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发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

2022-02-26 08:16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院校

邹 斌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1 研究背景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而高校思政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的主要渠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下同)对培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如何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实际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8年,“00后”开始成为大学新生主角,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00后”。“00后”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与“70后”“80后”“90后”相比,其成长环境、时代背景等都有着显著不同,其物质条件更丰富、视野更宽广、思想更开放,对多元世界有着更深的体会和理解。“00后”更有创新创造活力,更具备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更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实现,同时也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以及复杂、思想文化多元的国内外环境,传统的思政课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于学习、实践、生活的多重需求,教师运用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就很难达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效果。如何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如何对“00后”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大班教学,重形式轻质量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授课一般由2~3个班级组成,采用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不断重视,各高职院校都开办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绝大部分思政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来承担,教师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在严格的教学管理下,学生到课率也越来越高,但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并没有显著的提升。加之高校思政教师并没有中学思政教师的升学考核压力,缺乏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直接压力,导致他们更加注重形式而较少关注学生学习的获得感,缺乏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动力。有的教师甚至采用多年前的教案,教学内容落后,教育教学方法老套,没有与时俱进,从而导致其思政课堂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到课率和学习效果。

2.2 满堂灌输,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思政课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考试则侧重学生的卷面成绩,注重考试的形式,比如部分学校要求考卷一定要有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所有的思政课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不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部分高校及教师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比如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多的是从学校及教师的功利性、便利性出发,而不是从学生学习成长的有效性出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参与度低,思政课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学生即便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实践运用也起不到内化于心的效果。比如有的学生能轻松背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考试过程中却不断出现舞弊行为。

2.3 墨守成规,重线下轻线上

高职院校思政课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一般采取线下教育的方式。由教师面对面授课,教师通过PPT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的展示,学生听课中很少提出问题,也很少开展线下讨论,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刻板的教学形式不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针对性。即便之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教师成为“主播”采取了线上授课形式,但教学内容和方法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网络资源的优势,实现网络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学生到课率低,或者只是形式上的学习,即打开电脑学习软件做着其他事情。新媒体时代,学生深受互联网的各种影响,刷小视频,思想更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为了应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不良现象,有的学校及教师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在教室布设手机墙,上课之前要求学生上交手机。学生也有应对之法,即带两个手机,一个用于上交,一个上课时偷偷用,教师一边上课还要一边查收手机,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利于师生建立信任、和谐关系,也就难以让思政课堂变得富有魅力、感召力、亲和力。在信息时代,禁止大学生带手机不仅达不到治标,更不用说治本,反而是思政课教师故步自封的表现。如果思政课教师能转换思维,与时俱进,学生的手机完全可以从令人恼火的游戏机变成必不可少的学习机。思政课教师如果墨守成规,忽视信息化教学平台,漠视线上教育,思政课教学效果就很难提升。

3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实践路径

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专家型教师团队,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要把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始终抓紧抓好。各个教师要协同育人、全员育人。首先,采取师徒制的形式,年长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可以带动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充满热情和活力,对新媒体有一定的了解,两者可以优势互补。其次,把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结合起来,共建思政课题和开展研讨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研究。最后,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改进与提升。比如通过思政课专任教师兼任班主任等措施,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从而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通过加强思政课专任教师传帮带各专业任课教师,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融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3.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分课堂新模式,实现“两个转变”

3.2.1 教师“教”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学”

思政课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而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第一课堂思政课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而且可以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高职学生来源广,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广泛存在“抬头率不高”“人到心不到”等教学实效性欠佳现状。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00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新需要,要发挥讲授与讨论课堂优势。思政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对分为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两个大环节,即教师先精讲留白,然后学生自学,接着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答疑解惑。通过设置“亮、考、帮”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在学生考核中突出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提升课堂实效性,提升思政课的魅力、感召力、亲和力。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通过对分课堂,比如一起学习和研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让学生深入学习某个历史人物及事件,并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教师不仅可以在此互动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还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收获感与体验感,而且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3.2.2 大班教学转变为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更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也利于课堂上深入探讨。小班教学才有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内心的想法,教师才能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小班教学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效果。在小班教学的前提下,对分课堂模式以及其他创新课堂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其有效性,比如学生互相组建学习小组,针对某一个主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上讨论,甚至可以开展辩论会。

3.2.3 做到“三结合”,发挥思政课教学最优效果

(1)课程与时代相结合。在新时代,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政课质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自身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政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割裂问题。传统思政课堂过于注重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严重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对学生的价值信仰教育内化不足。高职院校应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中,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比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时代、关注社会,从社会这个大学校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及教育。比如创设思政课第一与第二课堂“对分”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共设第二课堂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社团活动等,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真正做到用思政课来引领学生价值导向,培育学生信仰;真正做到用思政课来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真正做到用思政课解决学校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脱节问题,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3)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做到新媒体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传播正能量,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质的信息化平台与线上课程,比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网易公开课等。此外,学生在线上共同学习理论课程,在线下对问题进行小组探讨。教师可以将学生线上学习的成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也可以对学生布置线上作业,在线上对学生进行考试考核,不仅提升教师教学效率,而且方便学生学习。通过线上学习,能打破线下课堂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能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能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4 让学生发声:呈现“多重声音”,凸显思政课的温度、广度与深度

4.1 课上讨论:让“课堂”发声

教师组织学生对某一主题、某一历史人物、某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探讨式学习,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教育。这要求教师要具备极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启发与教育。

4.2 团队创作:让“作品”发声

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创作。比如创作主旋律音像作品,“00后”善于在抖音、爱奇艺、腾讯视频等App上发布视频,乐于用自媒体展示自己的形象及生活动态[3]。“00后”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传播信息的娴熟度、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作音像作品,不仅能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创作的过程中了解学习国史国情。这个过程一定要由教师进行精心指导,让学生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来开展活动、进行创作,教师要对学生创作作品的主旨思想进行严格把关。

4.3 述说理想:让“文字”发声

教师可以在思政课第一堂课上组织学生给三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通过写《三年后的自己》让学生明确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实践,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让“文字”发声,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经典书籍,写读后感,以中国的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文字”发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中国故事为主题,围绕能体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的故事来进行写作投稿。

4.4 坚定信仰:让“经典”发声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其想法。让“经典”发声,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接力朗诵《共产党宣言》,对这些经典著作进行录音上传至喜马拉雅App,学生可以是经典的阅读者,也可以是经典的传播者。让“经典”发声,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以“祖国放心、强国有我”进行主题演讲,以“大学”“青春”“理想”“使命”“担当”等题目开展即兴演讲。让“经典”发声,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读书会活动,小组共读一本经典著作并进行交流探讨。在此共同发声的过程中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0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丰富,他们不再受限于课本知识、课堂知识学习,而是着重从实践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灌输观念,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要“润物细无声”。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思政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全过程培养”“两个转变”“三结合”“多重声音”“对分课堂”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有效性、思想性、针对性,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魅力、感召力、亲和力。思政教师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思政教育才能真正深入到学生内心,从而达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效果,学生方能坚定四个自信。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