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研究

2022-02-26 08:16陈力蔚陈金玲叶泽良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助力志愿志愿者

陈力蔚 陈金玲 叶泽良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社会服务体系也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越来越健全,但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一直给我国发展以及人民福祉建设带来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完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新目标,志愿者队伍成为解决养老社会服务压力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主阵地,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养老志愿服务,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思想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对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策略进行研究可谓是势在必行。

1 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概述

1.1 养老社会服务

从字面上来看,服务指的是以有偿或者无偿模式为他人提供支持、帮助,让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行为,而养老社会服务指的是在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的今天,为提升老年人养老质量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性服务模式。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养老社会服务高度重视,认为建立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优化养老社会服务模式,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各种方法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养老社会服务还处在发展阶段,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养老社会服务,能够解决养老社会服务人员紧缺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的目标[1]。

1.2 高职院校志愿者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培养兼具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经过漫长的调整与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成熟。高职院校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有一定的区别,其指的是由高校学生组成的、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志愿者队伍。目前,高职院校的志愿者已经在教育、卫生、环保、体育、灾害救助等多项社会事业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高职院校志愿者管理模式越来越完善,高职院校志愿组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具有管理高职院校志愿者的职能,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负责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的招募、注册、管理、考核等,保证了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质量。

2 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策略

2.1 通过宣传教育形成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指的是社会或组织成员对某种价值的内涵和基础存在的认可和共识,在价值认同的推动下,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并建立人生理想和信念追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的行动会受到思想的指引,也会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一点在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同样适用。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志愿者对社会养老服务模式产生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也是确保养老社会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让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这一目标成为现实,必须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引导高职院校志愿者形成稳定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认同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价值,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去。另外,校方还需要和就近社区沟通合作,加强养老社会服务的有关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高职院校志愿养老社会服务事业中,保证养老社会服务的质量[2]。

2.2 做好需求调研

养老社会服务有别于一般的社会服务,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是否与具体需求相贴合,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志愿服务内容和方法能够满足养老社会服务需求时,志愿者和老年人都能从中收获更好的体验,在保证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养老社会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而在志愿服务内容和方法不能够满足养老社会服务需求时,老年人将得不到预计的支持和帮助,生活质量将会明显下降,而志愿者参与养老社会服务却没能取得预计成果,其积极性也会受挫,久而久之,学生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和热情都会大幅下降,这显然不符合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高职院校方面需要根据本地区养老社会服务的具体情况,了解老年人对志愿服务的具体需求,基于实际情况开展调研工作,从根本上保证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效果[3]。

2.3 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要强化学分认证,提升激励措施的有效性。无论是何种项目、何种活动,都离不开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高质量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组织结构正常运行、确保活动流程妥善完成,而高职院校志愿养老社会服务活动更是如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志愿者队伍的主体角色,他们直接参与养老社会服务,因此也需要建立相关的组织和制度进行管理,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志愿者在完成自身服务的同时,其基本权利也能得到保障,尽可能提高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规范性。在今后的工作中,高职院校须制定高职院校志愿者管理制度,并对高职院校志愿组织参与社会养老相关流程和具体实施办法进行细化和调整,确保志愿者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效果与质量。另外,高职院校的志愿者组织也必须要发挥自身作用,在团委组织的指导下保证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的落实,让学生志愿者应有的权利得到保障,确保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能够顺利进行。同时,高职院校方面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志愿养老社会服务激励制度,将志愿服务的时长和学分挂钩、对应具体的标准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积极性,解决目前养老社会服务中存在的人员紧缺问题。最后,高职院校方面还需要保证激励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不能让激励制度变成空中楼阁,否则高职院校志愿养老社会服务最终必将会陷入困境。

第二,增加服务频率,促进常态化发展。高职院校志愿者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过程比较复杂,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想要切实落实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目标,就必须要尽快提升服务频率,做好量的累积。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现阶段高职院校志愿组织参与社会养老志愿服务都没有长效机制,通常是几次活动甚至是一次活动就结束,而且一般都集中在节假日进行志愿服务,这就造成了节假日和服务日服务人员集中、平时服务人员捉襟见肘的问题,这明显不符合养老社会服务长期性和持续性的要求;同时,根据养老社会服务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老年人还是社区志愿者管理组织,都期待高职院校志愿养老社会服务能够更加日常和长效,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高职院校志愿者组织和团委单位等,必须要着力提升服务频率,增加高职院校志愿者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次数,从而让高职院校志愿者成为社会服务的主导型力量。比如,可以针对过去高职院校志愿者在节假日集中扎堆的现象,分散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并提前确定下次志愿服务的时间,采集在不同时段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志愿者名单,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缓解人员和时段过于集中的问题。另外,还应该从全局出发,建立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参与养老社会服务发展规划,让志愿养老服务成为志愿者组织的长期性活动,保证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最终效果[4]。

第三,加强项目建设,建立传承机制。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并不是一个阶段性课题,相反地,它可能是一个长期性甚至是持续性课题,想要让养老社会服务的效果得到提升,就必须要加强高职院校志愿养老社会服务项目建设。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很多高等院校的志愿组织都没能认识到养老社会服务的长期需求,即使组织志愿活动也是偶尔一两次,长期的志愿服务方案、具体的养老社会服务模式等都还不清晰,最终的服务效果必然十分有限。同时,相比于社会志愿者,高职院校志愿者队伍的更替速度非常快,每个学年都会发生人员流动和人事变动,如果不能建立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长效方案,人员更替后必然会出现志愿服务断层的问题,这显然不利于养老社会服务的稳定性。所以高职院校志愿者组织必须要在团委组织的协助指导下,优化养老志愿活动项目建设效果,对老年人集中反馈较好的活动进行强化、细化和固定,并建成与之相对应的服务模式和分工体系。另外,还需要有意识地建成高职院校志愿者服务模式的传承机制,加强组织负责人培养选拔、提升后备队伍综合水平,从根本上保证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有效性。

2.4 增强专业培训

养老社会服务的质量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采取措施保证高职院校志愿者的专业性,是保证志愿服务水平、优化养老社会服务综合质量的必然选择。但是根据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志愿者都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在进行养老社会服务活动的时候,往往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保证服务效果,这显然不符合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有关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高职院校志愿者组织需要与社区志愿者队伍一起,加强高职院校志愿者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专业化程度,保证社会养老服务质量。而培训活动一般可以分成两方面:第一,要加强高职院校志愿者服务内容的专业知识培训,让每一个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志愿者都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在真正进行服务的时候,找到有效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要做好高职院校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技术培训,使参与活动的学生志愿者能够结合老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法,提升助老服务的有效性,比如考虑到老年人听力和理解能力方面的问题,志愿者需要以更加缓慢响亮的声音进行沟通,同时还需要适当降低语言难度,确保沟通效果,从而达到提升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效果的目标[5]。

2.5 创新服务模式

第一,要参与政府购买,加入市场竞争。所谓的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部门采购劳务和物品的活动,而公共服务同样是政府部门采购的对象,过去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社会性公共服务,通过资金购买交易的形式转移到社会组织或专业机构,由这些组织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社会公共服务,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公共服务机构的生存发展,又解决了政府部门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不专业的问题,能够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局面,早在2014年,政府有关部门就提出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目标,而在2020年,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这让高职院校志愿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成为现实。从高职院校志愿组织的角度来看,其属于社会公共服务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养老社会服务当中,更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为确保志愿服务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下去,高职院校志愿组织可参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市场竞争。而作为高职院校志愿组织的引导者,团委组织需要为这类志愿组织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协助其进行志愿品牌建设和优势项目打造,提升高职院校志愿养老社会服务的宣传力度,使之能够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并利用从中获取的资源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志愿养老社会服务模式,形成优势良性循环,在保证高职院校志愿组织长远发展的同时,确保养老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6]。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效益,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而从社会角度来说,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能够解决养老社会服务专业性较低、志愿者综合素质不高、志愿者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二,建立寄宿模式,形成长期帮扶。区别于初中等基础教育阶段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通常采取的都是寄宿制办学,学生在学校宿舍集中居住,而受到学生人数、教学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宿舍通常分成4人寝、6人寝甚至是8人寝,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学习等基本都集中在宿舍,即使是室友能够和谐相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也各有不同,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作息冲突,再加上高职院校的集中定点熄灯制度,更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乃至于实习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可能受到影响。而在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开始有了新的解决方向,高职院校方面可以在做好老年人养老社会服务需求登记的情况下,尝试建立“老人提供住宿+志愿者长期寄宿”的全新模式,这样一来老年人需要人陪伴的需求得到了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志愿者学习环境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全新的高职院校志愿养老社会服务模式适用于空巢老人、高知老人、失独老人等多种情况,这些老年人往往具有自理能力且居住条件较好,志愿者为其提供的更多的是陪伴和精神上的支持。而从试点的结果来看,建立“老人提供住宿+志愿者长期寄宿”的全新模式,能够让高职院校志愿者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解决了宿舍住宿条件比较有限的问题,更能够让老年人空巢问题得到解决,避免老年人退休后心理上的严重失落,提升了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的有效性。而在具体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志愿组织需要在社区志愿组织、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签订高职院校志愿养老社会服务责任承诺书等,并将相关事项注明在其中,由老年人和志愿者自愿结成帮扶对子,每次签订时长应保持在3~6个月左右,确保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的最终效果。当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参与这类养老社会服务的老年人仍有行动能力,因此在考虑志愿服务的同时也需要采取措施保证高职院校志愿者的安全性,比如与社区民警建立安全保证联动机制等,确保志愿者,尤其是女性高职院校志愿者的人身安全,确保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能够万无一失[7]。

3 结语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人口生育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而导致的一种社会性问题,它的出现给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年轻人口数量越来越少、需要进行服务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这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养老社会服务的难度。高职院校志愿者是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建设等方法,推动高职院校志愿者助力养老社会服务,是未来一段时间养老社会服务发展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助力志愿志愿者
助力成功七件事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