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稳定粮食生产的措施探讨

2022-02-25 03:55孔德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2期
关键词:集镇播种面积种粮

李 梅,孔德新

(1.仪征市刘集镇农业农村局,江苏仪征 211407;2.国家统计局仪征调查队,江苏仪征 211400)

0 引言

“十三五”时期,仪征市刘集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启动实施三年休耕计划,以强化科技指导服务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各项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为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粮食播种面积不够稳定、种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匮乏等问题仍需重点关注。

1 刘集镇基本概况

刘集镇位于江苏省仪征市东北部,地处扬州市西郊,距仪征27 km,距扬州市中心文昌阁13 km,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利,刘集镇面积90.65 km2,耕地面积5 640 hm2,土壤为粘土与黄白土,属于北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1 024 mm,无霜期224天,适合稻麦油两季轮作。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44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8万人。

2 当前刘集镇粮食生产的现状

2.1 粮食总产波动下降

2016年以来,刘集镇粮食产量受粮食播种面积波动影响,粮食总产稳中有降。其中2017年受天气影响,小麦播种面积降幅较大,产量较上年减少1.4 t,下降30%;从2018年开始,粮食总产较为稳定,始终保持在3万t以上;继2016年和2017年两连降后,2018年粮食总产量首次出现增长,达到3.2万t;2019年再次下降,2020年又小幅回升。2020年刘集镇粮食总产量3.1万t,相比2016年减少1.0万t,下降24.9%,年均下降6.8%。从主要粮食品种来看,2020年水稻总产2.64万t,占85.2%;小麦总产2 481 t,占8%。其他大豆、薯类等仅占6.8%。

2.2 播种面积政策性调整

2020年,刘集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 066.67 hm2,较2016年的5 866.67 hm2减少1 800 hm2,下降30.6%。主要原因是刘集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贯彻“藏粮于地”战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2018年开始进行土地轮作休耕,以提升耕地地力。轮作休耕面积逐年增加,从2018年的333.33 hm2增加至2020年的800 hm2,占粮食总面积19.7%。尽管近两年刘集镇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从长期收益来看,轮作休耕政策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刘集镇粮食平均产量为488 kg/667m2,较“十二五”期间的482 kg增加6 kg,增长1.2%。其中水稻平均产量为570 kg/667m2,较“十二五”期间的560 kg增加10 kg,增长1.9%。粮食单产水平的稳步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小麦等品种不断优化以及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

2.4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期间,刘集镇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种植小麦、水稻等谷物为主。从播种面积看,虽然小麦、水稻等主要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始终稳定在93%以上,保障了粮食的绝对安全。从品种看,不断推广优良品种,扩大优质杂交籼稻的种植面积,扩大扬麦25、扬麦30等优质高产小麦的种植面积。

2.5 现代农业释放粮食生产潜力

截至2020年底,刘集镇已有各类拖拉机78台、配套农机具305台(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由2016年的65.95%增长至2020年的88.19%,年均增长5.56%。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十三五”期间,刘集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新增高标准农田386.67 hm2,推广稻田综合种养86.67 hm2。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新组建家庭农场56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释放了粮食生产潜力,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3 粮食生产存在困难和问题

3.1 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任重道远

“十三五”期间,粮食作物面积波动下滑,稳定面积面临严峻挑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业用地需求大幅增加,再加上2018年开始休耕面积逐年增加,农业用地的保障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土地租金、农资、人工等成本持续上涨,而粮食平均价格总体下滑,种粮平均收益明显下降,导致粮食种植户对种粮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3.2 农村劳动力稀缺,致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受限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加之种粮收益低下,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或就近在企业务工,从事种植的多数是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偏弱,缺乏新农业经营理念,田间生产管理粗放,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近年不断加大扶持种粮大户,但遇到干旱、大风等极端天气,大户由于经营土地多、农村雇工难等问题难以兼顾,导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受影响。调查显示,农忙期间的人均生产雇工费用,由2016年的100元涨至2020年的120元,增幅达20%。

3.3 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粮食种植结构来看,刘集镇小麦、水稻面积占粮食作物的比重始终保持在93%以上,在保障口粮安全的同时,玉米、薯类等农作物占比依然过小,种植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3.4 农业物质装备力量仍然较弱

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对与之配套的新型技术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与新形势下的要求相比,当前农机科技培训、推广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仍然缺乏,农业基础设施抗击自然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仍需不断改善。

4 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持续政策保障

积极出台促进粮食稳定生产的各项措施,严格落实促进粮食生产的地力保护、良种补贴、秸秆还田补贴等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持续巩固政策资金保障的延续性。

4.2 提高返乡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发展致富能力

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返乡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推动农业生产从农业传统方式向现代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型粮农,进一步加强粮食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引领和示范功能,带动粮食产业现代化发展,使粮食生产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方面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前提下,加快耕地流转,稳步推进规模化生产,鼓励和引导散户将耕地向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集中,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加快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优化豆类、玉米等品种的种植结构,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4 加强部门协作,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各级涉农部门密切联手,加强合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收集信息,统一调度,积极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自上而下多级响应,畅通政令,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应急指挥水平和群众自救能力,建立农业生产保障机制。

5 结语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供给,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政府一方面要出台激励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需要强化政策保障措施,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把粮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来抓,保障粮食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集镇播种面积种粮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画画就如种粮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第一次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