政策之后,随着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将从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群体称之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之后,将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经营者称之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2020年中央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之后,社会各界更多地开始用民营经济人士来指代从事民营经济活动的创新创业者。有必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称谓称呼从事私营经济的群体,这个群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不是一个概念。当然,未来若干年里,对从事民营经济活动群体的上述三个称谓可能在不同场合分别使用。
民营企业家是对民营经济人士中政治觉悟比较高、经营业绩比较好、社会奉献比较大的一类群体的统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家”的称谓更多的体现是尊重,如作家、画家、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等等。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民营经济人士是一切依法依规从事民营经济活动者的泛称,但是,不是每一位民营经济人士都可以冠之以民营企业家的称号。
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定性,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对“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论断,既关乎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也关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为“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1](P263)。将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属性定义为“我们自己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统战成员政治属性所作出的重要论断之一。对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从事非公有经济的这部分个体户、企业主的政治属性的定性,有两个年份堪为分水岭:一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二是2018年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科学论断。
对同一个依附于民营经济群体给予政治属性方面的定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到“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建设者”肯定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但是,此时是把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一样,划为同一社会阶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论断,其科学性缘于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身份的准确划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并列提出,自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组成部分已经不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2015年明确提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是民营经济人士。此后几年特别是进入2018年,“公私合营论”“民营经济退出论”甚嚣尘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打消一部分人的疑虑、坚定中国共产党的“两个毫不动摇”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科学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民营企业家统战工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引导,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3]。在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他提出“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科学论断,从此,做民营企业家统战工作有了新的含义,就是要将这个群体作为“我们自己人”来对待,对这个群体所依附的非公有制经济,一方面要放手大胆地鼓励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依政策的要求进行引导。如此,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反过来也促使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政与商之间关系的正确、妥善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中,提出用“亲”“清”两个字来处理政商关系。大道至简,能有如此突破是习近平总书记“常在想”的成果。[2](P264)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着力解决的一件大事。政商关系中的“商”,在中国特指包括个体工商户、企业主在内的民营经济人士,政商关系中的“政”指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公职人员,也包括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以及经济活跃度的大幅提高,一部分公职人员滥用权力,在党的十八大之前的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和单位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侵蚀党的执政基础。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变质、贪污受贿甚至主动索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清”,并指出:“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2](P264)
“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要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于“自己人”民营企业家,与之“亲”是对为“政”这一方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亲”的具体标准主要是为民营企业家做好各项服务,特别是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要主动上前。比如,安徽省进行的“四送一服”即“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就是典型。[4]习近平总书记“相信广大正直的民营企业家都有切身感受”,对腐败案件中的“涉案领导干部”的“主动索贿”行为,他认为“是我们没有管教好”并要求要“加大管教力度”[5]。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0年5月18日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强调“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果”“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2](P265)。
“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理念要付之于实践,还要通过营造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发展环境来实现。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仅仅过了月余,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就率先发布了《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试行)》。在这一年的下半年,贵州省纪委等印发《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试行)》,浙江省委统战部联合省里15家相关部门共同出台《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政商接触交往不得触碰的八条红线。
除了广东、贵州与浙江于2016年出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外,2017年至今,其他省、直辖市与自治区也都分别出台了促进亲清政商关系的相关政策。很多地方在印发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办法之后,还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跟进,如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2017年出台《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后,安徽省纪委于2019年2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有关问题的意见》,这份文件提出要“加强对党政干部释纪说法和日常监督,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困”“对各级党政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往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6]。
2022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专门篇幅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作出阐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事实上,2018年以来,全国工商联每年组织开展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工作,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营商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公开发布评价结果推动各地改善营商环境。[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大反腐败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查处了一大批违纪违法案件。同时,查处的有些腐败案件涉及民营企业。从整体上来说,从“商”的层面上呼应了“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科学论断。
“中国商人具有一种与西方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想法:中国的传统不是去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7](P13)事实上,“找门路”是深受中国商业传统影响的一部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本能选择,回顾中国政商关系史可以发现,“财富的可持续积累和安全性,不完全地操于拥有者之手。在财富传承这一命题上,产业的拓展和资本积聚能力,远不如政商关系的保持能力重要”[7](P19)。政商关系的保持,有良性循环与非良性循环两种,中外历史上除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外,并无良性循环的政商关系的先例,即使社会主义国家在如何正确处理政商关系上有经验也有教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构建良性循环的政商关系的努力始终在继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亲”“清”两个字来构建良性循环的政商关系。至此,新型政商关系构建之路才真正打通。官商勾结、官商一体甚至亦官亦商必然导致腐败,“查处的有些腐败案件涉及民营企业”,这里“有些是企业经营者主动行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是企业经营者主动行贿,那就要引以为戒”,他还特别告诫民营企业家“千万不能干这种事”[2](P265)。
各地的民营企业家也呼应“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科学论断,比如,2016年年初浙商总会提出的新商规指出,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在与领导干部交往中,应坚持不行贿、不欠薪、不逃税、不侵权、不踩红线“五不为”,使得政商双方交往均有章可循。同时,注重企业党建引领,强化企业清廉教育,深化防控体系建设等,推动诚信廉洁、守法经营的发展理念有效融入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在内的党政机关所有公职人员要向企业作出清廉承诺,企业同样也要作出自觉依法经营以及绝不行贿、不搞利益输送的承诺。
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为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很多地方在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让行贿者付出代价、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同时,探索建立行贿人“黑名单”制度,以联合惩戒机制和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压缩行贿者的生存空间,推动构建“健康、清廉、公开、透明”的亲清政商关系,从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企业发展的核心不是‘找门路’,而是‘找市场’。”[8]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9月25日正式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和作用,《意见》提出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家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精神。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民营企业家居功至伟。中国税收的50%以上、GDP的60%以上是民营经济创造的。脱贫攻坚中,有民营企业家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营企业热情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蓬勃开展”[9](P134)。共同富裕道路上,有民营企业家的贡献。关于促进共同富裕需要把握的要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四个原则”。“四个原则”中除了“鼓励勤劳致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外,还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即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9](P143)。关于共同富裕的总思路,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其中专门指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9](P144)。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特指民营经济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而优秀的民营经济人士群体就是民营企业家。不仅民营企业家是中等收入者的重要一分子,他们还带出了一部分中等收入者。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团队中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而高校毕业生是有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主体。此外,民营企业的员工中还有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这部分“技术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9](P144)。
总之,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科学论断以来,“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实践正在中华大地上演绎着辉煌的篇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民营企业家必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