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玉宏
(甘肃政法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凝聚全社会共识,促进全国人民大团结大联合,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做好。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系统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在新中国诞生过程中,在新生的人民政权运行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都发挥了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政协应该继承自身的光荣传统,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主动积极做好凝聚共识工作。
共识,就是人们在一个共同体内与自身利益相关问题上形成一致的观点和看法。人类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构建共识和形成共识的过程,只有形成共识,人类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下来,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1](P10)状态。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60)现实中人们的利益是多元的、分化的,也就是说共识是人们在保护自身利益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P82)共识是现代国家运行的合法性基础,没有广泛的共识,现代国家无法维持基本的运行。具体到中国,“凝聚共识很重要,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4](P45)。
人民政协是由各个界别组成的,正因为各个界别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这些重大问题上有着共识,才推动了人民政协的形成。“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这就更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凝聚共识。”[4](P45)人民政协凝聚共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存在,不是琐碎的小事上讨论共识,而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上凝聚共识。不同时期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内容不同,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来看,新时代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凝聚思想政治共识,主要包括凝聚对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共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共识以及对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共识,提高社会各界的认同度。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5]。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保证。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这种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不是简单的学习和模仿,而是在实践当中的艰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体现,具体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二是凝聚现实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5]也即是说,目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最需要凝聚的现实共识是全社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方面形成共识。对人民政协来说,就是动员社会各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述,认同中共中央制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发展带来的具体机遇和具体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述主要包括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变化以及我国的应对方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科学规划了中华民族复兴蓝图,主要指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凝聚全社会在这两个方面的共识才能顺利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三是凝聚问题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7]人民政协应该坚持问题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迫切解决的突出问题上凝聚共识。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考察,人民政协需要在推动共同富裕和加强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上凝聚共识。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夯实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8]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比较大,包括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同群体及个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例如,东南沿海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而中西部地区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运行[9];2021年广东省的GDP是124369.7亿元,甘肃省的GDP是10243.3亿元,两者相差12倍。推进共同富裕实际上是各种利益进行合理分配,涉及个人、群体、行业等多方面切身利益,因而,对关于如何推进共同富裕的观点是多元复杂的,需要把社会各界对推动共同富裕的认识集中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共同富裕的系列论述上来,以此为基础深化共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加强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全体中华儿女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群体,团结起来的难度很大,人民政协需要发挥凝聚共识的作用,推动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10]这充分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政协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根本遵循。一是人民政协各界别要认同、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理论,当前最重要的是认同、支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支持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国家发展的一系列新理论;二是人民政协各界别要认同、支持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当前最重要的是认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认同、支持党的二十大作出的一系列关于国家发展的新的重大决策;三是各级政协要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认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体中华儿女只有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认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必须凝聚的共识。人民政协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增进全体中华儿女最大程度的认同。一是引导全体中华儿女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及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全体中华儿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二是增进全体中华儿女最大程度的认同、支持中国共产党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决策,当前最重要的是认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与决策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国家发展的一系列新理论与作出的新决策。
“人民政协为人民”,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必要条件。人民政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关键在于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有许多具体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许多具体的“急难愁盼”等实际问题需要解决,人民政协需要尽自身所能,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这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务实地解决民生领域的实际问题是人民政协立足人民、取信人民群众、凝聚共识的关键所在。例如,2020年浙江省政协组织“六送下乡”“两走进”活动,即“以送文化、卫生、科技、教育、法律、体育下乡为主要内容的浙江省省政协委员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活动,就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此活动现场对群众开展义诊活动,现场对群众开展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等问题的技术指导等。[11]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张永华委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动走进学校、企事业单位、敬老院、福利院等开展各类心理健康讲座活动100余场,受益群众达67000余人。[12]全国政协委员朱鸿民为农民工孩子上学问题发声,提出应该确保农民工孩子在农民工打工地接受教育的权利。[13]这些鲜活的案例,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的具体体现。
人民政协是包括社会各界人士、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社会各阶层、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是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坚持原则是前提,集中议政是抓手,民主协商是方式,求同存异、凝聚共识是目的。坚持原则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是各方面形成共识与凝聚共识的前提;集中议政指各方面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或者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表达观点、发表意见;民主协商指各方面遵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原则和政协的基本议事规则,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求同存异是在各方面各种观点充分表达、各种思想深入交流的过程和基础上,“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0],形成共识、凝聚共识。
完善政协委员遴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10]这是对政协委员履职素质的具体要求,提高政协委员的综合素质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只有遴选出履职素质达标的政协委员,才可能完成凝聚共识的职责。政协委员是做好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虽然是来自各界别的优秀代表,一般都是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做出了比较好的业绩,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就具有“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基本履职素质。从政协委员履职表现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政协委员综合履职素质是不达标的。一些政协委员不会议政,出现了被社会称之为“雷人”的发言或提案,如全国政协第十一、十二、十三届文艺界委员冯小刚,全国政协第十二届文艺界委员张国立关于“中小学恢复部分繁体字”的提案。一些政协委员目无法纪,匪气十足,例如,广东省第十届政协常委刘伟宏新闻发布会现场殴打记者。[14]一些政协委员违法犯罪,据统计,2013年、2014年13名全国政协委员因涉违纪违法被撤销资格。[15]这些政协委员履职素质不达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遴选制度不完善。目前,应该坚持以“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基本原则来完善政协委员遴选制度。例如,建立政协委员品行考察制度、参政议政能力考察制度等。另外,各级政协应该减少政协委员的数量,优化政协委员结构。例如,全国政协委员数量从第五届大幅增加到1998人,第六届增加到2039人,第六届之后基本上在2200人左右[16];省级政协委员数量现在较少的将近400人,较多的在900人左右。从政协委员履职的实际情况和政协具体运行过程来看,优化委员结构、减少委员数量是完善政协的必要选项。
完善政协相关纪律制度,主要包括完善政治纪律制度和组织纪律制度。完善政治纪律制度,要求人民政协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补齐政协委员发言或者提案“讲规则”“守纪律”制度,确保政协委员的发言或者提案不产生负面的政治效应。完善组织纪律制度,从各级政协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指完善政协委员参加政协各项活动的纪律制度。例如,在调研中发现,一段时期内,一些地方政协除了比较重视政协全会外,其他会议十分松散;全会期间的小组讨论会议参会人员纪律松散,一些委员缺席,一些出席会议的委员偏离会议主题“谈天说地”,开成了联欢会或者调侃会。因此,完善纪律制度是政协委员做好凝聚共识工作的重要保障。
完善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做好凝聚共识工作的机制。从人民政协履职实际情况分析,在政协相关组织下的集中统一履职是取得效果的重要形式和好的做法。如何做好政协委员凝聚共识的工作,从实践来看,需要完善各专门委员会做好政协委员凝聚共识的机制。各专门委员会要立足自身职责,全流程负责本届别委员凝聚共识的工作,主要包括负责委员的理论学习、实践调研、意见或提案的提出、参与相关部门决策等。
健全委员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机制。客观地看,政协委员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政协委员的理论水平较低。没有较好的理论素养,无法完成凝聚共识的任务。凝聚共识不是简单的拉家常、念文件、搞宣传,需要从理论上说服人。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包括学习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系列理论、专业方面理论、做好群众工作理论等。加强理论学习必须实行负责制,目前来看,较好的方式是由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
没有实践调研,就不了解实际情况,凝聚共识就会停留在口头上,凝聚共识就是一种想象。做好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工作,需要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不深入普通群众、不了解普通群众的看法,凝聚的共识可能就变成了社会各界精英的共识或者特定群体的共识、少数几个政协委员的共识,这与政协的性质和宗旨是相违背的。因此,做好政协凝聚共识的工作,需要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
完善政协委员凝聚共识的激励机制。“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领域里交换的激励。”[17]完善政协委员履职激励机制十分重要。从政协方面看,各级政协都建立了相关的激励机制,例如,全国政协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开展年度好提案评选,优秀提案的评选表彰数量提高到立案总数的1.5%,并且通过媒体渠道宣传优秀提案[18];广州市政协制定《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委员履职量化综合评价及激励办法》,按年度评选20
名优秀委员(含常委),在全会期间进行通报表扬并作宣传报道。优先推荐优秀委员担任市委、市政府相关监督员,以及作为政协委员代表参加各类履职活动。[19]从实践来看,各级政协还需要从三个方面激励委员履职:第一,各级政协要对委员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建立健全委员关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统一战线史、人民政协史的学习制度,激发委员履职的情怀和使命感;第二,各级政协要切实关心委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些关心委员工作和生活的具体制度;第三,各级政协党组织在各级党委选拔任用干部时积极推荐履职优秀且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委员。
首先,各级党委要重视并支持政协工作。各级党委要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中心工作之中,完善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政协党组工作汇报制度、政协常委会工作情况汇报制度,研究政协工作,指导政协工作,在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尊重、听取政协的意见。同时,各级党委要为政协履职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政协解决履职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其次,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尊重、支持政协工作。具体来说,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关机制,同政协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民主协商,尊重、听取、采纳政协的意见建议,主动坦诚回应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或建议。例如,从2017年全国“两会”开始,国务院办公厅派出180余名工作人员,分别安排到各人大代表团全体会议及小组会议、政协界别联组会议及小组会议,听取、记录代表或委员的意见建议,而且听取工作“重质量”“重效率”。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在2016年“两会”期间提出建议后第二天就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20]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共商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联合开展重点课题调研等活动,邀请政协委员旁听庭审、见证执行、视察法院,接受监督。[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