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联合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畜牧兽医站,安徽安庆 24605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IB(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是目前影响家禽机体健康最为明显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病,常会导致家禽死亡,同时降低肉鸡产蛋率,最终为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属于二级动物疫病。该病由冠状病毒引起,多会感染病鸡的生殖道、呼吸道与肾脏,最终影响鸡的存活率。该病除感染鸡外,亦可感染鸭、孔雀、鸽子、鹌鹑等禽类。IB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广泛流行,大规模养鸡场中尤为常见,其病毒基因型、临床症状与剖检特征有着明显的复杂性特点。文章主要介绍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内涵及特征,列举了相应的诊断治疗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关研究表明,禽类感染IBV的死亡率仅次于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该病毒多由空气传播,但接触病禽的排泄物、受污染物品,也可被感染。若鸡圈的环境较为封闭、外界环境温度不高、空气流通缓慢,鸡感染此病的概率会有明显的升高,因而该病多在每年10月至4月间爆发[1]。
一般来讲,IBV复制所需RNA聚合酶缺乏校对功能,因而其在复制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基因突变、缺失等一系列的异常情况,进而造成IBV的流行病学较为复杂。在我国范围内,QX是IBV的优势毒株,该病发病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中东部与南方地区更为高发,TW、QX、4/91等基因型最为多见。
实践表明,养鸡场中所有日龄的鸡均能够感染IBV,潜伏期最短18 h,最长36 h,1月龄以内的鸡更容易染病,随着日龄的增加,鸡患此病的概率将会有明显地减少。感染此病后,病鸡常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流泪、羽毛蓬乱、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饮水减少等等,依据症状的不同,可将此类疾病简要归为肾型、呼吸道型与生殖型。
近年来,我地区养鸡场爆发肾型IBW更为常见,病毒传播力强,这足以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呼吸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地区养鸡场中也较为常见,患该病后,鸡的呼吸道常有啰音产生,同时表现出咳嗽、打喷嚏等一系列的症状,对病鸡实施剖检,可观察到有黏液、气泡附着于病鸡的气管黏膜、支气管黏膜等部位。
生殖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地区养鸡场中也较为常见,一旦爆发,常会造成鸡产蛋率下降,同时鸡蛋的品质也会变得较为恶劣,软壳蛋、畸形蛋常见。为鸡实施剖检,可观察到鸡的输卵管存在损伤,腹腔内有大量的卵黄液聚集。
此外,IBV也会在鸡的法氏囊、哈德氏腺、脾脏等部位出现复制,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各有不同的,集中在法氏囊部位可能是肿胀,集中于脾脏部位可能是充血,在诊断中,兽医人员应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诊断。
病毒分离鉴定是当下诊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个常用手段,一般来讲感染此病后,鸡体内的病毒滴度,在1周内就会达到一个峰值,故而兽医人员可使用气管拭子,为鸡气管组织给予病毒分离,此外也可在鸡肾脏、腺胃、输卵管等几个部位进行采样,这有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目前临床诊断中,常会用到“鸡胚接种”这一IBV分离手段,但这一手段有着一定的缺陷,就是必须等待病毒连传三代,才能够在培养皿中观察到明显的特征性病变,包括胚胎卷、萎缩等,但将此类现象视作确诊依据来使用还是为时过早,兽医人员应兼用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2]。
此外,“器官培养”也是当下较为常用的一种分离手段,兽医人员应优先从鸡的气管环部位采集样本。感染IBV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鸡的纤毛运动会逐渐减弱,兽医人员可透过显微镜,观察鸡的纤毛是否静止,若静止,则可判断该鸡患有传染性支气管炎,但也不排除存在假阴性的情况,这是值得兽医人员注意的。
目前在血清学诊断中,兽医人员多会用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病毒中和试验等多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为常用,该方法又称为ELISA,有着成本低廉、操作快捷、效率高的特点,兽医人员可较为方便地利用其完成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大规模筛查。一般来讲,在鸡初感染此病时和感染此病1周后使用这一方法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血凝抑制试验也是一种当前常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检测手段,该方法的应用原理是IBV缺乏血凝素,因而可使用一定的方法使其具有血凝活性,进而高效完成鸡群大规模IBV筛查。
病毒中和试验法,常被应用于IBV变异鉴定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中,实际操作中,兽医人员多会用到如下两种不同的方法:阿尔法法(用已知浓度血清与不同稀释度血清发生反应的检测方法)、贝塔法(用已知病毒量与不同稀释度血清反应的检测方法),一般来讲前者准确率更高。
该技术又称IHC,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依据标记物性质差异,完成IBV病毒检测的技术,目前兽医人员多会用到如下两种方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使用这两种方法,均可从细胞样品中检测到IBV的抗原,兽医人员可透过显微镜,较为明确地观察到细胞组织的病理变化状况,但仍无法将血清型与毒株有效分离开来。但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该方法的准确率相比过去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该方法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中的应用率会有明显的上升,有着宝贵的实践应用价值。
目前看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有反转录诊断、多重诊断、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重组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等几种。
反转录技术又称RT-PCR,兽医人员可通过快速扩增目的片段,实现对病毒的有效诊断,该方法目前看来有着极高的灵敏度,但操作起来较为烦琐,推广难度高。
多重PCR技术是指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两对以上的引物,从而实现对病毒的有效检测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可观,且耗时也较短,推广难度低,值得应用。实际的养殖管理中,养殖户可使用该方法,对养殖场内的鸡展开常规筛查,降低筛查成本,提升筛查成功率[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针对多条特异性引物展开快速扩展的技术,目前该方法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中,有着极高的应用率。但该方法具有操作烦琐、设计复杂的特点,因而在实际诊断中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也是较高的。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有着较高的可靠性,同时还拥有与测序相同的特异性,因而使用起来较为简单快捷,但对应用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
重组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依赖DNA聚合酶实现快速诊断的技术,在诊断完毕后,兽医人员可较为简单地凭借肉眼观察结果,因而诊断效率较高,灵敏度也较高,在养殖场日常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利用率。
蛋白芯片技术包括蛋白质微序列、微孔板蛋白质芯片与三维凝胶块芯片三种,相较于商品试剂盒,此类方法有着更高的准确率与敏感度,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现场快速筛查中较为常用。但该方法仍然有着突出的缺陷,就是无法将自然感染与疫苗接种抗体区分开来,因而在开始正式的诊断工作前,兽医人员应从养殖户处了解养殖场的疫苗接种史。在此后的工作中,为提升这一方法的应用便捷性,相关科研人员可结合养殖户的实际需求,对该方法实施一定的优化升级。
目前兽医人员及养殖户多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鸡感染此病的初期,养殖户可为鸡喂服具有平喘止咳、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典例有瘟疫清、清肺通喉散等,其中瘟疫清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唐半夏、玄参、地黄、黄檗、栀子、枸杞等;清肺通喉散可磨为细末给鸡服用。养殖户可依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按照规定好的剂量与用药次数,将此类药物兑入鸡群的饮水中,进而缓解鸡的初期症状。
此外,在这一阶段内,兼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为鸡给予消炎也是较为合适的,除此之外,养殖户也可在鸡群的饮用水中加入电解质,这有利于增强鸡群的体力与免疫力,补充病鸡的葡萄糖,进而增强病鸡的抗病力,同样也可在鸡群的饲料中加入益生菌等物质,避免药物影响鸡群的消化系统功能;待病鸡的病情步入末期,兽医或养殖户可使用复方咳喘康胶囊治疗病鸡,效果也较为可观。
一般来讲,当养殖场有鸡患此病,养殖户应针对全部鸡群做好预防工作,例如可为鸡群投喂病毒灵(盐酸吗啉胍)5~7 d,起到预防作用。若鸡患此病的同时患有其他并发类疾病,养殖户可在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前提下,采用抗菌药物治疗鸡群,如针对肾型疾病,可使用平喘镇咳、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以及碳酸氢钠等药物治疗患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完成整个治疗过程。针对患此病的蛋鸡,可使用乐多仙蛋白酶进行治疗,该药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硫酸钠、高岭土、氢化植物油、碳酸钙、纤维素等,有利于促进蛋鸡生殖系统的恢复,提升蛋鸡的产蛋质量,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1)养殖期间,养殖户应当针对养殖场做好饲养环境管理,尽可能为鸡群营造舒适、卫生的饲养环境。为达到这一点,日常工作中,养殖户应经常巡视鸡舍,提升鸡舍的干净程度,同时针对鸡舍做好通风管理,将鸡舍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冬季,养殖户可使用保暖、防寒措施,调整鸡舍的温度,在夏季亦要注意为鸡舍给予防晒措施,在冬季可在鸡舍内洒水,均可起到不错的温、湿度调节效果,避免疫病大规模传染开来[4]。
(2)科学喂养鸡群。养殖户应结合鸡的品种及月龄,因地制宜地为鸡给予具体的饲料,确保鸡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同时在为鸡给予饮用水时,养殖户也可在水中加入相应的益生菌,增强鸡抵抗支气管病的能力,此外也可在饮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青霉素与土霉素,避免鸡患此病的同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状。
(3)科学引种。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注意不要从疫区引种,若需引种,应检查供货商的经营资质,完成引种后,应将新鸡隔离饲养在某一圈舍中,7 d无异常情况才可将鸡放入大群中饲养。
(1)为鸡群接种优质疫苗,目前该病所用疫苗多为H52、H120、28/26弱毒苗,首次使用推荐选择H120,待鸡长至14日龄便可为其接种,实践证明该弱毒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应用价值突出。第二次接种疫苗时,可使用H52弱毒苗,因为该苗的毒力较强,待鸡长至8~10周龄时,便可为其接种,此外也可使用Ma5弱毒苗为鸡给予接种[5]。
(2)使用科学的检疫方法。实践证明,为鸡给予科学检疫,也有利于降低鸡患病率,提升传染性支气管炎预防效果。一般来讲,在预防此病时,对于养殖场中不同品种、不同月龄的鸡群,养殖户可使用不同的弱毒苗来接种。为提升接种准确率,养殖户应做好抗体监测工作,在最为合适的时间点,同时还应严格把关对疫苗与免疫方法的使用,确保免疫的优质与可靠。通常情况下,免疫接种过程中,使用气雾、滴鼻、点眼等方法,有着较高的准确性。
实践证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传播力是较强的,为避免此病在当地养殖业中出现大范围扩散,养殖户有必要针对鸡群养殖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一般来讲,应将消毒池建设在靠近养殖场正门的区域,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及车辆给予严格消毒。此外在日常的养殖管理中,养殖户也应针对鸡舍内外的环境做好消毒工作,尤其应针对鸡群的饮食工具做好消毒,同时对于已经遭受污染的区域与工具也应进行消毒,之后还应将这些工具空置2个月以上,确保无误后方可再次将其应用于养殖活动之中。消毒剂推荐使用聚维酮碘、双季铵盐络合碘等,避免产生抗性。还可应用高锰酸钾溶液定期消毒鸡群饮用水,这也能起到良好的传染病预防作用。
IBV是一种发病机理、临床诊断、解剖特征较为复杂的疾病,存在多种不同的病型,一旦发病,常会在养殖场中快速蔓延开来,为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此病,在临床诊断中,兽医人员常用的诊断方法,分为病毒分离法、血清学诊断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等多种,第一种方法耗时长,且操作工序较为烦琐,因此近年来兽医人员多会将该方法与基因测序分析法结合在一起来使用,这有利于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率。
常规血清学方法中,ELISA与HI在鸡群大规模IBV筛查中较为常用,目前已有商品化试剂盒进入市场,养殖户可依照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使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PCR等技术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中,也有着较高的利用率,能够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给予有针对性的定时、定量分析,目前在实验室检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率,耗时短,兽医人员可较为简单地判断结果,应用价值突出。在合理使用如上手段,诊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前提下,养殖工作者可兼用中、西医方法治疗患鸡,同时在日常养殖管理中,也应针对鸡舍、鸡饲料、鸡饮用水做好管理,提升消毒频率,为鸡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养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