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翊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高校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传承者和弘扬者,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学生党员是我党新鲜血液的重要输入来源。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能否把真正优秀的青年学生选拔到党内来,关乎党的纯洁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对高校青年学生的入党动机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可以及时发现高校青年学生入党动机偏差问题,引导和培养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守牢高校党员发展阵地,为党和国家输送高素质的优秀合格的学生党员。
动机对于人的行为具有引导、激励和维持作用。入党动机是指申请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入党动机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变化性的特征[1]。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的类型和成果并探索高校青年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偏差的类型主要有功利型动机、侥幸型动机、趋众型动机、荣誉型动机、被动服从型动机。
这类学生申请入党出于功利和实用的目的,把入党看成自己以后追逐名利和进一步获取政治资源的阶梯。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长,一些效益和待遇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会设置党员或学生干部身份的门槛,大部分公务员岗位和选调生则要求必须为党员。所以,很多学生申请入党只是为了毕业找工作时增加砝码。持有这种入党动机的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单位后即会出现反差,面对外来诱惑时,极易动摇理想信念,丧失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甚至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
这类学生看到身边同学陆续被吸收加入党组织,认为同学之间利益冲突少,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入党较为容易,只要学习好、表现积极,平时搞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入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至于对自己为什么要入党,入党后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没有任何思考。
这类学生对于入党的态度是随大流,盲目从众。看到别的同学申请入党,他们也递交入党申请书,对入党的态度非常不严肃。他们在思想上对党的认识不到位,对入党的意义比较淡漠,要求入党的愿望也不迫切,没有成功加入党组织也不觉得有遗憾。
这类学生申请入党仅仅出于“自我表现意识”的需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他们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甚至在某些地方还略优于别人。别人能入党,自己也理所当然能被吸收到党内来,表现为争强好胜、攀比的心理。他们希望通过入党来证明自己的思想先进、能力强,成为优秀少数的代表。即使在学习上不能赶超,政治上的超越也能弥补自己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落差。另外,在当下学生党员的身份确实是一顶比较耀眼的光环,可以给自己、父母、家庭带来荣耀和良好的社会评价。该类学生入党的思想基础不牢固,经不起挫折,一旦经过努力却未能被吸收加入党组织,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失落感,表现出灰心丧气、抱怨党组织、记恨老师、嫉妒同学,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这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踏实认真,人际关系良好,榜样示范先进性较强,但出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强烈的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党组织通过找其谈心谈话、询问情况、做思想工作,不断地加以启发和引导,使得其迫于外在压力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有的则是因为所在院系为了不浪费党员发展的名额,主动梳理符合入党条件的学生,要求其入党而听从安排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还有部分学生则是因为父母长辈以自己过往的人生经验要求其申请入党,而学生自身的入党意识和积极性都不强。该类学生并没有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是被动服从的,也就不能期待他们在加入党组织后能真正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
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和转型时期,全球一体化使各种文化和思想蜂拥而至,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上的诸多事件的示范效应导致高校青年学生过于关注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侵蚀危害着纯洁的高校校园,导致高校青年学生的很多行为背离传统道德价值观,缺乏社会责任感,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受社会环境、自身经历和工作生活经验的影响,父母往往忽视对子女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过多地侧重于生活技能和经验的教导,这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会使高校青年学生接收到功利主义价值观的信息,以致他们把入党视为将来找工作和进入仕途等追逐名利的阶梯。
随着高校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与之对应的社会就业岗位数量却未能同步跟上,这必然导致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也水涨船高。在招聘条件中明确写明“须中共党员”条款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一客观大环境也倒逼和促使高校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入党问题,急功近利,想方设法入党,捞取政治资本,以便于为自己毕业求职应聘排除硬性条件障碍,获得更多的求职机会[3]。而某些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也往往只强调入党对学生个人今后发展及前途的好处,使学生感到入党对个人利益有利,淡漠了入党的根本目的,造成入党动机不端正。
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高校思政教学和党建工作所面临的重心和任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很大一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没有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贴合实际,仍然以课本内容的讲授和灌输为主[4]。思政课教学内容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关切,通过分析、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端正其入党动机。目前在高校开展的“课程思政”工程也是出于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需要,试图将思政教育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做到全覆盖。另外,高校党务工作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组织活动的开展多流于表面,仍然停留在听文件报告、读文献专著、看影视视频、写心得体会的层面。青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未能真正入心入脑,未能深切体会和感受党的先进性,未能对党员中的榜样模范先进事迹产生共鸣,导致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引导力不够,影响了学生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形成。
高校党务工作者大多为兼职,没有受过专业培训,自己对党的理论也缺乏系统、透彻的理解。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要,往往只是在一些规定的条件上对学生作出判断,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把握不够,比较形式化,没能真正起到和发挥良好的引导和教育的作用。这使得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缺乏系统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矛盾和思潮辨识不清,从而对党的认识不准确,极易导致政治信仰不坚定、易动摇的情况发生。因此,高校应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党务工作者本身也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专业水平,真正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师和领路人。
当前,在高校中存在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重智力教育,轻德育教育。学校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科研能力,对专业教师的考核也多侧重于其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而随着高校辅导员岗位的设立,“教书”和“育人”割裂的情况逐渐在专业教师身上显现。传统教育中的“言传身教”在当下发生了变化,甚至有的专业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辅导员的事情。高校内部的专业教师队伍、行政管理队伍和其他人员未能就高校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未能做到对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全程贯穿和全面覆盖,势必影响其入党动机的正确形成。
日常政治理论教育学习要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充分发挥“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聘请“两课”教师、人文社科专业教师担任日常党建学习教育的指导老师,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理论教学方式。要能够把枯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实地考察结合起来,使高校青年学生在学、看、思、辨中真正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及时分辨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使青年学生对党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拥护,在信赖的基础上更加热爱。
要借助网络信息化的便捷,大力开展线上政治理论教育学习,通过党建工作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使线上线下政治理论教育相融合,“双管齐下”共同推动和加强高校青年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工作。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党建周记”系列学习专题,弥补了因疫情导致无法正常开展线下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正面典型以示范引导,反面典型以警示教育。高校青年学生因其生理和心理特点,极易受到榜样典型力量的影响和感召。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先进人物,特别是他们周边学生党员中的先进代表,其先进事迹的影响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巨大的。通过和这些先进代表的对比,一方面,找到自身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明晰自己的入党动机和初心,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南京艺术学院每年都会举办“思齐——大学生年度优秀人物”评选活动,并通过学校官微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报道,对青年学生的榜样典型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科类高校的广大学生党员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勇敢地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党员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精神风貌。
学校的环境相对封闭和单一,象牙塔中的青年学生所面对的诱惑和困难相对较少,其入党动机所面临的考验也不多。高校应该积极为青年学生创造广泛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机会,在实践中考察其是否会发生“知”与“行”相背离的倾向[5]。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和服务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和服务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入党介绍人在高校青年学生入党整个过程中的考察、教育和把关作用。要提高入党介绍人的政治站位和工作责任心,避免其工作流于形式,要使入党介绍人深刻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责任的重大,必要时应尝试建立入党介绍人惩戒制度[6]。当通过和入党积极分子谈心谈话,审阅其思想汇报或其他途径了解到申请人的入党动机发生偏差或变化时,入党介绍人应及时介入并对其入党动机开展矫正工作。
端正高校青年学生的入党动机,要从当下社会环境复杂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实际情况出发。高校党务工作者要正视和积极应对高校青年学生入党动机复杂化、多样化、隐蔽化和功利化的现实,通过“思政教学”和“党建工作”两个抓手来提高党员发展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端正高校青年学生入党动机,保证和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目的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