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商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以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为例

2022-02-26 04:44:54易晨希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榄产教订单

易晨希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1 互联网时代商科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运用驱动着传统产业变革转型。零售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39.2万亿元,最终消费占GDP比重达54.3%,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8%,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在电子商务和网络零售的发展驱动下,传统零售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商科专业人才数量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社部发布的《连锁经营管理师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随着连锁门店的快速扩张,同时为了适应门店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岗位需求旺盛,且对基层的门店管理这一岗位的需求尤为旺盛。通过社会估测,目前我国零售业的人才需求总量每年为534万,而全国开设商科专业的在校生总数约为500万人(包括高职和本科院校),未来5年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员的市场需求量在100万以上[1]。

面对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与时俱进。传统商科专业如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作为输出零售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在实际办学中,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企业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实践课程教学和订单联合培养遇到了各类问题,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等政策文件中都提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模式改革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体现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的重视与支持[2,3]。因此,为响应国家对“产教融合”的号召,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产业学院订单班的实践经验,探索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对丰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商科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产教融合缺乏深度和广度,传统的订单班培养模式未达到理想效果

传统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企业和学生双方。第一,各方利益诉求不一致,难以协调统一。对于企业而言,不仅希望来到企业实习的学生能够马上适应岗位要求,发挥其最大作用,更希望学生在经过实习后都能继续留在企业工作。然而,由于学生一方面没有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不能快速地适应企业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没有完全达到企业的工作要求,因此,企业出于对成本和时间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并不愿意和学校联合培育人才。第二,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国零售业对基层人才的需求量最大,门店店员和管理岗位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缺口。根据人社部的调查显示,连锁经营从业人员的平均月薪为6 142元。然而门店的基层工作琐碎,强度高,压力大。所以,很多学生宁可选择朝九晚五的办公室文员工作,也不愿意从事就业前景高且薪资高的门店基层管理工作。因此,出现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学生的求职意愿不匹配的情况,使得校企合作订单班难以顺利开展。第三,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激励和保障机制。由于传统订单班的成本投入多、培养时间长、管理难度大、不确定性因素多,且缺乏长效的校企合作管理和激励机制,因此合作难以持续广泛地深入课程开发、技能考证、师资培训和学生实习等方面,这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4]。

2.2 课程设置对行业发展的适应性不强,未能对接行业发展要求

课程设置对行业发展的适应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程设置与行业脱节。课程设置过于宏观,以“面”上的基础类课程居多,缺乏与行业结合的“点”上的技术类课程[5]。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开设传统的企业管理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双创类的课程,主要课程包括创新创业基础、创业实务、商业机会分析、财务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然而由于传统的课程体系缺乏行业技术类课程,因此人才培养未能精准对接行业发展要求。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作为输出零售业人才的主要来源,然而在其课程设置上却没有体现零售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第二,课程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项目化实训。由于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开设年限不长,缺乏校企合作的基础,因此导致课程较难开展实践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了人才培养对市场的适应性。第三,课程内容没有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赋能零售业转型升级,在新媒体营销、零售数据分析、新零售运营、大数据营销等方面都有很多创新的技术应用和实践。然而,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比较传统的企业管理课程,行业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并没有在课程内容中得到充分体现,课程资源没有及时更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管理技能。

2.3 课程师资力量不足,未能形成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主要如下,第一,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由于企业兼职教师的自身工作繁忙,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投入教学。同时,尽管企业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但具备教学能力的较少,并且很难真正参与到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中。第二,校内专业教师缺乏创业指导能力。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以自主创业成为中小微企业的创业者为主,或从事门店运营管理的工作,这就要求专业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创业指导能力。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但具有创业经历的教师很少,能结合专业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的教师更是少数。第三,缺乏师资培训的长效机制。学校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深入行企实践与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掌握行业先进技术,进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许多企业开展的培训项目水平参差不齐,收费昂贵,而且效果不显著,教师在缺乏经费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开展企业实践和培训学习。

2.4 企业没有发挥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实操技能缺乏锻炼

学生的实操技能缺乏锻炼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企业没有发挥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具有“半工半读”的双重性质,正需要企业的培训投入和充分关注[6]。然而,部分企业因为日常工作繁忙,没有引起对人才培养的充分重视,缺乏相应的培训课程和企业教师来配套支持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第二,以学校为主的课堂实训,难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实操技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缺乏真实场景和真实项目,导致学生缺乏对行业的真实认识,实操技能缺乏有效锻炼,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 基于产业学院的商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路径分析

3.1 政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创新办学体制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紧跟中山市产业经济发展需求,根据“一镇一品一业”,即一个镇区有一个龙头产业或一类主要产品的产业结构,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的专业布局,依托已有优势专业群,与镇政府在其产业园区合办产业学院,积极开展对产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学校目前已有6个产业学院,其中成立于中山市小榄镇商贸物流园区的小榄学院,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小榄镇人民政府共建的集高职教育、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是学校直接管辖的二级学院。

小榄学院创新探索的“政府+商会”办学体制,即由镇政府和镇商会主导组建董事会,董事会下设基金会来筹集资金作为产业学院运营经费。小榄学院董事会于2014年成立,董事会主席及董事主要为企业成员,是市场化程度高的治理机构,代表镇政府和学校管理小榄学院。同时,小榄学院也是纳入小榄镇财政预算的单位。小榄学院的建立是学校突破体制障碍,实行多元投资和董事会治理的创新探索。

3.2 建立产业学院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运行机制

小榄学院在“政府+商会”的办学体制基础上,建立与行业互动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运行机制,制定定期联系的制度性文件,如《小榄学院董事会章程》《小榄学院联席会议事规则》和《小榄学院校企资源协调委员会章程》等,为董事会在章程指导下履行职责,形成常态化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并为小榄学院的办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小榄学院还制定了《进驻小榄学院企业遴选方案》,具体明确了进驻企业的基本条件,并规范了企业进驻的审批流程,截至2021年已引进935家企业。

3.3 基于产业学院开展工学交替活动,创新校企联合培养的订单班模式

实施“小微”订单班培养是小榄学院在校企联合培养的一次有益探索。为解决传统订单班存在的培养中时间长、成本投入大,且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不确定的问题,创新探索“小微”订单班的培养模式[7],即采用小班制,进行短期的工学交替的校企共培。以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毕业后成为中小企业的创业者,或从事门店经营管理的工作。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分为公共基础课、学院平台课、专业能力课和综合能力课。其中,专业能力课是培养学生从事门店创业与经营的核心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二两个学期。

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于主校区完成门店创业与经营的理论学习,然后在大二第二学期前往小榄学院进行校企合作的“小微”订单班学习,即采用边工作边学习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考虑到中小企业实际情况,订单班一般是小班制,规模一般在10~30人。采用企业和学生双选的方式,学生可自主选择订单班企业。订单班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学校制定了《订单培养实施与管理办法(试行)》,《校内实训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实习实训和订单培养的管理要求,并且要求“校、企、生”签订订单班三方协议,规定三方的权利义务。在订单班三方协议中明确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双重身份,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按照企业要求完成任务,不得无故退出订单班。企业要保障学生合法的劳动权益,并按照订单班的培养计划和进度开展学习、跟岗和顶岗实习,学校监督订单班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做好学生和企业之前的沟通协调。同时,采用“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学生最后的成绩由校企双方共同评价。学生在大二订单班学习结束后,如果表现优秀,可被合作企业优先考虑录用,大三继续在该企业顶岗实习。因个人原因不留在订单班实习的学生,则可自主选择实习单位。

目前,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正在积极探索“产业学院+专业平台公司+中小企业”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利用小榄学院与十多家中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建的电子商务孵化园,让学生在资深企业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淘宝、京东和微信等电商务平台的操作流程和规则,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定岗培训和轮岗培训的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网店的运营、客服和美工等岗位的实操技能,并且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学习平台和企业的运营模式。

3.4 推进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为完善兼职教师的管理,小榄学院建立了兼职教师的选聘与激励机制,明确了兼职教师的聘任标准,由小榄商会推荐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保证其教学质量。产业学院也建立了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一对一”的联系制度,提高企业教师参与专业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完善了校内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和社会兼职等制度,对学校教师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鼓励学校教师到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未来还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学院师资结构,探索校企双师联合授课模式,推进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3.5 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经过产业学院“小微”订单班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未来还要强化企业的主导作用,增加实操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并以产业学院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场所,让学生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下,依托真实项目来开展实训,帮助学生掌握实操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的上岗时间,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通过完善入驻企业的考评和激励机制,逐步引导企业真正参与职业标准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实现共享优质的课程资源,紧跟行业动态,加快课程内容的实时更新。

猜你喜欢
小榄产教订单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未竟之问
西湖(2022年8期)2022-08-04 11:47:20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小榄美术家协会建会35周年作品展作品选登
美术界(2019年12期)2019-12-30 09:37:34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6
小榄爱心助学团到紫金助学
源流(2017年7期)2017-09-06 05: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