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叶飘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
胡叶飘
[华东政法大学]
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铸造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彰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产物,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校应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入伟大抗疫精神、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彰显伟大抗疫精神、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培育伟大抗疫精神、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灌注伟大抗疫精神等路径,引导大学生弘扬和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将大学生培育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伟大抗疫精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1]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深度探究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挖掘伟大抗疫精神的育人价值,是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服务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历史使命。
2020年9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具体内涵,他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任何一种精神的诞生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语境,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将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优秀制度的一脉相承,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时刻掌握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手资料,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世纪的重大浩劫,伟大抗疫精神是在党领导人民与新冠肺炎疫情搏斗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升华。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拯救自己的同胞,千千万万个医护人员递交请战书请求前往一线,每一位默默无闻奔赴前线的逆行者、抗疫者都用行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凝聚了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3]抗疫期间,中国政府捐赠抗疫资金给世界卫生组织、各地医护人员积极支援疫情重灾区等事迹,无不彰显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无私奉献、团结统一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和现实课题。在抗疫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冠肺炎疫情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指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才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战疫成效。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展示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大学生是我国青年队伍的中流砥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人和接班人,他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将伟大抗疫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能够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生命观、爱国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集体观。
人类生命的存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应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领悟爱惜自己及他人生命的重要性。疫情期间,大学生逐渐养成早睡早起、讲卫生、勤锻炼的良好习惯。大学生更不能因为疫情取得成效就摒弃这些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不仅有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树立科学生命观,也是强化自身底线思维、时刻保持防范状态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扎根人民,奉献国家。”[1]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科技研发团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举国同心齐抗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城墙,死死防守着病毒的肆虐传播。伟大抗疫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结合起来,坚定与国家共患难的信念。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向他国捐赠防疫物资、分享抗疫经验,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基层志愿者冲上前线奉献力量。在这场疫情中,政府部门、党组织及民众所展现的无私奉献精神,既能激发大学生为国服务的理想信念,又能使大学生进一步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抗疫中,我们本着“尊重科学”的原则,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复工复学,在防控工作稳步前进中恢复经济、教育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了全国疫情信息发布机制,提醒人们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现代大学生要深刻体会尊重科学的精神,这不仅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也是自身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从而自觉地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形成辩证唯物的世界观。
在全球范围内,面对新冠肺炎的全球危机,中国始终秉持“天下一家”的思想,在保证我国抗疫工作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尽一己之力援助国际社会,这不仅是对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世界公共卫生事业的尽责。这种命运与共的精神能够使大学生意识到世界是一个整体,从而树立集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内容、新素材。高校应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日常生活等途径,主动将伟大抗疫精神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运用好这本新鲜出炉的“活教材”,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伟大举措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新鲜的教学素材。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紧密结合此次历史性事件史实,使伟大抗疫精神与课程知识点充分融合。第一,将伟大抗疫精神渗入马原课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看待、分析、解决疫情问题。第二,将伟大抗疫精神渗入毛概课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第三,将伟大抗疫精神渗入思修课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第四,将伟大抗疫精神渗入近现代史课程中,引领学生从特定的历史角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 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4]因此,伟大抗疫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不仅需要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大力推进,更需要高校各类课程共同参与。第一,人文学科相关课程应探索伟大抗疫精神中的人文精神,紧密结合伟大抗疫精神与专业的相关知识,打造时代性的学科课程,为伟大抗疫精神人文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第二,自然科学相关课程应秉持科学研发精神,探究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发展趋势和防控措施,投身于研发新冠肺炎药物和疫苗工作,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三,社会科学的相关课程应紧密结合伟大抗疫精神与社会各领域发展实际,深入挖掘伟大抗疫精神对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影响,让伟大抗疫精神在社会各领域起积极引领作用。
社会实践是高校培育大学生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心灵感悟的重要路径。因此,高校应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育伟大抗疫精神。第一,举办宣讲类活动。高校应积极举办以伟大抗疫精神为主题的讲座,例如,邀请一线抗疫英雄到校内开展主题讲座,通过第一视角真情实感地宣讲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第二,开展调查类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访谈一线工作者,让学生深刻感受抗疫期间一线人员当时所处的境界,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意识。第三,增加义务类活动。高校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到医院、社区做基层工作者,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抗疫人员的日常工作,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日常生活是大学生除学习和社会实践以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重视将伟大抗疫精神灌注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第一,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灌注伟大抗疫精神。高校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抗疫大礼包、在走廊贴上简短醒目的标识语等途径,把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校园的每一处。第二,高校应开展优质的社团活动以灌注伟大抗疫精神。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伟大抗疫精神研究所”等社团组织,使大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学习伟大抗疫精神。第三,高校应打造先进的新媒体平台以灌注伟大抗疫精神。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在公众号和校园网上发布伟大抗疫精神相关内容,使学生喜欢看、乐意学、主动弘扬,让学生在浓郁的抗疫文化氛围中领悟伟大抗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贴近时代热点,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化“死灌输”为“活讲解”,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进一步将大学生培育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目标积蓄磅礴力量。
[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02).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 王沪宁主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9):4-6.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4]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责任编辑:胡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