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琳琳
(海城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辽宁 海城 114200)
猪口蹄疫俗称“五号病”,其发病急且传播速度快,对新生仔猪群体威胁最大。如果新生仔猪群体染病死亡率就会陡然升高,在发病初期表现明显。新生仔猪口蹄疫的临床表现是体温快速升高,且食欲不振,发病后在口腔、鼻、唇内侧等多处水泡、溃烂等症状。而仔猪会因为蹄部水泡肿胀无法正常行走,严重时甚至出现蹄壳脱落等不良症状,因此对猪口蹄疫的防疫工作非常重要。
1.1 病毒特性 猪口蹄疫的致病病原就是口蹄疫病毒,它属于一种小型核糖核酸病毒,口蹄疫病毒有7 个血清型,不同类型病毒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目前易引发猪口蹄疫的病毒毒株有5 种,主要是O 型系列口蹄疫古典毒株、变异毒株、泛亚毒株、缅甸毒株以及亚洲毒株。
口蹄疫病毒是一种非囊膜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御能力较强,例如化学药剂对该病毒的杀灭效果并不显著。口蹄疫病毒能够在生猪体内存活数月。但该病毒对卤素类消毒剂较为敏感,所以消毒可考虑使用卤素类消毒剂、复合醛类药剂,例如采用碘制剂或者氯制剂都有良好效果。
1.2 流行特点 猪口蹄疫属于传染性疾病,传播范围非常广。该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与消化道,如果皮肤受损处接触病毒也会被感染。该病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暴发属性,且不同年龄猪感染后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对哺乳期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一旦感染,所有未断奶仔猪均会死亡。口蹄疫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空气,在春秋季节风力较强时其病毒传播距离可达到60km 以上。另外,口蹄疫病毒对温度敏感性较高,37℃下48h 可灭活。80℃彻底灭活只需1h 不到。再者,口蹄疫病毒的酸碱敏感性也是相当明显的,其pH 值控制在6.5~9.0 范围内时病毒的活性会受到抑制。
病猪体温升高到41℃甚至更高。病猪明显萎靡不振,且长时间不愿意进食。其蹄冠位置明显发红且皮肤外表较热,经过一段时间后蹄壳会自然脱落,同时猪蹄上有大量水泡,出现溃烂症状。剖检病死猪发现,其蹄部水泡以及圆形烂斑,且溃疡位置出血。病猪的心包膜有出血点以及弥漫性出血症状,且心包内部存在大量浑浊积液,心肌触感粗糙。心肌剖面有多个条纹及斑点,颜色偏灰白色和淡黄色。
该病与猪水泡病非常相似,但有一定区别,因为猪水泡病的病原体为猪肠病毒,比口蹄疫病毒更大,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更强,存活周期也相对更长。猪感染半个月后不再向外排毒。其病症主要发生于生猪蹄部位置,主要表现为水泡、红肿、糜烂、结痂等。二者的共性则表现为病症主要发生于猪舍温度过高、密度过大、频繁调运猪群等条件下。
3.1 海城市猪场养殖概况 海城市是辽宁省生猪养殖规模较大、养殖技术相对先进的地区。目前大部分猪场已经利用全新的生态化养殖技术取代了传统生猪散养方式,实现了工厂式规模化养殖,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发展格局,提高了地方生猪养殖的抗风险能力。目前海城市市内的生猪存栏量已经超过10 万头,年出栏量达到4 万头,存栏量超过3000头的养猪场超过20 家。为了增加地方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多数地方农户还纷纷建设了良种生猪养殖场、商品育肥猪养殖场,这些规模化猪场都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海城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利于农户的生猪养殖发展优惠政策,全面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养猪积极性,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务工人员返乡兴办生猪规模化养猪场,促进了本市生猪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3.2 海城市猪口蹄疫的发生特点
从海城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了解到,我市口蹄疫患病猪群正呈现出数量激增趋势,其中主要传染源为病猪、病毒携带猪规和病猪分泌物与排泄物,在海城市,猪口蹄疫全年都会发生,不分年龄、品种和性别猪都易感,其中冬季发病率最高。
猪口蹄疫的潜伏期较长,最长可以超过7d,而且在第6 天进入排毒高峰期。感染后病猪主要表现为黏膜、蹄部出现大量水泡,且蹄部溃烂十分严重。另外猪的口腔、黏膜、蹄叉、鼻镜等也有水泡。生猪感染后,体温可达升高40℃以上,而伴随病情快速发展,大约2~3d 水泡会自动破裂并导致生猪病情严重。猪恶性口蹄疫1d 左右就出现明显症状,如跛行、行动受阻等妊娠母猪感染会出现严重的流产现象,仔猪感染会引发心肌炎,其病死率高达80%甚至以上。成年猪的病死率较低。
病猪表现消瘦,口腔及蹄部出现明显水泡与溃烂状况,仔猪心脏严重损伤。仔猪心包有出血点(一般为尖状出血点),也称“虎斑心”。
3.3 海城市的综合防控措施
(1)对猪场进行封闭式管理。冬春两季是猪口蹄疫的高发季节,应在这两个季节对各级养猪场进行全面的封闭式管理,并结合免疫注射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例如在安置装猪台过程中,需要了解哪些位置会导致生猪感染口蹄疫,应对所有屠宰人员以及猪肉贩卖经营者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不会在任何时间进入装猪台,以便从源头上有效控制猪口蹄疫,在全面封闭猪场过程中,必须坚决拒绝传染源进入装猪台。
(2)要对易感猪群提前做好口蹄疫免疫预防工作。目前全市所有的规模化猪场都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免疫注射机制,可有效控制并扑灭口蹄疫病源。一般情况下,对猪场的种猪进行预防注射,每年3 次,分别在3 月、7 月、12 月进行,且每一头种猪要注射3 头份。
(3)要强化生猪的饲养管理。重点做好日常卫生清理和彻底消毒,经常通风,保持舍内干燥,为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提供充足的营养,通过这些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猪群发生各种疾病。
(4)必须建立扑杀管理工作体系,其针对性扑杀对象是患病猪群。主要任务是扑杀消灭患病猪和带毒猪,有效规避疫病的传播。如果某地区暴发疫情,则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患病猪的扑杀范围。严格讲,需要对同一群患病猪与易感猪群进行检查与范围划分,在划分范围后再进行针对性扑杀。对易感猪群体要保证猪舍整体免疫水平有所提高,可用油佐剂配合灭活疫苗进行注射,其注射密度应该控制在80%以上,以保证对口蹄疫的有效预防,确保常规免疫和每年3 次的强制免疫接种,每头份剂量6PD50,确保规模化猪场猪口蹄疫的有效控制。生猪口蹄疫传染性较强,已被列为国家重大传染病,确诊后需要对整个批次的生猪进行全面扑杀与无害化处理后,保证封锁患病猪屠宰场,同时建立良好的疫情追溯体系。此外,还要对生猪调运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可用1%的过氧乙酸消毒2 次/d,保证做到上下午各一次保证病情全面控制、接触封锁工作实施到位。
(5)要做好当地规模化猪场猪口蹄疫的有效防控,例如要做好消毒工作,结合当地防疫部门要求,对外来车辆与外来人员进行严格检查,非必要不入场,非必须不参观,对所有人员和车辆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后,才可允许进入指定场所。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定期做好猪舍消毒工作,注意消毒药剂的成份和含量,以及有效期范围,避免使用过期消毒剂,导致病原菌滋生情况。而在日常针对生猪猪群进行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检查猪舍消毒情况,保证生猪免疫抗体水平达到至少70%以上,实施二次免疫接种工作。
设置专人对猪场周边疫情进行定期监测,并结合本场生猪的动态观察情况,对口蹄疫等疫病的流行病学提前做出预判,如果发现疑似病猪要立刻做好隔离处理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做好各项保障和强制免疫措施,确保生猪口蹄疫不会蔓延。
3.4 注意事项 在猪口蹄疫综合防控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关键问题:
(1)应该针对猪场可能出现的疫病进行逐一检查和检测,以做好全场的针对性消毒工作,做好疑似病例处理工作的同时,对剩余健康生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是非常有利的。建议用猪口蹄疫三价疫苗对猪场5%以上的生猪进行紧急免疫处理,避免出现口蹄疫疫情扩散现象。
(2)在不断加强生猪口蹄疫免疫管理过程中,需要保证做好口蹄疫防控工作,实施二次强化免疫,确保猪群体内形成有效IgG 抗体。要保证仔猪能够在30 日龄进行首次免疫,间隔一个月再进行二次强化免疫,确保证免疫的有效性。要保证一次免疫的猪口蹄疫防控合格率达到45%~50%。首次免疫后一个月要进行二次加强免疫,保证其免疫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到80%~95%甚至以上,以有效提升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