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成良
无锡市蠡湖风景区管理处,江苏无锡 21400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园林绿化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1-2]。而园林绿化水平与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建设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3]。在“两山”理论和“双碳”战略背景下,通过园林建设扩大城市绿化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及居民幸福指数成为一种重要方式[4]。随着园林绿化工程的快速发展,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不容小视[5]。在分析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意义、病虫害成因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与经验,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园林病虫害防治策略,以期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植物病虫害包含病害和虫害,通常会对农业、林业生长造成一定的危害。植物病害是指园林植物受病菌等生物侵袭或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所表现出生长不良、枯萎或死亡等现象[6]。园林植物病害通常分为病毒、细菌、真菌、线虫等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以及由高温、寒冻、干旱、土质不良、环境污染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侵染性疾病的产生不但依赖病原生物学的作用,同时还与宿主生理状况和外部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联系。植物虫害是指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螨虫等害虫对其产生危害,导致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不良、枝叶受损等情况[7]。
城市园林病虫害具有多样性、灾害性、隐蔽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8]。(1)随着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不断拓展,为构建多元化的植物类群及全新的绿化生态格局,城市园林绿化积极引进大量外来植物。丰富的植物组成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有利条件,从而造成病虫害种类多样、结构复杂[9]。(2)园林生态系统较脆弱,受病虫害影响较大,若某一地区植物种植品种较单一,一旦发生病虫害,园林植物的生长受限,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给整个区域的园林绿化带来灾害性后果。(3)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大部分可以通过叶片、叶色等表现出来,有的病虫害症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能会表现在叶子背面、植物根部上,尤其在病虫害初期难以发现,导致园林植物受损。(4)与农作物病虫害具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性相比,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突发的环境变化、外来病虫害迁入、人为因素等都会造成园林植物遭受不可预见的虫害危险,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害。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中的大自然,是百姓身边可观、可感、可亲近的绿色空间,彰显着城市的特色和文化,承载着人民的美好生活。随着园林绿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园林植物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景观,美化了环境,提高了空气质量,涵养了水土,使居民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城市园林绿化大规模实施落实了生态文明战略,秉承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同时使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更加复杂。无锡和苏南地区城市园林植物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煤污病、立枯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天牛、蚜虫、蛴螬、地老虎、刺蛾等[10]。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会阻碍植物生长,使得植物的观赏性下降、生态效益减弱。
目前,病虫害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虽然使用效果明显,但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会消灭一些有益昆虫、带来环境污染、病虫害抗性增加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解决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从防御体系、养护管理、合理配置、防治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等角度进行探索与实践。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体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理念,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资源与环境等因素,使园林绿化健康发展,合理改善城市环境,实现“经济、安全、方便、高效”的目的。
传统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式单一,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现阶段,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11]。主要是通过建立病虫害预防体系、加强栽培养护的科学管理、优化园林植物合理配置、探索科学的综合防治方法、推进病虫害信息化管理等五大方面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管理,尽量减少并合理使用农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
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能力,组建专业的工作队伍,逐步建立病虫害防控监测点,对常见的、破坏性较大的植物病虫害进行分析,并检查其生长状况、生长习性,以适时发出预警,并有效地实施防控方法,以增强防控的有效性。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植物检疫力度,提高检疫水平,切实做好苗木的检疫检验工作。园林绿化苗木的选择、引种、栽培等全过程都要做好检疫检验工作,严格控制苗木的引入与输出,从源头上切断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
加强园林植物栽培阶段科学的养护管理,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发挥园林植物自身生长优势,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12]。针对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害、草害、虫害等多种问题,应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合理的水肥管理、整形修枝、松土除草、土壤深翻等手段,有效减少夜蛾等病虫害的发生。通过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环境、增加通风、修剪病虫枝等,合理控制本地区部分常见的病虫害;秋冬季节,可采取清扫园圃、清理落叶、涂白树干等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害。
通过优化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在实际园林设计中避免树种单一化,加强园林植物多样化建设,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实现植物病虫害控制和生态隔离。在实际园林绿化工作中,要提前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尽可能避免园林植物自身携带的病虫害之间的交叉感染,如避免桧柏类植物与海棠近距离种植,以减少锈病的发生[6]。同时,要科学、合理地搭配苗木与花卉之间的布局,形成适宜的植物群落空间结构,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要进一步优化不同结构类型的植物群落配置、营造多层次复合绿化模式,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优势,制约病虫害的产生,采取科学、经济、合理的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园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现阶段,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有物理防治需、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三大类,每种病虫害防治技术都具有特定的使用条件,在实际工作中要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效果[13]。
(1)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有诱杀、捕杀、热处理等方法。诱杀主要是通过对害虫趋性的了解,利用灯光、有色板等引诱害虫并将其灭杀,比如,蚜虫可通过黄色板诱杀、夜蛾可通过黑光灯进行诱杀等。可通过物理手段捕杀幼虫和成虫,如绿刺蛾、毒蛾类、金龟子等幼虫具有聚集性,可人工摘除虫叶以消灭虫害。热处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温度,达到消灭昆虫和病原的作用,比如,在花卉播种前采用高温处理土壤等方法进行杀虫。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治理,保障园林植物安全生长,现阶段主要是利用激素、信息素等药物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交配,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效果好,见效快,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式[14]。在病虫害发生后,将化学药剂直接喷洒到植物表面或将化学药剂与土壤混合,以减少病虫害对园林绿化带来的损害。虽然化学防治手段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时间使用某种药剂会增强病虫害的抗性,因此,病虫害的化学防治要根据当地园林绿化部分化学防治指导意见进行,综合考虑病虫害习性、用药种类、用药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提高化学防治效率,减轻因使用化学药剂对周边环境和人员活动造成的影响[15]。
(3)生物防治。微生物自身的特异性对某些特定的病虫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对人员、自然环境的基本无危害产生。因此,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相对于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明显优势,是一种针对性强、环境友好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常规的生物防治手段主要包括利用天敌昆虫“以虫治虫”,利用生物菌剂进行“以菌治虫”、研发植物源农药、培育抗病虫品种等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16]。“以虫治虫”主要是为病虫害天敌创造合适的栖息环境;加强有益鸟类的招引、保护、驯化等手段,增加昆虫天敌数量,从而抑制园林植物害虫繁殖。“以菌治虫”主要是指利用生物菌剂、抗生素配置等手段达到灭虫的目的,常见的生物菌剂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盐角草提取物、甜叶菊提取液。采用生物菌剂灌根,结合害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病害生物防治等手段,有效降低植物病虫害发病率。
每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类型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比如物理防治局限性较大,只能针对特定的病虫害;化学农药的使用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会产生环境污染;生物防治使用的生物菌剂有时难以适应野外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造成难以对病虫害精准防控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中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因地制宜、因病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17]。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增加生物防治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复杂的野外环境或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控技术结合使用,达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目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种类多、信息量大,靠传统方式进行病虫害的统计与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18]。因此,可以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园林植物病虫害管理结合,构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集预测预报、日常监控、智能识别、防治管理、专家咨询、联防联控为一体的病虫害防控机制。根据病虫害不同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和应对,本地季节性病虫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早发布预警信息做好应对措施,做到信息共享,联防联控,减少损失。针对病原和发病规律不明确的病虫害,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向专家咨询,共同研讨病虫害防治工作。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保障城市园林植物健康生长、提升城市绿化水平起到关键作用。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具有多样性、灾害性、隐蔽性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具体而言,可通过建立病虫害预防体系,加大植物检疫力度,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发生;加强栽培养护的科学管理,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发挥园林植物自身生长优势;优化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构建科学合理、健康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结构;探索科学的综合防治方法,因地制宜、因病制宜地综合考虑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协同防治;推进病虫害信息化管理,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使病虫害防治及管理工作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