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2-02-26 08:16李加伟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政理念

黄 欢 李加伟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1 课程思政融入“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2021年2月,教育部公布2021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909万人,比2020年增加3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复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容忽视。2020年12月举办的公务员考试、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均突破新高,反映出2021届毕业生对于就业前景的担忧,而在疫情背景下,留学渠道受到极大影响,叠加部分出国留学学生的归国潮,大学生就业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局面,在就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0号)》中指出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加强重点群体就业保障能力、提高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能力和强化劳动者素质提升能力。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将政治认同、核心价值、文化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思想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可以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内涵,发挥思政教育的牵引作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增强课程育人的实效,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最新的政策,了解社会发展的整体动态,坚定理想信念,做好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念的职业人。

2 课程思政融入“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李树佳在《浅谈高职院校将课程思政融入“就业指导”课程的困境与对策》中指出,目前,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整合存在一些困难,他提出了变“有形整合”为“无形渗透”、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等对策,希望能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就业效果[1]。陈锦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指出思政理念融入“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着一些困难:缺乏课程思政的整体教学设计,思政要素的整合存在问题,“就业指导”教师对思政内容掌握不足。一些高校根据教师的主观意愿,将思政内容融入“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盲目地将自己的思想政治内容与“就业指导”课程相结合,使得“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内容不明显、不具体。教师只是照搬一些思想政治内容,与“就业指导”课程关系不大,他们所教授的大多是简单的理论内容。“就业指导”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培养不足,他们只是通过备课暂时掌握一些信息,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总体设计,注意思想政治要素的合理整合,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2]。霍丹和李英特在《课程思政理念引领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革路径》中通过对课程思政教育内涵的理解,对课程思政现状的分析,以及在此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整合模式的探索,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提出了一些建议[3]。陈建帮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中提出高校要充分挖掘就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劳动法教育、国情教育、民情教育等融入就业课程,充分把握就业课程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就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功能[4]。陈海菊、侍朋宝、高欣、王岚、白婷、曹飞和李佩忠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就业类课程为视角》中以就业类课程思政教育为研究视角,阐述目前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三观”教育、创设思政校园环境,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运行体制机制,打造优质师资团队、重视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5]。李常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策略》中探讨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开设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策略[6]。

当前国内学者关于课程思政理念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究的文献相对较少,而且由于涉及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思政案例的选择上五花八门,容易将思政理念生硬地套入到课程中,未能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而且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属于公选课程,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3 课程思政理念在“就业指导”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课程思政理念在“就业指导”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布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3份,其中有效问卷89份。通过问卷发现以下问题。

3.1 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问卷设置了解是否应该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得到数据如下:57.14%的参与者认为非常有必要,42.86%的人也认为很有必要。由此可见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就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该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以公选课的形式开展,高职院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根据问卷调查显示认为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的不重视的占14.29%,重视程度一般也占42.86%。

3.2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相对单一,不利于课程思政开展

高职院校中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数都是辅导员或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行政人员,辅导员和“就业指导”工作的行政人员日常工作相对较多、较繁杂,难以有时间静下心来研究教材并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而且师资队伍不稳定,缺少专家型教师。而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到,85.71%的人认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思政主要应该由教师来推动。

4 课程思政理念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中去,提出以下思路。

4.1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顶层设计

深入挖掘“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要牢牢把握住“就业指导”课程的顶层设计,首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次针对“就业指导”课程,要结合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深入挖掘相关的核心思政元素,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重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在“就业指导”部分则融入中国精神,引导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要只着眼于发达地区,而应该结合“红色精神”“时代精神”“工匠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积极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把自己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在讲授职业道德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专业融入思政理念,强调医学专业的仁爱、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医患关系的法治建设等职业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在工作中。

4.2 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置

当前由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多以公选课的形式,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在某一学期进行学习,但是“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要贯穿学生教学的全过程中,以高职院校为例,高职院校学生一般为三年制,学生在校时间为两年,最后一年在外实习。那“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年级,授课内容的重点要有所不同。例如,在大一年级主要是学生的学业规划与初步的生涯规划,学生首先通过自我认知,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然后要对所学的专业、未来将要从事的行业做初步了解,初步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根据确定的方向来规划自己在校两年在外一年的生活;大二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因为大二的时候学生要面临实习单位的面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就业政策、简历的制作、面试的技巧等内容进行学习,还要掌握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以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实习单位,开始实习。在大三阶段仍然要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因为学生在这个时候要直面就业的压力,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迎接就业的挑战,是“就业指导”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在这个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就业程序、掌握就业信息的查找与筛选的技巧,同时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尝试,让学生意识到就业不是只有找工作一条路可以走,学生还可以自主创业或者升学等。

4.3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当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所以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要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进行政策讲解时,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国家政策学习、时事新闻学习、视频学习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学习就业信息筛选的时候可以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意识到要识别就业信息,避免被虚假的就业信息误导。在讲授面试技巧的时候,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模拟面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面试类型,掌握每一种面试的技巧,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

5 结语

将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可以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育人实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帮助学生成人成长成才;推进高职院校寓意于教,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因此,探索如何以思政教育引领“就业指导”教育,研究怎样落实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思政理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