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茵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事业单位必须强化改革与创新,以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工作中遇到较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政府财政支持的依赖性较强,导致其市场化发展受阻,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必须从当前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增强对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视,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个单位的运转效率,降低事业单位的发展风险。财政税收工作具有专业性的特征,而且涉及不同的部门,因此在实践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应该以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全新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以强化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控制,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服务水平。
非营利性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在政府财政支持下,为社会提供多种服务,不以经营效益的提升为目标,无需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经营利润以维持事业单位的发展。除了依靠财政部门的拨款外,还可以通过机关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补助来维持日常业务的顺利实施。从资金来源途径上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工作中面临复杂性和繁琐性的困难,因此在收缴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困境。在财政补助收入和拨入经费范畴当中,都包括了政府部门的拨付支出,这也是维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主要款项,因此不属于纳税范畴。应缴纳税款类型也较多,包括了培训收入、转让不动产收入和活动收入等等。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的纳税意识不高,因此在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等税种缴纳中出现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未能体现其公益性的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对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财务管理中也会面临新的机遇及挑战。必须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事业单位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传统管理模式和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特点,要求事业单位必须积极提升财政税收管理水平,增强其可持续发展动力。只有以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为依托,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各类资源的利用率,防止在日常工作中出现浪费的问题。透明化及科学化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可以使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加稳定,增强工作规范性,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明确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风险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可靠的支持。
财政税收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特点,而且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增,也呈现出隐蔽性的特点,给工作人员造成了较大困难。在实践中缺乏规范性,会导致获取的信息数据不可靠,难以为决策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导致事业单位在发展中的风险增大。应税和免税是财政税收的基本形式,工作人员对于各个标准的了解程度不足,因此在工作中缺乏严谨性,无法在复杂的工作中保持高度专业性。比如在票据管理中未能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范和标准,容易导致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不利于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部分管理人员未能意识到财政税收工作的现实意义,对于该项工作缺乏深刻的认知,引发了账目混乱和票据失真等状况。
预算管理也是决定财政税收管理水平的关键工作,事业单位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问题,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不高,对于财务部门的依赖性较强,因此会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偏差,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编制方法和标准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未能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预算管理,因此在后续执行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事业单位面临较大的风险。其他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度不高,在预算编制中缺乏全面而可靠的信息支持,影响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在执行中的阻力较大。此外,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动态性不足,未能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以调整和优化,因此导致其精准性受到影响,实际执行情况和预期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制度是开展财政税收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但是事业单位在制度建设中的投入力度不足,也会对实际工作成效产生影响。部分制度体系的全面性及针对性不足,未能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部分制度细则予以重新考量,导致其缺乏适应性,无法为财政税收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制度建设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问题,未能意识到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导致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较多的矛盾和冲突,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其约束效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制度体系的形式化问题更加突出。对于各项工作的考核效果不佳,未能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予以约束,使得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弊端凸显,容易引起违法违规状况,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在财政税收工作中往往依赖于外部机构,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也会对实际工作成效产生影响,使得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中的缺陷增多,不符合当前事业单位的改革需求。缺乏内部管理及控制机制,对于各个部门及工作流程的监督力度较小,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监督方式存在滞后性的问题,无法起到全过程监督的作用,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实际执行状况不佳。部分事业单位未能构建专门的监督机构,因此在实践中缺乏组织性,与外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沟通交流较少,限制了监管作用的发挥。未能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公开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权,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也使得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透明性不足,容易造成税金流失的状况。
工作人员未能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在工作中无法掌握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在财政税收工作中遇到较大的阻碍。特别是在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下,仍旧局限于传统工作模式,缺乏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未能缺乏免税收入和应税收入,使得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受到影响。事业单位没有构建符合本单位发展需求的培训机制,而且培训方法和内容也具有滞后性的弊端,无法适应当前工作特点。工作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不足,对于各种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足,影响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人才缺失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无法胜任当前工作岗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合理纳税。
对于事业单位缴纳行为的全面规范和约束,是提升财政税收管理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必须明确财政税收工作的手续及流程,掌握各个环节的关键操作方法,以维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降低内外部风险。应该积极在内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每一个部门都能认识到纳税的现实意义,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其他部门的共同参与及合作交流。积极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及方针,使工作人员从自身的岗位工作做起,积极配合管理人员做好内部控制,防止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加快税收体系的构建,督促事业单位积极履行纳税义务,为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票据管理中,应该从各项经济活动的特点出发实施针对性管理,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要求,合理使用税务部门发出的发票,防止信息真实性和全面性受到影响。由专业人员负责核算工作,防止在核算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明确票据领用的流程及手续,确保各项内容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在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增进与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交流,从而在核算的过程中保持数据的真实性,防止影响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
传统财政税收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法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在信息化背景下,必须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应该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力度,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不仅能够减轻财政税收工作的压力,而且能够在第一时间收集相关数据信息,防止其时效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保障整个管理过程的透明性,解决了传统工作模式下的局限性问题。加快数据库的建设,运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实现对各类财政税收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存储、共享,在海量化数据管理中更具高效性。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分析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相较于传统管理模式而言,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满足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的要求。在信息化建设当中,应该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确保ERP等软件的功能与企业需求相符,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强化对财政税收工作的有效监督,也是降低事业单位发展风险的主要途径,因此应该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防止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应该加快专业审计部门的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及优势,也有助于增进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在编制预算方案的过程中,其他部门可以实现对财务部门的有效监督,确保预算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防止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风险。应该充分发挥领导人员的监督作用,强化对各类重要文件及资料的审核力度,严格遵循事业单位的审核流程及手续,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此外,除了要实施内部监督外,还应该通过构建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实现对财政税收工作的全程化掌控。定期公开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更应该拓展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权,通过收集公众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工作模式和方法。
预算管理也是财政税收管理中的基本内容,应该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预算方案并对其执行情况实施控制,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和谐发展。以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为目标,强化对预算编制过程的全面控制,明确财务部门的核心地位,同时也要与其他部门做好密切沟通,在预算编制中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增强预算方案的可行性和针对性,防止出现盲目性的问题。部分预算项目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而且涉及的内容十分繁杂,因此应该明确各类因素的影响特点,采取分阶段和分级控制的方式,为预算编制人员提供可靠的支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该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总结和反思,实现对预算的科学调整,为后续工作奠定可靠保障,确保预算执行效果与预期目标相符,增强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能力。
制度体系的建设及完善,也是开展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关键点,应该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了解各项制度的执行效果及影响因素,以便在制度改革中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在制度建设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防止制度滞后性问题对财政税收工作产生影响。关注票据收集和整理工作,以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防止操作不当而引发票据失真问题。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针对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实施物质和精神激励,为全体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而针对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的人员则应该实施惩罚,提高其重视程度和工作积极性。规章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实际工作需求加以调节,确保制度的良好实施效果。建立责任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做好密切配合,防止责任推诿而造成较大的风险。针对制度执行状况进行评估,以便在制度改革中获得可靠的信息支持,防止出现随意性的问题。
财政税收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因此在新时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才能为事业单位创造可靠的人才保障。应该加大在人员培训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也能够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明确培训方法及内容,使员工能够更加系统化的学习先进理念和技能,认识到财政税收工作的新特点及新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深入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工作中避免出现违法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通过专题讲座和案例教学等方式,满足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需求,使其整体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财政税收工作中展现出强大的专业性。增进不同部门人员的交流沟通,了解财政税收工作中的问题及原因,在制度建设和改革中更具针对性。此外,还应该引入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优化当前工作队伍结构,增强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加强对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和工资挂钩,避免造成形式化问题。
财政税收工作是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不断提升财政税收管理水平,才能促进本单位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各部门的高效运转,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但是,由于规范性不足、预算管理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缺失和人员素养不高等问题的存在,也会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产生不良影响,限制了单位的改革发展进程。为此,应该通过规范缴纳行为、引入信息技术、构建监督机制、强化预算管理、完善制度体系和提升人员素养等途径,逐步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体现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性,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