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桐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5)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三农”问题时曾指出:“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凝聚着乡村居民优秀品质的集体智慧结晶,是维系乡村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精神纽带。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是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
乡风民风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大重要内容,乡风民风所代表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乡村居民集体的思维情感模式、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淳朴文明的乡风民风在实现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化的推进,乡村社会原有的封闭模式被打破,乡村社会环境受到冲击。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在乡村地区兴起并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发展。作为乡村地区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乡土文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乡村居民移风易俗、规范乡村居民行为习惯、引导乡村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并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充分挖掘其价值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乡土情结提升乡村居民对于乡村文化、区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不断提高乡村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文化素养,促进良好行为规范与思想觉悟的形成,有助于推动淳朴乡风民风建设,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乡村文化的振兴离不开乡村居民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与乡村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乡村居民的整体精神风貌,加快推进新型农民建设,是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重要内容。当前,乡村地区不仅存在着封建思想的残留,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出现了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乡村文明建设还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对乡村居民的思想道德产生深刻影响。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正确认识并对待乡村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对乡村精神文化的净化作用。大力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勤俭持家、艰苦奋斗、孝悌忠信、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以其为核心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乡村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引导转变乡村居民落后的、错误的思想观念,加强乡村居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乡村居民精神文明水平,助力乡村文明程度提升。
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典型形式,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平台。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乡村发展不断注入经济活力,而且能够以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增强乡村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不断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从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乡村特色的优秀乡土文化代表着乡村独特的风土人情,展现着乡村的持久魅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有效刺激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品生产相衔接,在以产业发展的模式赋予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同时,形成具有独特乡土特色的文化产业,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的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乡村居民文化需求与创作热情、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提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日益得到发挥,但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乡融合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现代文化与价值观的冲击,产生了阻碍自身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矛盾问题,当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以下现实困境。
随着城乡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工业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在促进乡村经济转型的同时也使得乡村居民原有生活习惯、思维理念、价值观念受到工业文明冲击,各类城市文化在乡村传播。一些乡村特色民俗与优秀传统价值理念在城市文化的冲击下逐步边缘化,被视为不具备现代价值的落后产物加以摒弃,逐利观念、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错误观念影响了乡村主流价值观,对乡村居民的价值选择造成影响。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更加注重自身物质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忽视自身精神需求。对各类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更加注重其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自身价值意蕴。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带来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缺乏以及所受到的复杂价值观念的冲击,使得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价值认同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出乡村,受到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拒绝再回到乡村,大量乡村居民向城镇转移。人口空心化使得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缺失了新鲜血液,面临传承危机。一方面,乡村中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由家族传承,由于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物质利益不足,加之相应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大部分年轻人不愿再回归乡村或不愿从事这一行业,这些传统技艺甚至民族传统都可能随着传承人的减少而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当前乡村地区人口空心化严重,乡村常住居民大多为老人与孩童,不能作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力军。且由于乡村人才吸引能力较差,在内部人才缺失的状态下又未能做好人才补给工作,导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缺少主体,造成乡村文化空心化。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备受关注,传承与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乡村地域条件限制与传承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足,许多优秀乡村传统文化面临着“走出去”困难的现状。当前,一部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寻求合适的传承与创新方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但大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只能保持内容与形式的稳定,保持内部传承与延续,在创新方面存在着内容单一、形式老旧等问题,照搬照抄并不适合自身文化特征的创新方式,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助力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此外,为了迎合都市化发展采取千篇一律的创新方式,采用模式化发展方式,使得原有的乡村文化特色逐渐丧失,乡土文化与民俗风情遭到破坏,乡村文化的发展走向了既不乡土化亦不现代化的两难境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与乡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在新阶段解决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至关重要。要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为导向,探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更好发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传承与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要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要,依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改善乡村现有的价值层面问题,构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乡村价值观念体系。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处理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价值多元化问题,摒弃落后的功利化、物质化价值观念,深刻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汲取优秀思想资源并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现代化重塑,运用乡村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行宣传与弘扬,重构乡村价值体系。此外,要引导乡村居民自觉参与到乡村文化活动特别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中,不断提升乡村居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引导乡村居民树立与乡村文化相适应,与现代化发展相符合的正确文化价值观,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以健康、积极的文化形态引领乡村文化振兴。
当前,由于乡村人口空心化导致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缺失与断层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面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缺失与断层问题,要鼓励传承人积极传播传承,破除陈规,改变原有的家族传承形式,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运用摄影、录像、笔记等方式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保存,扩大传播途径,延长保留时间。其次,要充分发挥乡村居民的传承主体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与产业带动鼓励当地居民返乡就业与创业,加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宣传,培养并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激发居民的文化传承意识,自觉投身于乡村文化发展中去。最后,要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在引导乡村居民自觉参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还要着力解决文化创新引领主体缺失问题。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对口帮扶,人才引进,企业合作等方式引进社会各界文化工作者参与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发挥引领带头示范作用,带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共创共享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先要依靠乡村内部文化形式的创新。首先,要积极组织开展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文化活动,在丰富乡村居民内部文化生活的同时,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带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文化服务。其次,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前文化传承创新形式单一、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千篇一律,严重阻碍乡村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深刻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精准定位,探索适宜当地文化特色的多元融合发展模式,依托当地乡村现有条件与文化底蕴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寻找适合本地文化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最后,要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在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时要注重文化内容与形式创新,探索文旅融合、文创产品生产等产业模式,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现代审美相融合,生产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相统一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创意产品提质升级,将特色文化资源与优秀文化产品的有效融合,实现乡村文化换能。这不仅是一个传承与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在文化传承发展的同时带动就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能够不断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