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高职食品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研究

2022-02-25 03:31吴晨奇宋京城高岳崔保威韩宇鹏
中国食品 2022年3期
关键词:食品类产教导师

吴晨奇 宋京城 高岳 崔保威 韩宇鹏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动了我国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必然会影响院校专业调整和优化自身专业结构。在新形势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各项文件为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以及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已在各职业院校广泛实施,既能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形式的要求,也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产教融合视角下将现代学徒制引入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产教融合视角下基于现代学徒制构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具体路径,包括注重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对接,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食品专业校内外“双导师”队伍建设,完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

一、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

食品类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是指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与行业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从而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并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现代学徒制是指高职院校根据新时代产业和行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改革教学内容等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使学校与企业都积极参与到培养现代化人才中来,形成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在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推进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产教融合提供的优质人才培养环境中,现代学徒制可以将招生与招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培养新型人才,改变了以往单纯以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立了校企师资队伍,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2.推进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高职院校应当根据产业需求调整专业,根据招工标准设置课程内容,根据生产过程开展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质量人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提供新时代所需人才。通过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建成具有高质量的食品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将产教深度融合,切实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食品类

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的构建路径

1.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基于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对接。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实训实习基地保障和专项经费支持,另一方面为高职院校及时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需求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

(1)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交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成立食品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食品行业人才需求、岗位核心能力需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其配套机制构建等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跟踪管理。同时,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引入现代学徒制培养食品类专业优秀人才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进行深度分析,调整合作策略,促进食品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顶岗实习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运行,切实有效地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2)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交流活动,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更多了解食品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在学徒制模式下,可以利用食品专业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除专业知识以外的企业知识学习,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体系、企业发展方向等内容,使学生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到企业文化内涵,促进学生更快地与企业融合在一起。同时,企业应当派专业的导师为学生传授工作实践流程、可能用到的相关管理软件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学生在企业的实际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

(3)依托产教融合优势,建立起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学徒培养的激励机制。在融入现代学徒制培育食品类专业优秀人才的过程中,必须依托产教融合的优势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对实习阶段表现突出的“学徒”给予以正式转正、购买“五险一金”以及发放奖学金等激励措施,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调动“学徒”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技能比赛为“学徒”展现自我提供机会。

总之,在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合作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服务等方面,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推动校企进一步合作,实现行业需求与人培养机制的有效对接。

2.深入分析行业岗位能力群,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要求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实施招工招生一体化制度。如何将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学徒培训完美结合,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是现代学徒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组织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为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共同育人教学的有效实施,专职院校在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各专业要组织相关企业来学校参与校企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邀请相关行业内的专家、知名人才等从多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包括企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实际需求、专业发展方向、课程体系如何更好适应职业发展需求、升级和优化教学内容、企业考核标准等,从而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及岗位需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点,达到学院及企业双方面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新时代的人才需求。

(2)基于人才培養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在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应建立起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促进现代学徒制更好地实施和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和企业要将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作为重点,罗列分析合作企业每个岗位所要求的核心能力,并开发与之相匹配的专业课程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企业岗位能力,使教学内容紧贴企业工作任务,满足企业对学生岗位能力的需求。

3.加强食品专业校内外“双导师”队伍建设。在教授学徒的过程中,企业导师和职业院校导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企业导师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实际操作,但在课程开发、人才方案制定等教学能力方面略有不足,而职业院校导师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不懂得如何在企业中操作新设备等。因此,企业导师和职业院校导师要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双导师”队伍制度,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更好开展。同时,校内导师应该进厂为学生们授课,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地辅导,并定期去企业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记录企业对人才所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新要求,使学校与企业真正结合起来,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产教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实施。

4.完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应在与企业进行深度交流和探讨的前提下,制定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一是在校期间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学生在校学习方面的考评主要通过理论考核和实践考评结合的方式来完成。二是企业实习环节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和学校通过几方面考评共同完成评定工作,考评内容包括实操成绩、工作成绩、岗位技能掌握情况和实习文本材料。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的实操成绩、岗位技能、工作成绩进行考评,企业导师全面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完成情况、与各部门协调配合情况等,从而给出学生客观的实习意见;学校导师在不定期巡查中记录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习总结、实习期间的技术成果、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等文本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以上这些评价,教师根据实习单位的鉴定意见,给出学生最终的评价分数。

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新时代下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尝试,在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入,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优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现代学徒制,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深度结合,实现学生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以及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切实有效地提升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为食品类行业培育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高职食品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研究(2019JSJG373)。

作者簡介:吴晨奇(1989-),男,汉族,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猜你喜欢
食品类产教导师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探究
工科食品类专业不同性别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比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