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秀琴
(项城市农业农村局,河南项城 466200)
随着农业发展,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广泛应用。河南省降雨量充足,十分适宜绿色玉米种植,为保证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较好满足绿色玉米生产需要,须明确栽培要点,并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更好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益。
在确认开展玉米栽培工作后,应先对地块进行整理,做好土壤测土配方与优质玉米的选种工作。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晒种摧芽,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适时适墒适量播种,选择优良性质的玉米品种进行播种。合理轮作。合理密植,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土地整理过程中应结合河南省的地理情况后进行深耕作业,在深耕后将已结块的土壤碾碎,受河南省的整体地质情况影响,需将耕地的深度控制在20 cm以内,翻地后的晒土时间应保持在2天以上,通过翻土晒土的操作来为玉米的良好生长打下基础。
在玉米种植之前,需对地质情况进行检测。检测土壤中的矿物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对土壤情况的了解来选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对不适宜玉米种植的地区则需要以施肥等方式将土壤情况改善,为玉米生产奠定基础。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不同地区选取最为适宜的玉米品种与种植方式。完成品种选择后,应对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整体的栽培收益,满足绿色高产栽培的基础要求。应选择晴朗的正午将种子晾晒,晾晒时间要掌握在2~3天,保证种子处于干燥状态,可以在播种后快速吸收水分,并保证种子的发芽率,使其生长态势得到优化。根据绿色高产栽培要求,需将种子浸种,拒绝用高毒性的包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裹,以浸种的方式将其中已经发霉和不可使用的种子筛选出来,并杀死种子可能存在的病毒与细菌,降低病虫害可能对玉米栽培带来的各类影响[1]。
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对玉米的种植时间与数量都有着极为严格的控制,结合河南省的地理特征与天气情况,计算可知河南省的播种时间在5月下旬~6月上旬最为合适,而对套种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套种需要在小麦收获后尽快播种最为合适,玉米的播种量与其成熟的时间以及潜在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对河南省的田间进行分析后可知,河南省适宜以争早播种、适时晚收的方式提供夏玉米的潜在产量。将潜在的产量与播种的数量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品种选择不同的播种数量,对于紧凑型的玉米品种可将其种植的总量控制在2.5 kg/667m2的情况下,保持玉米种植间距在20 cm左右。尽可能选用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机可以保证播种深度的统一,起到随播随镇压的作用。
在播种时,若要全面提高玉米的产量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效果,需要打造出苗全、苗齐、苗匀的高产栽培工作,及时查苗补苗定苗,及时松耕除草,科学灌水,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提高玉米产量,应在特定情况下开展与其相符的铁茬抢种工作,铁茬抢种可以有效避免玉米生长时存在的大小苗情况。在对天气情况进行预估后,应及时播种,并在实际的播种过程中可以先播种后浇水,在播种完成后以适当的压力进行镇压,进行一定的平整处理,进而实现苗全、苗齐、苗匀的高产栽培目标。
若使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则需要对播种量与播种的均匀程度进行控制,尽可能实现颗粒均匀的整体工作效果。对播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苗情况应进行相应的预防并在其发生后及时进行修补,从而实现对缺苗问题的有效控制,突出播种工作的综合效果,采用铁茬抢种可以使出苗时间获得3天左右的提前[2]。
在开展夏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需对玉米苗的叶片数量进行细致管理,在玉米苗生长到3叶后应立即进行间苗工作,并在其生长到5叶后进行定苗,通常情况下,高产栽培技术不会进行补种。间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玉米选择不同的间苗方案与留苗方案。以郑单958为例,其留苗数量应在4 500~5 500株/667m2之间,苗间距应控制在16.67~20 cm。在夏玉米的播种与栽培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宽窄行的种植方式,对宽窄行距进行控制,宽行距在70~80 cm,窄行距在40~50 cm,使玉米可以高效快速地成长。
因玉米的生长过程为夏季,故其对水分有着极高的需求,在正常的降水情况下,降水即可满足玉米的生长要求。但每年的6月中下旬黄淮种植区域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并伴有阶段性高温天气,墒情不足或干旱地区需在播种后立即灌出苗水,确保苗齐苗壮,有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微喷带灌溉。干旱情况多出现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时期,此阶段玉米对水分与肥料的需求极为敏感,因此应尽早灌溉,灌溉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等发展水肥一体化,做好水肥控制,保证夏玉米可以良好成长。
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不仅需要在栽种阶段对玉米种植的情况与效果进行控制,还应结合绿色防控要求做好相应的农业防控等工作,保障玉米可以有效生长。在玉米选种的过程中可对玉米的播种时机进行把控,尽可能避开病虫害高发的时期,并结合各省的地理与土壤条件,对玉米植株的密度进行调整,实现田间的通风与透光等情况,营造出与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的地理情况,保证玉米可以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播种后,定期对玉米田间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对其中存在的病虫植株与地块等情况需要尽早进行处理,对受病虫害污染严重的植株应立即铲除焚烧,避免因病虫害过于严重而对其他的玉米生长条件造成影响[3]。
生物防控技术依赖于食物链关系,通过对害虫的种类进行辨别后投入或吸引该类害虫的天敌来对害虫的数量进行减少,此种方式因无化学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保护玉米所依赖的土壤环境。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是以虫治虫,比如可以使用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可以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块,从而对玉米螟进行有效的防治。以菌治虫也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类生物防控技术,可以向已出现玉米螟的田间喷洒对玉米影响小的苏云金杆菌来防治。若选用苏云金杆菌,则应用大容量的喷雾装置,在喷洒完成后若遇到下雨天气需要进行补喷。
物理防控相对而言操作较为简单,且物理防控的效果也相对较好。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都为物理防控技术,此类防控技术具有影响小、作用强的特点,采用振频式杀虫灯与黑光灯,在夜间利用虫害的趋光性进行捕杀。若采用化学防控,应考虑到化学试剂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选用化学试剂,尽可能将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在药剂选择过程中,要以低毒害、低残留、高效果为选取要求。尽可能选择生物制剂的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根据地块的面积对药剂量进行控制,在玉米开始生长到玉米收获前,不可喷洒化学药剂,避免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
玉米螟作为玉米病虫害中危害较大、发病较广的一类病虫害,需要重点防治,可在玉米的喇叭口时期,使用浓度为1.5%的辛硫酸颗粒剂,与细土进行混合后,注入玉米的喇叭口中。若玉米已生长至雄穗打苞期,则应换用浓度2.5%的硫氰菊酯乳油,在玉米花丝处蘸滴,实现精准防治。对玉米生长过程中存在的大小斑病,可采用50%浓度的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洒1次,喷洒3次左右便可实现有效防治。
在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需要对玉米种植的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在明确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要点的前提下,开展绿色玉米栽培工作。考虑到绿色玉米种植容易受到病虫害威胁,种植户还应优选病虫害防控技术,更好地保证玉米的种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