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起
(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吸引力一直是思政课教师的不懈追求。为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吸引力,不同高校、不同思政课教师采取过不同手段,收到了较好效果。学界关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贺佃奎从“把理论的思辨性与实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广博性与专业性、深刻性与生动性、逻辑性与创造性、科学性与战斗性统一起来”[1],论证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提升策略。马进甫指出,“应当从教师的‘对话’能力建设和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模式”[2]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郑敏认为,“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切实加强领导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课堂教学针对性等方面”[3]。张俊从“优化网络话语资源、创新话语体系,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构建立体课堂,提高教师网络素养、增强个人魅力”[4]等方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策略。牛变秀从“教师队伍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学改革定位”[5]等方面,分析了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提升策略。张宏伟论证了用案例教学提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吸引力[6]。这些研究成果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从教学实践中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后凝练出来的,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结合近三年南阳师范学院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教学实践,对尝试的几种手段做粗浅探讨。
时事政治(以下简称时政)依据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类型。从地域范围分,时政包括国内时政和国际时政;从时间方面看,时政有当日时政、一周时政、半月时政、每月时政、半年时政和一年时政等;从内容看,时政有信息类、大事记类、热点类、事件类、政策类、理论观察类等。
时政与思政课密切相关。采取时政播报能为思政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思政课堂活力,从而增强思政课课堂吸引力。南阳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师把时政播报时间定在一堂课的前8分钟,每班按学生名册顺序,一次安排两名学生,每名学生选择一周内两条国内外时政信息进行播报,时间不超过2分钟。教师负责总结或点评,并把该学期时间段内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纳入期末考试,占5%左右。
从学生每次播报选择的时政内容看,不同专业学生的选择虽各有侧重点,但大都能播报出一周内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新闻。如在2019年春季学期思政课堂上,学生选择“两会”热点、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中俄建交70周年等热点进行播报。在2019年国庆前,学生大都围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热点进行播报。在国庆后一周的思政课堂上,学生围绕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中朝建交70周年等热点进行播报。在十一月第一周的思政课堂上,学生选择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十九届四中全会进行播报。在元旦前一周的思政课堂上,学生选择“澳门回归20周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等关心的热点播报。2020年主要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六稳六保、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火星探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抗“疫”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中国开展云外交等方面进行播报。2021年主要围绕《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三牛”精神、实施三孩政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天和核心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双减”政策、《中国新型政党白皮书》《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白皮书》、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大会、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发生110周年座谈会、中央人才大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方面。每次播报后,教师都会联系教材内容对相关热点进行点评或讲解。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有学生播报“香港暴徒事件”,并对事件进行了分析,更加树立了学生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表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之情。
从学生播报的内容看,时政播报选择具有重要性、针对性、政治性和时段性等特点;从播报主体看,学生争相播报,尤其是学生干部播报积极性更高;从受众学生看,每个学生都认真听,有的学生还做笔记,“抬头率”大大提升。相对于没有开展时政播报环节的思政课来说,时政播报掀起了思政课堂的一个小高潮。从学生播报时政,到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国内外大事,进而引发学生喜欢思政课,进一步提升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7]政治性是思政课之魂,学理性则是思政课之根。“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学理分析,“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9]。如果教师还对学生讲一些内容浅显的政治常识,长此下去,学生会认为大学思政课教师水平还不如中学教师水平高,就不会欣赏思政课。“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必须凸显课程的学理性,就是要精准把握课程的理论定位,深刻理解内容的学理内涵,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10]。
如在讲授“贯彻新发展理念”时,要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地位与作用,梳理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过程,讲解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分析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讲清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在讲授“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时,可以展开讲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活的灵魂”界定、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提出过程、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内涵及其要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提出依据、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辩证关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的关系等几个问题。教师只有把理论问题讲全面、讲到位、讲清楚,学生才能信服教师、才能认真听课。思政课教师要把理论问题讲深讲透,不仅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理论的力量,全在于应用。”[11]思政课课堂教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既要把理论讲透讲深,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升学、就业和生活的指导。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还要做到使传授理论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使学理性与应用性相统一。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没用,不喜欢听思政课,或许是因为教师理论知识传授多,缺乏深挖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缺少对学生的指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关注现实、关注学生,将理论的阐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教学供给与学生需要相契合。”[12]思政课教师既能做到传授理论知识,又能做到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实际,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喜爱思政课。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党的建设理论”时,涉及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3]。思政课教师在讲清“两个务必”提出的背景、内涵及意义的同时,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社会环境和国内形势,进一步阐述“两个务必”对学生的影响。如对学生提出“上大学以来你们谦虚吗?”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结合“校园贷”“套路贷”、网络诈骗、电话诈骗、顺风车安全等问题,教育学生一定要谨慎,启发学生讨论如何防范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求学路上合理消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如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时,不仅要把它的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讲清楚,还要把它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加以引申,即把它的第二方面含义的价值引申为:学生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课,好好学习,不要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再如讲授“三步走战略”时,引导学生制定学业计划,分学期或学年拟定阶段性目标,等等。
在思政课堂上,思政课教师通过深挖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指导价值,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感受到思政课的确很有用,能大大提升学生听课积极性。
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包括导入、讲授新课、拓展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环节。细数思政课课堂教学环节,课堂小结往往被思政课教师所忽略。如有教师在课堂上导入课题后就直接讲授新课内容,直到下课;有教师把新课内容讲完后就直接布置作业;有教师一直漫谈到下课,等等。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承担着回顾重点内容,提示难点内容,梳理一节课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检验学生理解教材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功能。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小结,在讲授一节内容之后,利用5~10分钟进行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主要有教师小结和学生小结两种方式。一方面,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回顾一节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或者提问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学到了哪些理论知识、学会了哪些分析方法,以及今后如何践行这些理论等。这样的课堂小结,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乐意听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采取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方式,能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概括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能高涨起来。
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思政课对他们用处不大,考前突击一下就能轻松过关。多数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应讲些对考试、对升学、对就业有用的内容,学生才会积极回应教师,积极参与课堂。为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吸引力,南阳师范学院尝试了单元课后试题抢答赛。在开学第一节课,思政课教师先向学生说明开展单元课后抢答赛活动,围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出一套试题投放到PPT课件上,试题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等类型,试题来自试题库、教师自编题、考研题、事业单位招考题和公务员考试题,题量为50个左右,根据试题的不同类型设置不同的分数,让学生抢答。明确抢答赛规则,并把此项活动分作为平时考查的一个方面。
通过思政课单元课后抢答赛活动,有的学生开始课前预习教材,逃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学生上课注意力更集中,做笔记的学生增多,课后注重复习的学生逐渐增加,课后与老师探讨问题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南阳师范学院运用课前时政播报、注重学理性分析、深挖理论的指导作用、发挥课堂小结巩固强化作用和开展思政知识抢答竞赛等手段,使思政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手段有多种,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程运用的手段可能有所不同。但采取的手段只要有利于充实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抬头率与参与率、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获得感,即有利于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