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后勤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2-02-26 18:12郝志如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劳动

信 心 郝志如

新时代高校后勤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信 心 郝志如

[北京交通大学]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也是新时代高校后勤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针对高校后勤在劳动教育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应强化高校后勤的育人职能,从传统的“服务保障为主”转变为“服务保障育人并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劳动教育构建体系、培训师资、培育文化,发挥高校后勤在劳动教育中的应有作用。

新时代;高校后勤;劳动教育;探索;实践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优良环境。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出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全面部署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2021年4月 3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式实施,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开展劳动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由此可见,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后勤如何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要求,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高校后勤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也是高校后勤在新时代的新课题。

一、高校后勤应该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其一,高校后勤开展劳动教育是使命呼唤。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自办后勤还是引进第三方提供服务,都自然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措施,因此,劳动教育是高校后勤围绕立德树人要求,应该积极开展的工作。

其二,高校后勤开展劳动教育是学校所需。有研究显示,自《意见》和《纲要》颁布以来,各地各高校积极响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总体上呈现出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态势,但也存在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1]以及劳动实践基地和劳动场所不足,无法满足劳动教育实践的需求[2]等问题。可见,资源不足是当前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统筹各方力量来解决,高校后勤包含在其中。

其三,高校后勤开展劳动教育是后勤所能。一是高校后勤体量大,有很多劳动岗位和劳动机会,并且多数位于校内,便于劳动教育开展。按照《纲要》中关于劳动教育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分类,高校后勤服务于师生生活,有大量生活性劳动机会;高校后勤负责学校服务保障的方方面面,类似一个小社会,有多种岗位可以对接专业实习实践;高校后勤也有大量服务性劳动机会,如垃圾分类值守、重大疫情等突发情况时的志愿服务等,高校后勤能提供的劳动种类覆盖了《纲要》的要求。二是高校后勤有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在劳动教育中可以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三是在高校后勤实际工作中会应用到各类劳动工具,既有简单的手动工具,也有自动化设备,还有智慧管控系统,便于大学生们结合专业所学开展创新实践。由此可见,高校后勤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若经过充分开发,可以成为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力量。

二、高校后勤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研发现,当前已有部分高校后勤开展了劳动教育相关工作,也有部分高校后勤对开展劳动教育的积极性还不高,有的高校后勤尚未开展相关工作。在已经开展劳动教育的高校后勤中,开展的形式和内容正在逐渐丰富,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劳动教育普遍缺乏严谨的课程设计,多停留在活动层面,存在劳动教育内容浅层化、方式简单化的问题,学生虽然收获了体验,但在劳动知识与技能提升、价值观培养等方面作用不明显。二是高校后勤劳动教育资源看起来很多,但是也很分散,目前还没做到从教育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和开发,形成符合学生特点、符合劳动教育规律的系统化资源平台。三是专业培训不足,后勤劳动能手和技术工人虽多,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难真正胜任劳动课指导教师的任务。四是融入教学和德育体系不足,少数高校后勤开设了劳动教育的选修课,部分高校后勤的劳动实践活动对接了学生德育与全面发展培养认定系统,但多数高校后勤开展的劳动教育没能与教学系统和德育系统对接,游离在学生教育和考评体系之外。

对于开展劳动教育积极性不高的高校后勤,调研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校并未明确后勤具有劳动教育的职责。组织职能定位是指对特定机构所需完成的任务、工作和责任以及所拥有的职权的界定,明确了职能定位才能更好地围绕目标开展工作。传统高校后勤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以服务保障为主要职能。“三服务”指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两育人”指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3]“三服务”的内容是显现的、可以量化考核的内容;而“两育人”则通过服务的质量(比如优美的校园环境、可口的饭菜、便捷的服务等)、服务的态度(比如对学生的关心、服务人员的敬业精神)等方面,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发挥感染和教育作用。也就是说,育人的职责是通过服务和保障来间接实现,是隐性化的。自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学校逐步放开市场,向第三方企业购买服务,学校通过契约的方式约束企业服务的过程和结果,虽然学校也会对企业提出一些育人方面的要求,但因其不是硬指标、硬任务,更加难以考核。因此,如果不把育人职能提升到与服务保障并重的高度、不赋予高校后勤劳动教育的职责并进行考核,高校后勤很难有积极性去开展劳动教育。二是学校没有向后勤投入劳动教育的经费。开展劳动教育必然需要人财物的投入,即便是利用后勤资源开展劳动教育,也需要增加投入。比如原本只是由熟练工人完成的一项工作,融入劳动教育之后,需要转变原有的工作模式,指导学生一起完成,这样势必要打破原有的工作秩序,重新建立适合劳动教育的流程和内容,劳动材料、劳动时间和投入的人力成本等都会相应增加。因此,劳动教育经费的保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校后勤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

首先,重视发挥高校后勤育人作用。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后勤职能应从“服务保障为主”转变为“服务保障育人并重”。只有明确并强化高校后勤的育人职能,将育人职能从隐性化变成显性化、从软指标变成硬任务,才能引导高校后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一是要赋予高校后勤劳动教育的职责,并进行考核;二要将高校后勤开展的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德育和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建立起师资、场地、资金等保障机制;三要将后勤人力资源纳入劳动教育师资库,劳动教育教师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考核等体系。

其次,构建高校后勤劳动教育体系。《纲要》提出了劳动教育四个途径,高校后勤可以按照《纲要》的要求,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劳动文化建设等等,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工作,构建起既符合大学生需求又具备后勤特点的课内课外相结合、动手动脑相结合、技能传授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

再次,培训高校后勤劳动教育师资。后勤部门虽然有大量既有经验又懂技术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但是一般没有讲课的经验。要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系统的岗前培训,使其在师德师风、语言表达、讲课技巧等方面都能满足教师岗位的要求。针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由社会企业为学校提供服务的情况,要强调社会企业进入高校即具备了教育职能,也要承担劳动教育的任务,学校在培训中应把符合条件的社会企业员工纳入培训范围。

最后,培育后勤劳动教育文化。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劳动文化,比如开辟劳动教育场地并明确标识、加强劳动宣传、展示学生劳动成果等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学生走进后勤,感受工匠精神,强化学生对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幸福的情感认同;提升后勤职工职业道德,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传递劳动最光荣理念;发挥党组织把握全局、引领方向的作用,推动劳动教育在高校后勤开花结果,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四、北京交通大学后勤集团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交通大学后勤集团以“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一流后勤服务保障”为愿景,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师生为中心,持续提升安全、服务、保障、育人工作水平”为使命,在《意见》和《纲要》颁布之后,积极开展研究、承担任务,以“三个强化”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强化育人职能,打造特色阵地。结合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校将后勤部门职能由传统的服务保障为主,转变为服务、保障、育人并重,并将劳动教育列入对后勤工作考核的指标之一。后勤集团在对下属中心考核中进一步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指标进行分解,引导全体后勤员工重视育人工作。将后勤人力资源纳入劳动教育师资库,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考核合格后聘为劳动教育兼职教师。针对有些技术工人操作能力很强但表达能力较弱的情况,采取“1+N”组队上课模式,即1位后勤骨干教师+N位后勤技工组成上课团队,保证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设立教改资金支持后勤开发“营养与美食劳动实践“ ”植物与生活实践”等劳动教育课程,每节课严格按照教学任务、目标、难点、重点、创新点以及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与策划,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制作详细的教案,并进行多次试讲之后正式纳入全校选修课,深受同学欢迎。将“劳动与生活实践”纳入综合素质培养必修课程,将日常劳动项目纳入“第二课堂”德育与全面发展培养认定系统,公益性的劳动活动对接志愿服务考评体系。各项措施保证高校后勤开展的劳动教育能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及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

二是强化组织实施,构建实践平台。针对三类劳动分别设置劳动教育目标和实施路径。生活性劳动按照长期性、全覆盖的目标,从学生日常生活小事着眼,开展“垃圾分类打卡”“五星文明宿舍建设”等活动,设立学生卫生检查员、安全巡查员等岗位,提升学生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的能力;开辟 “食育空间”“劳动花园”等劳动教育场所,组织学生参与草地养护、铲冰除雪、食堂帮厨等,提升学生日常劳动技能。生产性劳动针对学生的专业实践需求,建立“教学研用”一体化机制,由后勤与学院对接,在校内开设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环境资源、建筑艺术、电气自动化、企业管理等专业的实习基地或实践场所,在智慧校园、绿色学校、物流管理、园林景观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和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机会。服务性劳动结合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要求,鼓励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防疫值守、爱国卫生运动等相关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着重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021年参加三类劳动的学生达6万余人次。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营造浓郁氛围。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 “红色1+1”“手拉手”等实践平台,开展后勤职工党组织和学生党组织共建,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加强对后勤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作为“不上讲台的老师”的育人意识,通过“楼妈日志”“饮食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学生沟通,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在服务过程中传递“劳动最光荣”观念。加强价值观引领,通过邀请学生参与“最美劳动者”评选、后勤十佳创新项目、职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精神。

[1]刘向兵,党印.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推进的多元与统一 ——基于80所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文本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22(05):54-59 .

[2]王飞,车丽娜,孙宽宁.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 2020(09)75-79.

[3]韩荣贵.开展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构想[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67-70.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热爱劳动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