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亮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要坚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2]但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当今世界“两大变局”的交织激荡,面对世纪疫情大流行,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信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用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激励青年接续奋斗,才能迎难而上,共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对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克思就曾对中国古代技术发明对世界的影响给予高度的赞扬:“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3]实际上,直到19世纪初期,中国人口和经济实力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软弱无能,近代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凌辱宰割的对象。对此,马克思也曾说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角斗中被打垮。”[4]的确,从“天朝上国”到任人宰割的“鱼肉”,从“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再到刘公岛上演的“国帜三易”的屈辱,国将不国、民不聊生是近代中国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中华民族并没有甘于沉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为此,许多仁人志士展开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探索和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君主立宪制、总统制、议会共和制等各种抗争和建国方案轮番登场,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这时的中国亟需新的力量和新的主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使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革命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以开天辟地的勇气和改天换地的执著,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浴血奋战,经过28年血与火的洗礼,赢来了民族独立,中华民族一雪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和根本前提。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5]今天,强调用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激励人,其目的就是激发中华民族内蕴的强国文化基因,以激励14亿中华儿女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因自古有之,曾长期“拥有”,但也曾屈辱的“失去”。中华民族最能理解“拥有”的荣光,也最能体会“失去”的苦痛。近代中国的遭遇,给中国人民上了一堂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铭记历史,汲取教训,才能更好地激励后人,开拓创新、不懈奋斗。
党领导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决议》所强调:“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6]党的百年奋斗,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照进现实,这是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的最强大的现实说服力。
党的百年奋斗绘就的壮美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中国大地上,无论是从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还是从文化、体育、教育、社会凝聚力等软实力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另外,我们党和国家在强军兴军、内政外交国防、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基础。
党领导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用铁的事实证明了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伟大成就”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将梦想照进现实,根本原因在于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是党之所以能够担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最深刻原因。党的先进性在于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同时,中国共产党并不是教条的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造出符合中国实际和中国特色的新思想新举措,保证了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航导向,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重大成就的理论根源。党的人民性集中体现在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一代代共产党人、一代代党员先锋,秉持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可以说,党的百年奋斗,不仅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尊严,也赢得了生活的富足和对未来的美好前景。坚定信心跟党走,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是党的百年奋斗给予的最深刻启示,也是激励人们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展现的光明前景,对于接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扎实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正如《决议》指出:“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和挑战。”[7]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其一,党的百年奋斗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概括为十个方面的经验,全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大问题。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者,党的建设和执政经验的成熟,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行稳致远提供了根本保证。其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实的基础,有抗击风险的强大能力。“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经济累计实际增长约189倍,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0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8]2020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已经跃升至全球第14位,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由此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型”不仅更壮,而且“体质”也更强,已经有了抗击风险和挑战的强大能力。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会轻轻松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但这条“道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另外,世界范围内两种制度、两条道路之间的竞争将是长期的、激烈的。西方势力基于“文明冲突”的价值认知逻辑、基于“资本增值”的资本主导逻辑、基于“国强必霸”的帝国主义思维逻辑攻击和遏制中国发展也将是长期的。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定不会轻轻松松,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既要有充足的信心,也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当今青年能否接过并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是能否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9]
可以说,党的百年奋斗史,谱写了一曲曲青春奋斗之歌。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刻,“五四运动”吹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号角,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奏响了拯救民族于危亡的爱国主义壮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群青年奏响了中国翻天覆地的革命斗争之歌,时年28岁的毛泽东同志作为13位代表之一出席中共“一大”。1927年,时年29岁的周恩来同志开始主持中共中央军事工作。1928年,时年23岁的邓小平同志开始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惊天地泣鬼神,然而,当时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0岁,指战员的平均年龄也只有25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全国各地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7500个,参加青年13.5万人。这一时期,诞生的“雷锋精神”,是中国青年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牺牲的真实写照,也成为激励全国青年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为青年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1979年,深圳蛇口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炮,一大批勇于追梦的青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涌入深圳创业,浪潮、华为、腾讯、华强等创业公司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行业标兵。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检验了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的底色。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纪疫情,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90后”“00后”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地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用青春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可以说,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才使中华民族在困境中奋起。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绘就,民族复兴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新时代青年任重道远,能否一如既往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拾级而上,冷静看待世界风云变幻,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就显得尤为关键。
民族复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青年担负起历史使命,并自觉付诸于行动。青年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增强青年对民族复兴的信心,民族复兴就有了底气和保证。《决议》高屋建瓴地概括了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由“边缘”到“中心”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指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明前景,以及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强调必须抓好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决议》将“培养人才”“赢得青年”作为落脚点,体现出党历来重视人才、重视青年,以及人才(青年)之于国家、之于民族的极端重要性,并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史的主线就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史,实质就是讲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当然,要充分发挥民族复兴激励人心的作用,就需要深入系统地掌握党的百年奋斗史,并结合青年的特点,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由此,一是讲清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其历史必然性是指中华民族本身就具有强国基因,中华民族流淌着民族复兴的文化因子。其现实性是指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必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特征。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有让广大青年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增强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强大的力量支撑。二是讲清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是,人民的获得感并不会自然而然的转化成对党的领导的认同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由此就需要联系人民生活实际,让人民感受生活的变迁,从横向的国际比较让人民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从而增强青年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认同,进而增强民族复兴的行动自觉。三是讲清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性。深化对民族复兴艰巨性的认识,目的是要增强青年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一帆风顺,各种风险和挑战无处不在。只有让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他们深刻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才能主动增强本领,为民族复兴作出自身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