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健身直播现象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2022-02-26 06:26王墨涵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灌篮 2022年18期
关键词:仪式体育锻炼群体

王墨涵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9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坚持普及健康知识、提升素养、健康生活的基本原则,到2022 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到2030 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2]。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前提,特别是要适应快节奏、高质量的工作、学习、生活,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享受生活,优化自己在社会中重要地位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奉献社会能力必须建立在个体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的基础之上。大学生是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善变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人格独立的关键时期。正确获取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健康素养,养成正确体育锻炼行为尤为重要。互动仪式链理论的视角下,强调群体团结、现场互动、共同聚焦和情感共享,构建大学生亲临仪式现场的情景,关注群体符号的塑造,创建真实互动的仪式,激发大学生参与互动情感体验。在疫情常态化下,推出网红直播达人健身的仪式互动,情感共享。在全民健身以及践行“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对促进全民健身塑造形体、增强体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特别对大学生锻炼行为以及身心健康的影响,有现实的意义。

一、互动仪式链理论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概念的阐释

《互动仪式链》(interaction ritual chain)是当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研究推出的一部社会学理论,结合相关的社会学原理传统,通过互动仪式链模型,把微观分析扩展宏观层次,对社会分层、社会运动与思潮、社会冲突、思想发展等问题提供新的理论解释[1]。他提出,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地带,它形成一种瞬间共有的实在感,高度的互为主体性和情感联合通过协调、相互唤起参与者的神经系统,并有机结合,给予每个参与者情感能量[1]。互动链中存在四个基本因素,分别是群体共同聚集、对局外人设限、群体拥有共同关注的焦点以及情感状态共享[6]。群体通过互动产生情感共享会影响个体原有的情感,实现个体原有能量的增减,从而对群体进行维护,产生群体团结能量[6]。体育锻炼行为就是增强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把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作为主要测量标准[2]。体育锻炼是一种与健康密切关系的行为,我们应该在建康的角度上重拾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出于兴趣爱好和强身健体,调整情绪状态,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因主要是自身的需要,还有隐性动机就是改变学习、生活方式,增强沟通交际能力,一些社会功能的促进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

二、互动仪式链理论下大学生锻炼行为的情感互动

(一)互动仪式链下“网络健身”的在线聚集

许多大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时常被封控在校园里或者家里,在学习、就业等方面产生无形压力,面对电子设备的无聊难以消解和释放,众多线下健身操场馆无法正常提供连续的营业时间,有的健身锻炼仅局限于校内、寝室和家里,线上体育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后疫情时代,全民的健康意识加强,越来越多人重视体育锻炼,居家日常健身。网红教练依托抖音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启直播,吸引全国各个年龄段的受众群体,手机里播放量持续最高的网红教练健身操的热度入眼到大学生中,成为许多大学生青睐的互动健身方式,一周5 次的健身时间变为健身博主与网友约定的仪式,这种口头传授健身动作,唤起大学生们锻炼的欲望和行动,激发锻炼的兴趣,提高了锻炼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增进大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

(二)直播中语言和音乐的互动共鸣,产生高度情感能量

在直播中,通过健身口令和教学动作在语言上互动,吸引了大学生粉丝群体的聚集,从开始个体到三五好友整个寝室、班级发展到整个校园的大学生粉丝的参与。健身博主指导和加油鼓励语言亲切而又动感十足,拉近受众粉丝的距离,减少屏幕的隔阂,近似亲临指导,健身操简单易学,律动性强,很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观望好奇心强的局外人也备受渲染参与到“网络健身”直播中。研究表明,良好的音乐激活人体的多巴胺、应激激素、催产素等化学物质,调节并影响人的行为,使人更自信、情绪饱满、缓解压力等。《本草纲目》等一些民族风情的音乐的韵律优美、节奏感强,极易激发人的民族情结,精心编排的健身操在如此契合的音乐背景下,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得健身趣味化,大学生难以自拔,引起“刘耕宏女孩们”健身兴趣[3]。有效缓解疫情下大学生们紧张的心理,健身热情高涨,唤起了大学生健身的行动力。具有代表性的健身教练刘耕宏已有30 年的健身经历,从了解人体结构到认识肌肉,对自己的健身知识有深刻的认识,从自我健身受益确立帮助更多的人健身,他总是容光焕发,乐观向上带领“刘耕宏女孩”们跳操,平等的直播平台打破了个体差异的边界,吸引屏幕前众多的大学生。他的妻子王婉霏女士在直播间有力地配合,“碎碎念”拉近了粉丝距离,无形中的代入感,增加大学生们对直播健身教练的认同和期望,忘我的沉浸投入其中。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下,刘耕宏的直播健身的粉丝从认知的层面从观望、接纳、参与,进一步持续关注,并分享自己体育锻炼健身的状态,上升到了态度的变化层面,引发互动仪式链中情感的升华,并发展成为自发、稳定、持续的锻炼身体的行为。情感是互动仪式链的核心组成要素与结果,情感不仅包括体验短期的、激烈的情感,还包括生活中的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的情绪化的表现;团结感、归属感、自我效能感等日常生活中长久的感觉。柯林斯把这种长期的情感状态,称之为“情感能量”(Emotional Energy,EE)[8]。大学生在跟随刘耕宏夫妇跳健身操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积极情感,并伴随情感互动,获得同一目标为聚焦点的正面情感能量,激发大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通过燃烧脂肪的获得感,塑造形体效果明显,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引来周围越来越多同学一起参与,有助于大学生产生归属感,增强群体凝聚力,当群体聚集一起会激发具有感染力的情感,形成高度情感能量。

(三)互动仪式链理论下个体参与效果

互动仪式链的首个要素是个体参与者共同在场,这也是情感能量转换的必要。只有当人们的身体聚集在同一个时空范围内,才会出现仪式互动,可以激发群体情感共鸣[4]。高度的相互关注是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核心机制,跟高度的情感连带通过身体的协调一致、相互唤起参与者的神经系统也结合在一起,从而导致形成了认知符号相互关联的身份认同感[1]。健身教练刘耕宏及妻子在疫情防控期间固定时间直播从开始运动健身到直播结束,全程带领在线运动,具备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学生们亲身参与和虚拟在场的不同空间范围,并在同一时间通过弹幕、点赞、赠送虚拟礼物等方式实现在线交流,体现了实时和高效的互动性,增加屏幕内外黏性。根据自身的需求不同,并非所有的大学生在认知领域内都喜欢直播形式的健身减脂操,在互动仪式的空间中,对仪式的局外人进行设限可以有效保证仪式的井然有序[5]。新媒体用户在观看刘耕宏直播时,产生不同指代意义的象征性符号,有些符号的架设对局外人会产生一种设限机制,会在认知上产生隔阂,只有圈层内的粉丝才能对特定符号的本义及延伸意义有清晰透彻的领悟和接受[5]。刘耕宏夫妇的健身指导热情消融一些“局外人”,逐渐向圈层内转变,参与其中。在直播过程中,主播的每个具体动作、健身口令、愉悦的表情则构成互动仪式的核心要素,大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无形的获得的健康保健知识,他们夫妇在直播间调侃,减轻受众大学生的感官疲劳,使之精神放松,缓解大强度健身锻炼带来的乏味的体验感,激发大学生们的燃脂塑身的欲望。通过网络后台显示“刘耕宏女孩”虚拟名单,多种形式的弹幕,画面上主播的简单易学的健身动作、轻松幽默的动作口令都成为受众大学生与主播互动的焦点,并发展延伸到在直播过程中互动讨论“健身”话题,进行线上作业点评,线上交流完成情感的融合,从而使个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仪式中。

三、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审视大学生锻炼行为

(一)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隐性行为的影响

疫情之下,封控期间,当局者都会因缺少自由行为因素而感到不适,激发人们的强烈弥补欲望和内部驱力,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表现强烈,对新生事物的观点有比较大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传统的健身教育和身体锻炼无法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为了弥补这种“缺失感”,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意向和愿望表现出来。“刘耕宏直播现象”的网络新媒体出现给大学生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也是大学生们的隐性健身锻炼行为。这个过程中,群体通过互动产生的情感共享会影响个体原有的情感,实现个体能量的增减,从而对群体进行维护,产生群体团结感[6],个体情感不断注入到到群体情感,汇集的情感融合,促使参与的主体之间形成“健身追求”共振[7]。大学生在互动的仪式里接受健康的锻炼身体知识和信息,变得积极主动,改变不良的锻炼身体的行为,调动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改变原有体育锻炼的态度,提高锻炼水平,进而转变良好的锻炼行为。

(二)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动机的影响

在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程度、信任程度和高效利用率对其锻炼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8],对其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接受某种现实的状态,属于本能直接的外部表现,因为身心有强烈的需求,这也是大学生跟随线上直播锻炼产生动机的基础,产生这种体育行为的原因就是通过内心走进“刘耕宏直播室”参与健身锻炼,达到一种满足的内部心理状态,这也是产生内驱力的直接原因。大学生的参与感激发以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体育锻炼行为。大学生的锻炼身体动机无外乎塑造形体、提升技术技能、休闲健身、娱乐精神,增强健康意识,同时带来了情感倾向,表现出多样化的生命感觉。在后疫情时代,反复的线上线下课程交替,对大学生锻炼行为无可避免地冲击,从“刘耕宏女孩”现象新兴,在线健身媒介越来越多,杂糅混合,广告宣传利益凸显,说明媒体数字化的时代对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产生了量化的改变。新媒体健身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的有效路径,但不是唯一。有很多健身主播出于热度的需求,在直播间植入模仿刘耕宏健身操,有些平台主播急功近利开启直播,没有内涵的模仿,缺少专业核心参与的互动,这种衍生和变异的“迷因理论”,大学生应该因个人需求有选择的过滤、辨别,对所获得的健身信息资源进行判断,加强媒介素养[8]。

四、建议

高校要依托网络直播新媒体平台对学生锻炼行为进行生态干预,多方面结合,多元化开展健康教育,开设专门的网络媒体直播平台,发挥有效的网络互动功能,通过推广健康公众号,向大学生们及时推送有益于健康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健康信息平台优势,传播体育锻炼的权威性、专业性、可靠性的健康知识和信息,设置健康专业老师解答大学生平时健身困扰,校园中涌现更多的“刘耕宏式的老师”,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吸纳,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正确的引导,提升大学生健康意识,使其积极主动的接受获取健康知识、技术技能,正确锻炼方式方法,科学的锻炼的强度与恢复等,养成良好的健身、生活习惯。呼吁高校和社会健康指导部门担负起普及、宣传、提高体育锻炼行为的责任和义务,提升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的素养。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作息规律,增加锻炼时间,提高锻炼水平,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养成。通过运动参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实现身心健康,调整学习、生活节奏,增强人际沟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仪式体育锻炼群体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十岁成长仪式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仪式感重要吗?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Talking strategies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开营仪式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