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逝者专注、宁静地做一件事

2022-02-25 08:45汪磊
当代工人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悟大提琴茶道

汪磊

命运决定职业

《入殓师》是一部2008年的电影,2021年10月在国内上映,“迟到”了13年。本片曾获2009年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片奖,好电影永不过时。

大提琴演奏者小林大悟加入一支管弦乐队不久,乐队就因经营惨淡被解散。小林大悟回家后向妻子美香坦白,为购买专业大提琴已大笔举债。夫妻二人不得不搬回老家,清贫度日。一天,小林大悟被报纸上一则招聘广告吸引,该公司声明其经营范围是“帮助旅行”。所谓的“帮助旅行”,实际上是“帮助死人旅行”,即入殓。受高薪吸引,为改善家境,小林大悟“稀里糊涂”地走上了成为一名入殓师的道路。

入殓师是一份特殊职业,因为与逝者近距离接触,往往受“活人”歧视,其职业生涯游离于社会边缘。相比之前受人敬仰的大提琴乐手职业,小林大悟的心理落差巨大。

东亚文化忌讳死亡。虽说死亡是人生头等大事,日常生活中却避而不谈。我们汉语有大量词汇替代“死亡”:道家用“仙逝”,佛教用“往生”,民间通常讳称“走了”。入殓师是遭避讳的一类人,该职业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不参加亲友的婚寿喜筵,不主动告知别人自己的职业,不递名片,不握手,不对访客说“你好”“再见”“一路走好”等。

如果不是为了还债,小林大悟绝不会选择这份职业。他向美香隐瞒自己的职业,正是出于担心被嫌恶的顾虑。美香终于得知丈夫的职业,当丈夫触碰她时,她惊恐地躲开,大喊:“别碰我!肮脏!”

體面与不体面

入殓师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来自文化,还有更多操作层面的困难。小林大悟的第一件工作是扮演尸体,为摄制入殓教学课程,他半裸出镜,任社长佐佐木生荣当尸体摆布。社长为小林大悟剃须时意外将其刮伤,致使他满脸鲜血地逃离。

人生百态,死状也各异,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面地离开。日本有许多孤寡老人无人送终,死的时候无人知晓,直到尸体腐烂、臭味弥漫,才被人发觉,这时就需要入殓师来善后。尸体腐烂后散发的恶臭让没有经验的小林大悟无法忍受,结束工作后,残留在身上的臭味久久不能消散,也引来旁人侧目、厌恶。小林大悟去到澡堂洗澡除臭,经营澡堂的是同学山下君的母亲。同学二人多年不见,山下君以为小林大悟还在东京演奏大提琴,他仍然选择了隐瞒。

后来,当山下君得知小林大悟的职业后,热情不再,甚至指责小林大悟:“你找个正经点儿的工作吧。”

《入殓师》的一个主题,是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任何工作,只要足够认真,做到极致,都是体面的,值得尊重的。

第一次参与入殓,小林大悟和社长迟到了5分钟,被死者亲属指责:“你们是靠死人吃饭的吧。”入殓结束后,受整个入殓过程和结果的感动,死者亲属为之前的失礼向社长和小林大悟道歉,并赠予礼物。

日本是一个很讲究仪式感的国家。仪式感是将日常行为仪式化,以赋予其意义的行为,它源自中国的礼学,在日本发扬光大。社长佐佐木生荣的入殓仪式,不同于普通丧葬公司的例行程序。他像尊重一个活人一般尊重一具尸体,更换衣服、擦拭躯体、整理妆容,无不精细入微,处处照顾死者亲属的感受。就连为尸体涂抹的口红,也是死者生前使用的。电影用小林大悟的心理语言表达了入殓仪式的意义:“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或她永恒的美丽。这要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所有的动作都如此静谧、美丽。”

澡堂老板娘突然死亡,由小林大悟亲手入殓,美香与山下君旁观。目睹了小林大悟的入殓工作后,他们消除了对入殓师职业的偏见,并代之感激和敬意。

职业鄙视链是客观存在的,也常常是不合理的。工作不分贵贱,每一个认真工作、贡献社会的人都值得被尊重。2013年,上海宝兴殡仪馆组建了一支由8位年轻人组成的入殓师团队,也许是受了本片的启发吧。

生死之上

电影的另一个主题,是生与死。入殓师需要一颗善良的心,温柔地对待每一个孤独的灵魂。小林大悟的工作对象并非死人,而是为了慰藉活人,让他们对死亡有一个更坦然的心态。死亡非但不可怕,死者还能保持最后的体面,保留为人的尊严,于是,活着的人得以更安心地活着。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虚无主义者对死亡的看法的确超脱,但他们对生的态度更悲观。享乐主义者伊壁鸠鲁的生死观更豁达:“死亡对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当我们存在时,死亡还没来到,而当我们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

在成为入殓师的过程中,小林大悟对生死的认知也在提升。他回顾自己的半生,最终从对父亲的怨恨中走出。

观众一定会被电影优美的音乐打动。本片背景音乐由配乐大师久石让谱写。小林大悟曾是一名大提琴演奏者,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适合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电影中大量用到大提琴乐曲,既舒缓了主题的沉重,又加深了主题的厚度。尤其小林大悟在广阔的草地上独奏的浪漫一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对生命和死亡的敬意,对每一个生者的关怀。

【超链接】

《遗愿清单》(2007)

老富翁爱德华·科尔在公立医院私有化改造过程中,为节省成本,不顾舆论反对,规定病房一房两床。不久,他身患癌症,不得不与老卡特同处一室。两位老人在病房中结下友谊,科尔发现了卡特的“遗愿清单”后,决定帮助卡特实现清单上的遗愿。人的一生总有太多梦想来不及实现,其中有些梦想并非遥不可及,不应等到年老力衰时才想起。

《活着》(1994)

由余华同名小说改编。地主二代福贵在近代中国历史剧烈动荡中历经磨难,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他总能忍受悲苦,百折不挠地活下去。如何面对死亡和如何面对生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本质却是一个:存在的意义。

存在主义哲学在“存在”和“本质”的问题上分为两派:“存在先于本质”和“本质先于存在”。《活着》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回答了这个问题,即“存在先于本质”。人生的意义就是活下去。活着就有希望。

《日日是好日》(2018)

女大学生典子过着漫无目标的日子,对生活陷入迷茫。经母亲介绍,典子和表姐美智子来到一间茶道教室学习茶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典子渐渐从茶道中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茶道源自中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衍生出了日本茶道。当代日本茶道比中国茶道更繁复、精细,呈现了茶师的人生态度和境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究生活的仪式感。茶道是修行,仪式是方式。

猜你喜欢
大悟大提琴茶道
大提琴之味
寻迹万里茶道
访大悟悟道茶基地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清晨醒来想起久远的事
《茶道六百年》
为谁开灯
杜普蕾和大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