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财华 龙琴英 金雪 罗雨 唐艳芳 付梅
[摘 要] 大健康战略背景下,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为健康产业相关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和挑战。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紧密对接市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创建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至关重要。贵州省正在打造职业教育强省,各部门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资源布局,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健康贵州建设,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康养目的地,给职业院校健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以贵州A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专业为例,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进行系统阐述,并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该院健康管理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为相关院校该专业的建设或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健康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7-0070-03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老年人免疫力与机体功能逐步退化,各种慢性病患病率高,因此,老年群体对健康的需求较为迫切。[1]此外,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口中仅有20%左右的人处于健康状态,有15%左右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其余6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2],其他人群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也尤为迫切。此外,我国14亿多的人口中,健康管理师的数量还不足10万人,且据预测,未来10年内,全国对健康管理师的需求将超过200万人。因此,目前贵州省的健康管理人才也难以满足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国家层面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健康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及发展,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重大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增设及扩大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的专业及招生规模”。[3]基于政策的引领,全国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但该专业在中国兴起的时间短,各大院校都在筹建或者起步阶段,探索建立适应健康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石,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贵州A职业技术学院(简称:A职院)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职业教育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要求,正着力打造健康相关专业群,于2018年开始筹建健康管理专业,2019年开始招生,作为学院新专业,该院积极调研省内外健康相关企业、行业,对接市场需求的核心职业能力,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设置和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加强企业文化培训和实践技能培养,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同时对该专业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可为健康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着力构建“核心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素养培养方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职业道德、安全与危机意识、创新思维等。同时,积极挖掘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元素,目前已在专业核心课挖掘出4门课的典型课程思政案例,其他专业课程也在持续推进,预计2022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思政元素库的建立,届时学生和教师都将便捷地从数字资源库中获得相关资源,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知识培养方面,专业带头人带领本专业所有教师打破传统的“掌握+熟悉+了解”模式的教学目标,运用布鲁姆分类法,采取“记忆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三步提升法,让学生不再对学习目标模糊不清,每次课学生都能够知道自己要记忆哪些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与技能,如何拓展知识用于实践。
在能力培养方面,人才培养方案严格以职业大典的分类、国家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标准及市场调研获取到的能力需求为依据,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分解到每门专业课和专业核心课中,同时设置与专业相关的特色课程,切实让学生每门专业课都有技能可学,也有特色拓展技能可选择。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前,集中进行职业技能综合实训,毕业前集中进行健康管理师考试辅导培训及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辅导培训,让学生毕业即可获得“1+X”证书,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二)着力打造“公共基础可共享、专业基础可融合、专业核心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提前谋划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A职院为健康管理专业构建了“公共基础课可共享、专业基础课可融通、专业核心课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共享公共基础课主要是教育部规定的相关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人际沟通与礼仪、大学语文、大学生艺术修养等;可融合专业基础课主要有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基础医学概论、中医药学概论、医学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可选择专业核心课主要有健康管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技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老年服务与健康管理、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管理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此外,结合健康产业热点及职业需求设置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医药市场营销学、医疗保险学、中医养生保健、生殖健康等。
(三)精心设计“理实结合、虚实融合”的教学体系
健康服务与管理技能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A职院根据健康产业市场调研结果,精心为健康管理专业设计了“理实结合、虚实融合”的教学体系,每门专业课均以“理论+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除基本的技能实训课外,深入挖掘每门课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相关职场礼仪、职业道德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在省内率先建成健康管理专业实训中心,设有职场礼仪指导区、静态健康监测区、心理健康与情绪评估区、客户健康情况分析区、运动与营养分析区、动态健康监测区、多功能健康教育区,引进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健康体检一体机、营养膳食分析软件等专业设施设备,为“理实结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引进了国内领先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虚拟实训软件,为相关专业课程创造了“虚实结合”教学的有利条件。
校外实习实训方面,与实习单位精准对接各实习岗位核心能力培養及校企综合考核方式,为每位学生量身制定适合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提升目标,实习期设定为8个月,有效保障了学生在各实习岗位的实践时间和技能提升需求,同时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各项权益和实践操作技能真真切切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未来发展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以及大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为职业院校培养适应本地健康产业相关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紧跟市场动态变化,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壮大既懂教育又懂市场的师资队伍,结合地域特色,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健康产业相关的高素质服务与管理人才。健康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为适应健康管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设立,未来如何培养走出校门就能快速进入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服务人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去构思和实践。
(一)打造高水平健康管理服务人才培养高地
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健康管理服务人才。坚持产教融合,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团结协作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健康管理师、社会工作者、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美学教育、现代健康体育教育。培育学生健康管理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养成爱岗敬业、严谨求实、以顾客为中心的优秀品质[4]。其次,要培养复合型健康管理服务人才。积极对接健康产业相关的最新服务标准、技能标准、团体标准以及国际较先进的行业、职业标准、技术服务规程,将标准要求的技能融入课程教学,开展“学历证书+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证+X证”的试点工作[5],构建体现产业与教学深度融合、虚拟实训与实际操作结合的健康管理专业特色课程模块,深入挖掘复合型健康管理人才的技能点,根据本校学生不同来源的特点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职业规划,因材施教,积极对接健康管理、母婴健康管理机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结构、家政服务行业等健康服务相关企业、行业,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提高该专业的职业竞争力[6-8]。
(二)打造健康管理创新服务平台
紧密对接国家、省、市大健康产业战略布局、区域健康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本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9]。与大健康相关企业共建集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活页教材开发、技术技能创新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特别是与中小微企业联合开发技术创新与健康服务平台,如人群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大众健康科普服务平台、融媒体健康服务平台、学生营养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等。与行业、企业深入开展合作交流,建设可开展健康相关产品研究与开发、健康科普服务、健康管理服务高端人才培养功能的平台,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的健康管理相关实用技术开发人才队伍,积极促进区域内知名健康行业、品牌和区域健康服务微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0]。
(三)打造高水平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群
根据区域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和学院“十四五”发展定位,围绕本省、本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结构,对接健康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链结构,不断建立并完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体制机制,促进该专业群内的教育教学设备资源和师资力量的整合,实践基地和实训设备的共建共享,发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的整体服务效能,实现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供方与需方的全方位融合[11]。校企、政校、行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修订完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各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实习实训要求等,将大健康行业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经验、行业规范等健康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双方共建共享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内教学、培训及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等。不断深化教学、教材、教法的改革创新,组建懂教学、懂行业企业管理与运营、懂政策法规、懂经济的多元化教学创新团队,探索不同专业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作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水平、高含金量的课堂,建立健全健康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协会、学会等多方合作育人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障体制机制[12]。
三、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健康产业也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健康管理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培养接地气的高层次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是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的时代课题。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应不断紧跟国家和省市健康产业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健康管理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着力培养服务于当地健康产业和提升大众健康素养的高质量健康管理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宁吉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Z/OL].国家统计局.(2021-05-11).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105/t20210519_1817693.
html.
[2]武留信.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赵宏卫,曾磊.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0,14(6):579-582.
[4]刘佳,徐亚杰,李雪璨.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6):250-251.
[5]罗银科,杜茜茜.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一体化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87-94.
[6]张颖,张秀娟,赵凌波,等.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双制结合、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4):27-29.
[7]高琳,夏国栋,李晓红.基于岗位胜任力的SPOC教学模式在健康管理专业中的教学设计[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0):1760-1762.
[8]周肖英,俞茹云,林莉莉.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现况调查及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3):130-132.
[9]张樱,应伟红,凌爱香.大健康背景下的中医健康管理需求分析与人才培养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195-196.
[10]陈会玲,杨云箐,杨建民.“双高”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理论基础和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67-70.
[11]胡瑶,周肖英.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4):11-13.
[12]李伟只.“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34-38.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