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策略探索

2022-02-26 08:13勇,陈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体系

聂 勇,陈 思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1)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1]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高职院校更应该强调劳动教育在整体教育环节中的重要性,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部也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角度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求院校“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实践,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2]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等角度对高职院校落实劳动教育提供了方向引领。从高职院校特征角度看,劳动教育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性、目标实现性、社会实践性和创业引领性。[3]再加上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内涵的转变、社会需求的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以下简称“实施体系”),在把握实施体系原则的基础上引领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向,充分将劳动教育与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融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实施劳动教育,通过构建实施体系提升院校人才培养实效。[4]但在当前阶段,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面临一系列阻碍,表现在学生劳动观念、教师队伍组成、劳动教育课程定位及劳动教育组织建设等多方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管理者及教师应明确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实施体系的重要性,探究实施体系应有的落实方向,深入分析现存困境及其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实施体系的有效路径。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价值取向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全新局面,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学生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正确的价值观及劳动观念,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劳动教育,积极构建实施体系,在保持实施体系正确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落实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劳动创造价值,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构建实施体系,既是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促进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坚持劳动教育正确方向、积极构建实施体系,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指导学生正确地开展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实现自身智力发展、体能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一方面,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重视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完善实施体系。传统模式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多关注人才的专业技能,强调人才的专业素质,忽视人才是否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高尚的道德修养及正确的价值观,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在毕业后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

麦克思研究院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8届毕业生的调查中显示,其毕业生毕业半年内,就业现状满意度仅为69%,离职率高达42%,企业反馈的离职原因中,“动手能力不足、劳动能力差”“工作态度散漫”等占重要比例,[5]表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劳动观念、道德修养等内容的缺失,不仅不利于人才全面成长,而且不利于高职院校长期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应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积极构建实施体系,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落实。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实施体系作为支撑。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在思想观念层面正确认识劳动、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树立科学合理的劳动观念,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所以,高职院校应构建完善的实施体系,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助力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实施体系的构建也应以立德树人为方向指引。加之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更应完善实施体系,从劳动教育角度提升立德树人水平。

一方面,由于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载体,院校构建实施体系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方向引领,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明确关注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重视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落实“五育融合”,通过构建实施体系,从思想观念、实践落实等层面全方位提升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其有效实施奠定基础、提供引领,促进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6]另一方面,由于劳动教育对学生个人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需要实施体系的支撑。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只有自身全面发展,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适应行业发展变化。尤其需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较强的劳动水平,既是时代发展对院校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成长不容忽视的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实施体系,切实展现劳动教育的价值,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支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落实。

(三)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育人成效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还需关注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深化劳动教育,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且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时代新人。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途径,这既是由高职院校办学实际决定的,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更能够发挥强化院校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作用。基于此,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全面落实劳动教育要以产教融合为价值导向,确保劳动教育的实施与人才培养同向同行,既发挥劳动教育育人作用,又展现产教融合实践效果。此外,坚持产教融合是构建实施体系的必然依据,高职院校落实劳动教育需要更广阔的场域支撑。产教融合视角下,构建实施体系可获得有效的场域支撑,进一步拓展劳动教育的实施范围,在发挥企业与院校多方主体人才培养实效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教育体验,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展现高职院校育人成效。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面临全新局面,也势在必行。但在当前阶段,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面临一系列困境,既不利于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也无法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一)学生未养成崇尚劳动观念,构建实施体系主体性不明确

当前,部分高职学生尚未形成崇尚劳动的观念,在选择工作上存在不足,不仅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无法实现个人的就业目标,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这也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的阻碍因素,不利于劳动教育的顺利推进。一方面,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主体性缺失,阻碍实施体系的高效推进。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落实劳动教育仍以教师为主体,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开展教育,学生缺乏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也无法将劳动教育相关知识深入内心,基于此构建实施体系,无法充分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导致实施体系缺乏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利于实施体系的顺利推进,劳动教育效果难以提升;另一方面,部分高职学生尚未形成崇尚劳动的观念,未养成健康的劳动习惯,成为构建实施体系的阻碍因素。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中崇尚劳动观念的人只占31.95%,一般认同劳动观念的学生占63.36%,还存在4.7%的学生完全不崇尚劳动观念;[7]还有一项针对湖北省某职业高校的调查显示,有13%的学生嫌贫爱富,不太尊重劳动和劳动者。[8]这表明当前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创新劳动教育的紧迫性,也体现在实际基础上构建实施体系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未完善,构建实施体系缺乏有效引领

高职院校推进劳动教育、构建实施体系多依靠校内劳动教育教师。传统模式下,部分院校对劳动教育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多由行政人员、辅导员等承担劳动教育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构建实施体系缺乏有效引领,实施劳动教育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影响劳动教育实效。一方面,部分教师自身劳动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不足,再加上其多承担繁重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缺乏学习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自觉,成为其参与构建实施体系的阻碍因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尚未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阻碍劳动教育的顺利推进。仅以本校师资力量为支撑构建实施体系,不仅无法展现实施体系的价值,而且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背景。

(三)劳动教育课程定位不准确,构建实施体系缺乏系统支撑

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落实劳动教育,需要劳动教育课程的支撑,尤其需要劳动教育课程与办学实际的契合。但在当前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缺失、定位不准等问题,无法支撑劳动教育的实施。一项针对高职院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开设了劳动教育专门课程”问题中,仅有68人回答“是”,占比为17.71%,有237名教师认为“劳动教育课程太少”是当前高职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占比高达61.72%。[9]表明劳动课程不足的现象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影响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尚未推进劳动教育在公共课与专业课中的融入,阻碍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构建实施体系受到空间场域的限制。

(四)劳动教育实施组织不健全,构建实施体系缺乏有效保障

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面临组织不健全的困境,这不仅体现在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层面,而且存在于劳动教育实施的空间场域。一方面,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多以行政人员、辅导员等为主导者,相关领导及管理者尚未真正参与劳动教育,再加上校内各职能部门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相关组织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构建实施体系缺乏必要的人力保障。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未重视劳动教育,构建实施体系并未投入必要的资金技术,与当地相关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尚未深入推进,实施体系的构建不仅无法获得必要的资金技术保障,而且其空间场域受限于学校范围,不利于劳动教育实施的广泛推进。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为有效突破构建实施体系面临的各类困境,高职院校应结合新时代发展背景,深入探究困境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探索突破路径,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实施体系的顺利构建。

(一)重视培养学生崇尚劳动观念

学生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参与主体,劳动教育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所以,构建实施体系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置于实施体系的中心环节,关注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全方位、多角度地完善实施体系,发挥实施体系的重要作用,达到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首先,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管理者及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在思想观念层面重视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性,引领实施体系的构建方向。为此,管理者及教师应深入分析时代背景的发展变化,明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的转变,结合本校办学实际、新时代要求及院校培训创新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理念下以教师为教育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构建实施体系,也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领实施体系的发展方向,为提升实施体系构建实效奠定基础;其次,高职学生应意识到自身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性特征,在构建实施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实施体系更符合自身学情实际,高效推进实施体系的构建。学生应转变自身在中学学习阶段养成的被动接受教育的习惯,在劳动教育中摆正自己的地位,积极参与实施体系的构建,从自身发展的角度为构建实施体系建言献策,拉近劳动教育与自身成长成才之间的距离,密切自身与实施体系之间的联系,提升实施体系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实施体系的效用;最后,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应更关注培育学生主体崇尚劳动的观念,帮助学生主体养成健康的劳动习惯,并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展现实施体系的重要价值。高职院校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深化劳动教育效果,重视学生劳动观念养成和习惯培育,从强化劳动价值观的角度构建实施体系,在此引领下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实效。[10]同时,这也是当前阶段部分高职学生缺失正确劳动观念、无法正确认识社会劳动、在就业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只有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完善实施体系目标设置,将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健康的劳动习惯置于重要地位,才能推进实施体系的高效构建,实现劳动教育最终目标。

(二)打造劳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的重要引领者和主要落实者,其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对构建实施体系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当前部分院校师资队伍组建不完善、构建实施体系缺乏有效引领的困境,应积极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劳动教育能力,引领构建实施体系正确方向。从教师自身层面看,应提升劳动教育自觉性,在更新自身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教育教师应摆正自身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正确地位,意识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面临的新局面和新形势,立足本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坚持劳动教育正确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引领实施体系的顺利构建。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自身的劳动教育综合素质,明确自身素质与院校需求和时代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积极参加劳动教育相关培训,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之余自觉开展学习研究,不断夯实自身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储备,提升自身劳动教育技能,在此基础上合理化推进实施体系构建,确保实施体系的高水平发展。从学校层面看,应重视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组建和师资水平的提升,通过人才招聘、交流学习、系统培训及合理的奖励机制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为构建实施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首先,应重视劳动教育人才引进,将校外劳动教育行业优秀人才、社会组织及专家名师等纳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发挥其劳动教育专业能力,为构建实施体系注入新鲜活力。关注劳动教育教师招聘,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从准入环节把握师资队伍的水平;[11]其次,高职院校应为劳动教育教师构建实施体系提供系统化培训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多角度提升教师的构建水平,促使教师符合新时代背景需求,实现整体队伍的创新发展;最后,高职院校应为劳动教育教师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对具备高水平劳动教育知识和能力、积极参加构建实施体系并推动实施体系顺利落实的教师给予评奖评优,以激发教师参加培训、开展实施体系构建工作、提升自身劳动教育水平的积极性。[12]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构建科学的实施体系。

(三)创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需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在精准定位校内课程安排和学情实际的基础上提升实施体系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承担实施院校劳动教育的职责,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教育体验,深化教育效果。首先,高职院校应立足本校办学实际,充分研究学生主体对劳动教育的需求和学习习惯,有选择地增设或调整劳动教育课程,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课程覆盖率,为构建实施体系提供有效支撑,促进劳动教育实施的顺利开展。在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时,学校应关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区别,既增设必要的理论课程,为学生普及劳动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获取劳动相关知识的系统途径,又增设可行的实践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真正将劳动融入学习过程,并在劳动过程中深化劳动意识。如此,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互相促进中构建实施体系,真正推动劳动教育的广泛落实;其次,高职院校应注意劳动教育在其他课程中的融入,充分挖掘思政课、专业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展现劳动教育价值,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学习体验,减轻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压力,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多角度地接受劳动教育,拉近学生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距离。[13]基于此,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可实现更广范围的推进;最后,高职院校应关注校园环境中劳动文化的创设,在精准定位本校劳动教育课程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形式,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全方位接受劳动教育的熏陶,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例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即立足该校船政交通办学实际,积极拓展劳动教育第二课堂,通过开设“每年船政文化节——每月社团活动——每周宿舍文明评比——每日卫生劳动”实践体系,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崇尚劳动的氛围。[14]在此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可在学习及劳动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劳动价值观,逐步发现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与劳动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实现劳动教育目标,促进实施体系的高水平发展。

(四)健全劳动教育实施组织建设

高职院校构建实施体系涉及多方主体,仅依靠劳动教育教师无法顺利推进,所以,高职院校应基于本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健全相关组织建设,为构建实施体系提供有效保障,在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及空间场域等层面推进劳动教育顺利实施。首先,在组建劳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从院校领导、劳动教育管理者等角度入手,为构建实施体系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组织保障,确保实施劳动教育有明确的领导者和具体的实施者,为构建实施体系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高职院校应从构建实施体系涉及的多个职能部门入手,要求各职能部门工作者积极参与体系构建,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有效推动实施体系的高效构建;其次,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大对实施劳动教育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保障实施体系的顺利构建。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求与社会机构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在加大自身劳动教育资金技术投入的基础上,为构建实施体系融入更多生机,提供更多支持,在多方协作的基础上促进实施体系的顺利构建,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最后,高职院校应关注劳动教育的空间场域,促进劳动教育空间组织层面进步,保障实施体系构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成功,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劳动教育体验。高职院校应明确各方主体协作的制度建设,通过组织制度建设和引领为校企合作、家校联合等提供育人规范,以强化劳动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科学构建实施体系。[15]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体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