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思考

2022-02-26 08:05于彦君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机制

于彦君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还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目前,已经有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自身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并投入使用。使用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有效地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学生可以便捷地接触到各方面信息,而这样纷杂的信息也很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心理健康作为高职院校需要关注的学生培养内容之一,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学生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及学生所处的环境,并积极利用身边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互相信任的心理问题解决场所[1]。这要求高校建立更加全面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并且做到时刻以学生为中心。

1 核心概念

1.1 心理危机的概述

心理危机通常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些困境,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一种感到不公平的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对人的长远发展以及接下来的生活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2],所以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就是解决措施中的一类,其通过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帮助当事人消除自身的心理问题。

1.2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基本概述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系统的、专业化的一套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大致包括干预技术的确定、干预流程的确认,以及完善的干预管理制度等。要想对高职院校中设立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进行讨论,首先要对这种干预制度有充分的了解。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即在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创伤而自身无法对其进行修复时引进的外界心理干预[3]。心理危机干预通常会采用各种技术支持,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防止发生严重的自我伤害现象。

2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必修课之一,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以及心理健康的具体调节办法,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帮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有效地保障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的传授情况并不乐观。

2.1 教育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现在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这些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还是以技术型、应用型、职业化型人才为主,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存在重视专业课程教育,轻视人文课程教育的现象[4]。“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人文教育的课程之一,但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心理教育学真正落实,使得很多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学生的具体心理问题也没有很好地被解决。同时,大多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都不愿意主动袒露自己的问题,再加上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轻视,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很容易变成学生严重的心理疾病,最终造成无法预估的后果,这对于学生的良好自我发展非常不利。

2.2 教育方法创新有待优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采取何样的教育方法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以及学生面对自我心理问题时如何进行有效自我调控等内容,所以也要特别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现在很多高校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常都把教育重点放在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等内容上,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所应有的实用性。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通常是希望能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办法,或者了解到当自己有了心理问题时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解决,这是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最具体、最有代表性、最真实的需求。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却忽视了这一点。只是单纯地对心理健康等相关理论进行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在过于强调心理健康的理论教学中,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都是被动的角色,无法主动地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持续开展。

2.3 教育内容载体亟待更新

采用合适的教学工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接踵而来。教师既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采用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积极性[5]。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以在课堂上采用课件为主要的授课方式,并没有采用目前新兴的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型教育方式。虽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也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却没有很好地维护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站里内容少,学生的点击率低,可见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很多高职学生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也无法很好地直面自己内心的困惑,甚至有一些学生以此为耻,害怕受到别人的嘲笑。所以在心理引导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隐私性。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无法建立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这对于学生主动获取心理帮助非常不利。

3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坚持的基本原则

3.1 及时性原则

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所以,高职院校在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干预的及时性。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6]。

3.2 持续性原则

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通常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个过程比较长,也是心理危机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与反复性。而且要对学生处于潜伏状态的心理危机进行鉴别,这就需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时刻警惕以鉴别学生处于潜伏状态的心理危机,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3 预防和教育为主原则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危机干预通常发生在事后,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补救,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无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建立心理危机预防机制,从源头上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从源头上避免学生形成心理问题。

4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讨论

4.1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四级管理机制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四级管理机制是从传统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发展而来的,比传统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更加全面[7]。不仅强调指导员的职能,也强调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作用,使得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更加有效、更加及时。第一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以领导小组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这一级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涉及学生工作处、医务所、校园学信网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后勤中心等,是在院校主管领导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综合、全面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层级[8]。可实现学校层面的心理危机整体重视以及工作过程中的有效协调,有利于将学生心理危机工作具体、全面、完整地划分给各个机构中心。建立可实现的心理咨询管理工作、心理咨询任务分配、心理咨询过程监督等机制,通过综合调度,可以安全快速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保障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有效性。第二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主要由各个院系负责,包括对各院系心理健康网站的具体维护、各院系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具体策划。在该层机制中,需要建立辅导站,主要由辅导员完成辅导站的具体工作,不仅可以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具体落实,也可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第三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各院系的各个协会为主,包括心理健康协会、志愿者协会、班级内部的心理委员等。建立同辈间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层级,可以更好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同辈之间的互帮互助通常可以发挥出上述两个层级所不能达到的功效。第四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学生所在宿舍为主,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宿舍长和宿舍楼管的对接工作。该层级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可以尽早地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并及时进行记录和汇报,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心理异常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4.2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管理模式

如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机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平台同样需要采用网络管理的模式,搭建网络管理平台,以实现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高效干预[9]。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与上述提到的四个管理层级的具体对接,借助各类新媒体网络工具,形成可以将学生心理危机更准确、更安全、更及时进行管理的平台。

平台的建立,首先要进行的是信息收集工作。在信息收集工作中,需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包括建立系统的档案数据库,以及学生的紧急联系人等。可以采用心理健康普查表、心理健康自查表、心理健康评测表等进行具体的信息收集,构建完整的学生信息档案。其次要进行的是信息处理工作,完成信息收集工作之后,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且及时上传到学生个人档案、心理危机处理系统、重点学生关注表、必要应急处理表等表格中,在信息处理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重点信息的提取与保存[10]。再次要进行的是信息管理工作。在信息管理工作中,需要时刻注意对学生心理状态等信息的保密,如果发生信息泄露,要及时控制事态。最后要进行的是信息发布工作。在信息发布工作过程中,可以将整理好的信息发送到高职院校的宣传平台上,使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心理危机的具体案例等。可以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发布方式或发布内容,让学生理解心理危机的危害性,引起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更多重视。还可以发布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文章或视频,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接受度。发达的网络交流工具可以促进信息发布工作的流程,将信息更高效地传递到学生和教师手中。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发布对学生有利的心理健康知识,还需要发布有助于教师深化心理危机意识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针对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对应的心理教育辅导等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也可以提高教师心理疏导的专业度;同时,家长也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危机。

4.3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管控预警系统

在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可以增设学生心理危机管控预警系统,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及学生提早发现心理危机,避免产生自伤或者他伤现象。

在学生心理危机管控预警系统中,可以与校园沟通的相关平台进行连接。密切关注高职院校师生使用较多的QQ群、微信群、网络社区、贴吧等网络沟通平台,如果发现学生在这些网络沟通平台发布涉及心理动态变化或心理问题等内容,需要尽快核实[11]。在校园热线平台中,学生通常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沟通。如果在沟通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工作人员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并且尽快与之联系,以对其日后的心理危机进行早期干预。上述提到的第三级和第四级干预机制在学生心理危机管控预警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班级和宿舍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区域,心理委员和宿舍长更易于察觉学生表现出的异常情况,察觉到之后需要尽快与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管控的教师联系,“心理健康培训”等课堂也可以以班级或者宿舍为单位开展。而院校级的监控系统需要统筹管理学生心理危机,保障学生心理危机管控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变化通常会反映在行动变化中,如果有一段时间,某些学生做出负面行为,则应当通过院校级的监控系统综合考量这些学生出现负面行为的背后原因,考察是否有其心理变化等因素,才能最好地发挥心理危机预警管控的作用。心理危机干预系统需要学校、医院、学生、家长等通力合作,当有高危学生出现时,需要对其及时采取紧急管控,并且提供心理危机干预以保证学生生命不受威胁。需要具体并且详细地记录干预过程,方便日后展开评估工作,同时也要详细记录学生的恢复情况,做好心理档案的更新,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心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5 结语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我国高职院校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工作。首先,国家可以发挥主观调控的作用,调控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其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升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丰富心理干预方法,并且提供良好的心理干预环境。只有对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时代,并为学生提供真正有效的心理咨询,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机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危机”中的自信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