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香俊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郑州 451400)
当下我国城镇化的步伐日趋迅速,同时不可避免带来乡村原本的丰富资源闲置情况也逐渐严重,乡村耕地荒置和劳动力资源流失等情况都成了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长期以来,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着一个突出矛盾:一方面,六成村庄都是“无钱办事”的空壳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中,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占一半多;另一方面,大量农村集体资产由于产权归属不清、集体组织缺位、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因素处于“沉睡”状态。由于河南人口数量多、人均土地拥有量少等原因,很多劳动力不得不外出打工,加上农业收入相对较低,农村宅基地和耕地的闲置情况不容乐观,常年无人居住的房屋、长满杂草的耕地、弃置不用的厂房随处可见。例如,周口市淮阳县郑集乡七里河村闲置宅基地总面积为14 hm2,闲置率就达到了33.87%。
当前,我国发展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如何解决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劳动力大省、粮食产量大省的闲置土地问题,使河南这一华夏文明起源地的农村经济现状得到改善,成了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
伴随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会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出现严重的老龄化、空心化现象,并且农村闲置土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这将严重农村的资源配置效率,制约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1]。开发和利用广大农村日益闲置的土地,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资源从沉睡中醒来,把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变成有用资产,把城市空闲资金变成农村开发资本,让农村集体经济成为发展乡村主力军,有利于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特别关心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问题,他在多个场合表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空心房屋、荒芜耕地,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改革,把闲置资源变成创收法宝,是提升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各个村庄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大力开发当地资源,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多维产业,对于增加就业岗位、回引人才、增收创收、改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农业健康发展,是维护全省和谐稳定的根本问题。2021年年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达到5 579万人[2]。河南省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虽然已达56.45%,但是从农村人口数量上看,仍然高达4 304万人,其生活生存场所依然在广大农村。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社会发展实践[3]。盘活农村的闲置土地资源,创新农村发展模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保证河南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
开拓“土地整治+”的发展新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稳定高效的领导体制,编制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将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首要任务、方法措施、保障措施等内容明确下来,安排高水平、有经验的专家提供方案支持,安排有领导力的负责人统筹各项资源,让农村闲置土地的开发有充分的物质、技术、宣传、监督等保障。其次,多措并举,通过合理的规划引领,促进多元投入,统筹安排各项任务,坚持注重实效,推动农村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有序开展。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合理开发多渠道融资方式,为农村土地利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要坚持与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特征相统一的开发模式,将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把盘活土地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种政策有机结合,实现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另外,还要通过多种媒体方式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的认知,营造良好的氛围,获得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与参与。例如河南沈丘县就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政策精神,利用省、市提供的有力帮助,大力推动19个乡镇的农村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工作,通过多渠道融资1.41亿元,把废弃土地重新开垦为良田,把废弃工厂重新招商利用起来。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乡统筹的关键任务在于乡镇企业如何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农村闲置土地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连片土地较少,分散较为零星,交通资源不够便利,可以用于大批量工业化加工的农产品产出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河南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综合性闲置土地开发策略,集合不同类型土地的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促进农村的土地开发走一条多元化的产业融合道路。农村闲置土地开发多元化发展首先要注重产业资源的多元化。根据不同闲置土地的资源优势开发符合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文化体验、休闲农业、民俗传承、健康养生等新型产业。农村闲置土地开发多元化发展还要注重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各个乡村要建立人才引进和返乡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具有特色技能、对口渠道的人才进入农村、建设农村,要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资源开发制度,将出租、私营、合营、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模式引入到产业建设中,充分调动城镇市民、创业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开发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积极性。河南宝丰县大营镇韩庄村就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多种人才返乡创业,鼓励各种集体经济组织以及个人通过自营、合作、入股等方式开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为各项产业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切实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打牢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近几年,河南重点从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等多方面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其中完善普惠金融的“兰考经验”,以及进行金融扶贫的“卢氏模式”,都是值得推广的改革措施。2016年12月,兰考县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在不断的探索中,兰考县开始将普惠金融服务纳入到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建立了一支由普惠金融工程志愿者、政府服务站协管员、银行信贷员等多主体参与的乡村普惠金融政策宣传队,广泛推广宣传乡村普惠金融政策,一对一进行金融辅导答疑,多渠道搜集群众的金融诉求,形成了精准高效、覆盖面广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让“三农”产业切实得到了信贷资源的支持与倾斜,解决了农村产业开发和闲置土地利用过程中资金匮乏这一核心问题。同样,卢氏县通过金融扶贫政策,创建了一种脱贫攻坚新模式——“卢氏模式”。卢氏县通过金融扶贫试验区的探索,构建了“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为内容的四大体系,形成了一个“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金融扶贫模式,为农村土地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保障制度。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河南还不断建立了农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试点,以及农业收入保险试点,创新开发了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等,为农村闲置土地开发提供了基础保障;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