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摘 要] 大数据是指对海量、异构、分布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组织,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和处理,以达到获取有用的知识或服务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大数据技术在不断地创新与进步,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为计算机类专业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关 键 词] 大数据背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精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8-0076-03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主要分为基础理论性的内容和实践性的部分两大模块,而应用型的则是其中的一个板块。虽然大部分学校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但大多数以手工管理为主,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的共享;此外软件开发的周期较长,且缺乏一定的维护工作,导致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如界面不美观、操作不方便、资源浪费等。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大数据成了当前信息社会的主流趋势,而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对计算机类专业的精准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通过PPT、黑板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程内容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一些教师会选择忽略一些重要的环节;同时,大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无法为软件的开发提供有力的保障等。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为例,探讨其如何实现高效的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能够为其他高等师范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并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在大数据的环境下,教师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中,而不是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2)由于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较多,理论性较强,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实践,那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3)目前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比如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不齐全,缺乏必要的网络教室,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正常的课业,从而影响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要先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机类专业的课堂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进而促进其全面成长。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精准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精准教学模式的概述
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的精准教学模式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核心,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并结合“人本主义”的思想和教育观念来实现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其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2)明确好自己的课堂任务,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等一系列环节。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使每节课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还应注意,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3)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合作,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精准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精準教学模式主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在大数据时代,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课程的设置比较传统,没有充分体现出互联网思维,因此很难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上课。所以说,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将大数据的应用作为重点,并将这种理念融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来促进计算机类学科的精准化,并使之成为一项新型的专业技能。首先,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资源库,然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其次,还应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育力度,使之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环境,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
(三)建构主义的落实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结构,而不是具体的符号表征,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获取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构建起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教学体系。首先,要加强对计算机类专业教师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其次,要注重对网络的使用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来提高计算机类专业课堂的效率,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最后,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四)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精准教学的理论与创新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精准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3)课堂实践的质量;(4)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在教学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其内容和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从而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以及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其次,要注重创新,通过创新来实现计算机类专业的精准化,并将其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来对待。最后,在大数据背景下,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该门学科的教学模式,使之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科目。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较薄弱,这导致计算机的应用效果不佳,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加强对软件的开发与研究,以高效地完成任务。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精准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由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首先,要对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和把握,并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点,制订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其次,要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通过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计算机类专业的精准施教。最后,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以促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完善课程设置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而现代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的重要性和自主性,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课程内容要符合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其次,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课程设计要突出实践性,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技能。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中,可以安排一些实训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的讨论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其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精准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教师与学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二是以“云计算”为依托,构建基于云服务的教学平台,将信息资源和知识转化为可利用的生产力。三是构建基于云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将学校的硬件设备、软件环境、师资力量等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使其成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四是运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构建出更加具有实用价值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后可以随时观看微课,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练习以及作业,最终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
計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自学为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并在小组内完成任务,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的。
教师要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使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教师要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力,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从而更好地应对大数据的挑战。教师还要注重对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将所收集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数字化资料供大家使用,以便于以后开展工作。此外,由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科特点,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技能,还需要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从海量的信息中发现隐藏的有用价值,并且能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出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还需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的技巧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素养。例如在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二是基础性的实践教学。这两种合作的形式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所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且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还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联系,从而更好地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三)建设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学的关键,也是培养高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要想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与管理,需先提高计算机类专业的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一些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教师,同时也可聘请校外的专家开展讲座,让他们对计算机类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全面的了解。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让这些人员之间互相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还应积极配合好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制订合理的人才需求计划。
(四)建立专业的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薄弱的情况进行专业教学,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性、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上,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并结合课堂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
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类专业的数据库平台,并将其作为核心,以“学案导学”的形式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及时了解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来指导教师的授课过程,使他们的课后作业更加规范化,提高上课的质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其明确自身的任务以及方向,并为之提供更多的帮助;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自我控制,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五)建立科学发展的数字化管理机制
对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必须构建科学的发展机制,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能够实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需要对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确保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且还应对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与完善。另外,还可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际成绩以及应用效果等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相关的教师及同学,以便于他们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进步。此外,还要注重对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保证互联网的安全性、有效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维护管理工作,防止出现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本文在对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对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查阅,了解当前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板书课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机类专业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田晏嘉,董雁.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计算机专业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华东纸业,2021,51(6):63-65.
[2]褚爱红.浅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147-148.
[3]吴芬芬,张哲.数据驱动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精准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8):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