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发展趋势、挑战与应对

2022-02-26 08:21齐常辉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阵地公寓

齐常辉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发展趋势、挑战与应对

齐常辉

[浙大城市学院]

高校学生公寓既是生活场域,也是教育文化场域,是加强党建引领、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新形势下创新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当前,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正面临新的发展需要,但也正面临同质化明显、协同性薄弱、内生力弱化等现实问题,亟需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完善工作网络、优化运行机制,借以提升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把学生公寓打造成阵地共建、资源共融、活动互联、人才共育的共同体生态。

学生公寓;党建;管理育人;挑战与应对

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是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一种创新和大胆尝试。通过学生公寓阵地生活思政的教育引导效应,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融合,使得学生公寓成为高校协同育人的重要空间载体。可以说,党建进公寓工作真正延展了高校育人工作链条,有效弥补了传统党建工作的局限与“盲区”,正成为继承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论的重要支撑。

新形势下,学生公寓所承载的学习、生活、交往等复杂属性正不断相叠加,使得育人工作开展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也逐步增加。在此背景下,各高校正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特别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谋划和推进,进一步夯实了党建工作在学生公寓阵地的教育引领作用。然而,面对新的发展挑战,公寓阵地党建工作开展也存在许多共性问题,需立足新的发展诉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以提升模式效能。

一、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新的发展期待

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能有效增加高校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强化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更能不断开拓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1]面对新变革、新问题,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也要审时度势、主动改革,承担起新的发展使命。

(一)由“被动管理”向“主动自治”转变

传统所推行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整体性管理逻辑对公寓管理工作完善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体现在应急安全管理、思想舆情研判等方面。随着学生公寓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群体主体性与自主性日益凸显,传统单向度垂直式的管理模式显然与“以学生为中心”价值指向相背,公寓阵地需要从学生管理向教育、管理、服务综合场域进行转变。[2]

新形势下,构建“党建+公寓”育人模式就是要突破“重管理轻教育”的掣肘,从“制度之治”向“学生自治”转变,将党建工作与管理工作融合,激发学生在学生公寓管理建设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积极性,由“被管理者”向“主人翁”转变。具体而言,就是要鼓励学生民主参与管理,借由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服务学习等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公寓日常建设、管理与监督,实现学生个体间多元化、多层次的互动交流,帮助树立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服务精神,并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不断推动学生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二)由“从属地位”向“重要地位”转变

长期以来,学生公寓一直是传统育人阵地的补充和延伸,处于从属地位。[4]虽然各个高校不断探索实践新的发展路径,但总体而言,公寓党建工作依旧是建立在原有党建工作组织体系上的补充,是作为一种“节点”和“信息传递站”的存在。[5]随着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有序下沉到学生公寓,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实现了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将育人工作与日常生活学习相结合,正成为思政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

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公寓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差异化成长服务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凝聚自身比较优势,完善和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路径与品质。一方面,公寓阵地要突出“五育并举”,凸显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阵地优势,成为美育与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提供拓展功能。另一方面,公寓阵地要成为党员发展培养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观测点,成为生活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打好育人“组合拳”,能够兼顾立体化引导与过程化表现,构建起学生个体“画像”,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助推力。

(三)由“规模发展”向“品牌建设”转变

目前,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其地位和效能日益提升,正成为新形势下探索具有时代特色和内涵的思政工作内容体系的重要突破口。在此背景下,公寓党建工作也需要化被动为主动,不断思考“为何打造、如何打造、如何实现”等现实问题,进一步聚焦工作定位与内涵,提炼特色发展路径。

公寓党建工作要发挥好“强磁场”效应,就需以品牌化建设为推动力,创新活动载体、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工作的创新性、先进性和推广性,提升覆盖面、辨识度与影响力。一方面促使特色化与创新性相结合。公寓党建工作在谋求特色的同时也需加强理念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以工作成效反思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富有学校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品牌活动,进而确立“党建+公寓”在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促使发展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推进品牌建设就是要将公寓党建工作由原有短期模式实践向长期可持续生态运作转变,工作的开展也要由碎片化管理向机制化运作改变,重视学生管理的主体性,进而推动工作开展的延展性、连续性和衔接性。

二、现阶段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党建工作与学生公寓阵地的有机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许多高校基于自身工作实际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尝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精力,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产生了实践偏差,呈现出许多共性问题与难点问题。

(一)同质化与特色化的矛盾

当前,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具体实施过程中“同质化”现象突出,存在工作交叉重叠、特色弱化等问题,未能实现错位发展,严重消解了公寓党建工作的比较优势与类型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党建进公寓工作缺乏明晰的定位和明确的方案。

一是工作囿于嫁接模仿。由于党建进公寓工作依旧处于摸索实践阶段,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对工作的内涵理解不明晰,致使公寓党建工作所倚赖的活动载体与内容脱离实际公寓生活,未能体现公寓阵地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也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差异、利益冲突、权利诉求等新的内在需求。日常工作的开展依旧处于简单“嫁接”,穿凿附会以求新奇而无实质性转变,很难精准聚焦学生在公寓生活学习中的痛点、难点、热点问题。

二是工作囿于管理思维。将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开展简化为行为管理和单一化的服务工作,主要聚焦于日常管理、生活服务、安全和卫生等琐碎、零散的日常事务,忽视了学生在公寓阵地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缺位弱化,没有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可以说,当前学生被动接受多,缺乏主动思考和有效的自我提升,缺乏在公寓阵地的精神归属,反而易产生规束感和排斥感,使得党建工作功能窄化、重心偏移。

(二)多元性与协同性的矛盾

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密切配合与沟通协同所产生的育人合力和工作效能。然而,当前公寓党建阵地正面临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挑战,无法有效兼顾工作队伍优化和建设主体协同联动。

一是工作能力不匹配。公寓党建工作的具体开展与落实需要以专业化、高素质的队伍作支撑,公寓辅导员与学生党员是日常工作开展的“排头兵”。然而,当前公寓辅导员队伍正面临职业定位不清晰、专业程度薄弱等问题,工作能力与实际需要不匹配的问题较严重,日常工作极易陷入“单兵作战”的困境。而学生党员队伍在公寓内开展工作也面临归属感不强、认同度不高等问题,容易陷入多重管理困境,逐渐丧失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协同能力不扎实。公寓党建工作涉及多部门的共同指导、共同管理。一方面,由于缺乏良性的互动体系,多层级、多部门的协同耦合模式在互补性、创造性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拼盘式”的工作机制产生了权责不清晰、供给不平衡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涉及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公寓党建工作的开展会因各部门进度、流程、方案等差异而在分工协作与职责互补上造成工作阻碍。

(三)阶段性与系统性的矛盾

党建工作既要遵循其一般规律,也要把握具体工作的特殊规律。当前党建进公寓工作依旧未能协调好阶段发展与系统发展的衔接,发展主题易动和发展整体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依旧未能克服,未能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的工作机制。

一是追求阶段显性成果。党建工作开展有其规律性、周期性、过程性和迟滞性,但当前学生公寓阵地党建工作开展往往以阶段化“任务式”工作为主,偏向工具主义与功利色彩,强调工作的时效性,追求显性化与痕迹化成果展示,忽视了工作的实效性与创新要素的融入。此外,缺乏对原有资源和经验的挖掘和利用,工作主题呈现零散化、片面化,导致在不同阶段工作开展依旧处于互相割裂状态。

二是缺乏动态更新机制。当前,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开展多局限于校内视野,缺少具体的标准和完善的工作发展导向,也缺乏完整的监督考核与反馈机制,致使良性的竞争氛围缺失。由此,公寓党建工作的开展无法实现动态化、常态化更新,反而陷入固步自封与内卷化的困境,对工作性质的掌握与任务的把握无法及时到位,致使工作队伍建设、内容形式载体优化更新速度滞后于实际工作需要。

四、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改革进路思考

扎实推进学生公寓阵地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行动方向,只有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工作主体、完善保障机制,才能构建起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多方联动、持续运行的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体系。

(一)凸显载体特色,形成互补格局

公寓党建阵地要体现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就需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辨识度。在工作开展上要兼顾好“技术导向”与“内容导向”,深度思考“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等问题,充分发挥自身工作的灵活性与覆盖度。

一是凸显阵地优势,挖掘公寓特色。要进一步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模块化创新活动载体,围绕“居民归属与公民意识”“文化多样性”“个人健康与发展”主题开发各类劳动、实践、服务等复合型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非形式教育机会。此外,可充分融合朋辈互助、跨学科等发展优势,充分利用“网格化、组团式”优势,积极搭建类似脱口秀、半月谈等互动式微载体、微平台,帮助学生开阔问题视野,提升问题思辨能力。

二是聚焦学生管理,挖掘育人功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直面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与焦点,加强公寓党建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在内容选择上要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民主参与管理,将解决学生在公寓内生活问题与思想问题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成立公寓建设调研项目,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换位思考。此外,可创设劳动教育场景,“菜单式”提供“一日楼长”等劳动锻炼式体验,适应学生发展诉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二)健全工作网络,提升工作效能

为进一步提升公寓党建工作的效能,就必须明确建设方略与实施路径,创新工作思路。一方面,要明晰工作队伍的角色定位,提升核心驱动力。另一方面,要思考激活联动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构建“一体多方”育人格局。

一是分化工作队伍职能压力。首先,需要重构公寓辅导员主体责任和角色身份,向活动的建构者、资源的整合者、关系的协调者等角色转变,利用功能耦合,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指导队伍充实工作力量,以职能分化来缓释工作压力。其次,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将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与个人能力、兴趣等紧密结合,充分激活个体的参与积极性,可根据公寓阵地工作开展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构建项目小组,既完成目标任务也能实现学生职能的轮岗轮替,切实发挥好学生主体管理效能。

二是打造建设主体“共同体”。首先,在管理统筹基础时要明确职能边界,厘清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根据学生公寓的现实变革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构建“聚合式”工作组合机制,更好地集聚优势资源以应对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其次,针对公寓阵地多部门协同共建机制,充分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打破内循环发展模式,多边联动及时沟通协调工作中存在的摩擦点,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联动中产生的问题,促使公寓党建工作计划、执行、协调运作过程更为顺畅。

(三)增强运行机制,构建生态循环

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要由阶段化追求向可持续创新转变,促使发挥预期效能,就需立足持续更新、精心维护、实践检验的循环过程,构建形成及时高效、持续改进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将“软指标”真正变为“硬约束”。

一是加强系统设计,强化工作延展。首先,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要立足规划、实施、巩固和升级等不同阶段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明确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关键要素和发展任务,有针对性地调整党建活动在组织、开展、管理等方面的理念与操作方式。[6]其次,要利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交流展示渠道对比对标、取长补短,及时主动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升工作的衔接性与延续性。

二是完善考核方式,衔接动态调整。首先,要根据公寓党建工作的特殊规律增强监督反馈机制的调控性,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标与过程相统一的要求,在动态化实践中实施精准化、阶段化的评价考核。其次,要实现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借助学生座谈、交流学习等反馈措施及时提炼具有特色亮点的成熟经验。此外,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研究,增强对需求侧供给与规律性供给的把握,为推动公寓党建工作品牌化发展提供支持。

[1]朱莎莎, 罗银春. 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路径研究[J]. 高校后勤研究, 2018(08): 51-54.

[2]王懿.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02): 107-111.

[3]王东红, 高雪. 新时代高校管理育人:内涵、特征及优化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11): 19-25.

[4]陈斯斯.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探微——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5(03): 72-75.

[5]董世洪, 胡礼祥, 斯荣喜. 构建学生公寓育人新模式 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08): 86-87.

[6]李海凤. 以网络化建设推进基层党建工作[J]. 人民论坛, 2017(28): 110-111.

浙大城市学院辅导员发展协会2021年内部思政课题《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公寓”育人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责任编辑:胡新龙)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阵地公寓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前滩禧悦公寓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共享公寓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末日公寓
数字公寓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
安徽:《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地方标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