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彩明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犹如一首跌宕起伏的雄浑史诗,经过时光的淬炼与历史长河的淘沥,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璀璨夺目,它是中华儿女的动力之源,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命脉。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并在时代发展中拥有更为深厚的底蕴。走进新时代,呼唤民族自信,呼唤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历史使命。而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对艺术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摄影艺术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每一件摄影作品既富有一定的情感,又富有鲜活的生命力,绽放着独有风姿。但不难看出,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是时代的“写真”,无不闪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文明产物,经历了千年的思想、文化以及历史长河的淘沥,最终形成了精神支撑,也成为一种灵感之源,而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与现代艺术结合促进了传统艺术的发展。摄影艺术作为现代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这其中,优秀的摄影作品应凸显主流文化,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展现出中国摄影艺术的风采与特色。但从现实的一些摄影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摄影师将其视野放置于特定的人与世界以及情景之上。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常会忽略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渗透。有些摄影师会错误地认为西方文化与摄影艺术的融合更加高端与时尚,是一种突破地域限制与世界接轨的表现。殊不知,缺乏民族文化灵气的作品就像是一个“扁平面”,咀嚼起来毫无意蕴。因此,拥有这种想法的一部分摄影师要尽快转变这个偏差思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凸显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丰富艺术的宝库,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并独领风骚。
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成为社会不断发展、祖国昌盛、民族复兴的巨大精神推动力。只有坚守住这一“根文化”,才能实现祖国的富强以及民族的复兴,才能让生活更幸福。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扎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使其更具有时代的光芒。为此,现代摄影艺术要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高度的融合,通过汲取丰厚的精神底蕴,再经过思想上的沉淀,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摄影作品既需要守正创新,即与优秀文化相融合,不断创新发展,同时又要兼容并蓄,尤其与非主流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进行融合。采取多元化拍摄手段,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将中国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实现文化与理念的深度融合。唯有如此,摄影艺术才能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且促进祖国发展、民族复兴的新坦途。
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与摄影,通过比较发现二者在艺术表现中有很多共通之处。其一,绘画与摄影都属于一种平面艺术展现形式,将一些运动的或立体的人、事物、景色加以表述,借助定格方式展示出来。其二,一定环境之下,绘画与摄影都是将三维实物进行二维艺术转化,其中融合和渗透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借助最终的作品不断加以转化和展示,为人们带来更为情感相通的文化体验,带来或赏心悦目、或震撼心灵的艺术冲击力。其三是绘画中的创作手法——写实,也与摄影艺术最相近。有着同样艺术关联性的写实绘画是借助某一瞬间、某一时刻的视觉还原,即兴发挥,对这一“瞬间”与“视觉”进行还原与表达,能够体现真实,也就是还原现实,这与摄影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写意绘画上,其内容是通过对一些突出现实进行意境美化。与摄影艺术相比,表面上看其意图有较大的差别,在实际的表达中,现代摄影作品的创意是凭借创造者的努力将写意绘画与摄影技术关联起来,使摄影艺术这种现代化艺术形式在记录现实的同时,也借助富有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构思,对生命、劳动、自然以及宇宙中所蕴含的美进行弘扬,使整个摄影艺术向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展与进阶。中国绘画艺术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也体现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其融合的过程中。而通过学习研究也能够发现,在摄影艺术中有大量鲜明且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元素得到应用,而且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对绘画表现手段进行了强烈展现。可以说,这是在中国绘画艺术元素的作用之下,摄影艺术以超出认知的美好意境,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历史之下所沉淀的哲学以及文化思想。中国传统青花瓷元素的应用与展示,唐、宋、元、明、清历代朝服元素的应用与展示,各地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民族建筑元素的应用与展示,无不是借助现代摄影艺术的思想加以表达。中国绘画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手法便是利用黑白灰创造意境展现山水画作品。在摄影过程中采用层叠的表达方式对人、物以及山水的浑厚与凝重加以表达,为简单的色彩赋予不凡的表达。而摄影艺术的黑白照片也有异曲同工之效,能表达中华儿女对山水特有的思想与情感,颜色看似单一、枯燥,但是通过晕染以及色彩的协调处理,还原了山水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关联,突出了整幅画的自然与和谐之美,这同样也是摄影艺术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一个重要表现。被誉为开创了中国画意摄影先河的郎静山,他的摄影作品集锦以及影画合璧已成为现代中国摄影的重要流派之一。例如,《湖山揽胜》中的摄影作品,体现了对中国画在摄影技术上的一种创新。该作品采用了中国画的构图方式,有远有近,有山水、人物、奇石、松鼠、村落、湖边倒影,体现了中国画的意境,显然,这幅摄影作品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亭台楼阁雕栏玉砌、宫殿城池气势磅礴、乡村民居祥和宁静……梁枋构件独具匠心,门窗样式丰富多彩,砖雕艺术栩栩如生,装饰之道精巧自然,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通过一幅幅精彩的摄影作品使受众领略古建筑的魅力。在传统文化元素中最鲜明、最直接的一种展现载体便是建筑元素,通过对大量传统建筑的观察,会发现这些古朴建筑蕴含深厚的文化,无声地展示着其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同样也表达了民族的审美以及时代的审美。与地方民族审美要素进行融合,必然渗透了这个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文化。基于这一背景,对现代的摄影作品进行审视,也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奥秘,那就是不少摄影者希望借助国际化的元素,对作品加以展示,但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之中,始终注重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相互融合。以突出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艺术元素,不断进行再次利用、分解以及组合,将蕴含华夏风格的元素,融入摄影作品的构图之中。借助轮廓放大手段放大、变形建筑物上包含的文化元素,呈现特定的情景。
摄影师利用拍摄技术“再现”传统建筑物中雕梁画栋的色彩搭配,借以唤醒公众的情感与心理。这些摄影作品同样成为时代的“行走”记录仪,成为特定的场景符号,定格于艺术的海洋,并展现了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说,传统建筑文化与摄影艺术的渗透与融合,能够使摄影艺术通过再次诠释与挖掘传统习俗与生活元素,结合不同背景下的文化对鲜明的民族特色进行放大,并加以勾勒,站在传承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不断地提高摄影作品的影响力、感染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摄影作品在不断提升内在文化表达效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商业化,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在拍摄商业化的广告作品中,摄影者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一定的布局以及构图,独树一帜,凸显个性化的特色,借助传统文化更好地介绍商品,同时不断提升摄影技术。例如在某花生油摄影广告的策划中,融入一定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用古法木榨工艺压榨,通过这种形式的表达与宣传,反映出这个厂家生产的花生油正宗地道、工艺精湛、品质优良、古香古色,也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包含“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内涵,将其渗透于影视作品的文化、语言、符号中,能让人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在摄影作品中更好地融合和应用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受众。摄影者要认真沉淀,深入思考、理解,做到融会贯通。在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中,运用这个方法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不少公益类摄影宣传作品的制作中融入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力求通过公益广告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展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书法作品、古筝弹奏、名胜古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强劲的生命力,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界。通过平面描述以及拍摄,既能丰富摄影方式,又能不断提升作品的内涵与深度,为受众带来深刻的体验,更与人们的心灵相贴近,有利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很多公益类摄影宣传作品中,宣传书法、古代乐器等,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身影。一些摄影作品极富时代性与时尚性,同样通过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加深情感内涵,使受众得到熏陶与启迪,在这个过程中使摄影理念与设计初衷得到有效的展现。例如,在一种饮料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将现代饮料与传统窗花、剪纸联系起来进行设计,在静态中突出和谐与冲击之美,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同时又宣传了现代饮食理念。在这个创意的渗透下,摄影作品拥有健康向上、内蕴丰厚的文化内容,这种平面摄影艺术内蕴深厚、古色古香且多姿多彩。无论是商业摄影还是公益摄影,在作品的表达中都应用和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无形中深化了作品的内蕴,增强了受众的体验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家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注重简洁性以及平民化,这为优秀摄影作品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不少人喜欢在旅游过程中随手拿起手机拍摄,将自己的美好经历记录下来,定格于生命的旅程中。一些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群众产生强烈的摄影意愿,积极参与摄影活动,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享受。一些摄影爱好者在创造过程中逐步将这个爱好转化为动力,积极创造优秀作品,反哺社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一些地方积极组织群众摄影活动,让摄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将摄影艺术的基因融入乡村发展中,通过艺术之美来唤醒沉睡的乡民,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摄影艺术借助直观生动的视觉语言讲述一个个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乡村发展故事、典型致富人物,推动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等。“互联网+”时代下,精心创造的乡村振兴专题作品,通过丰富的内容以及创新的形式,实现了网络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借助新媒体持续发展乡村传统文化,使得社会公众能全面认识我国的乡村文化,通过摄影、传统文化与多媒体联合的传播模式,提升乡村文化的传播力,使摄影作品更能体现时代感,成为服务于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利载体。
总之,摄影艺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既要理性,又要感性,通过意境交融,思想与理念交融,在方寸之间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新姿,也让艺术作品更具有震撼效果。摄影在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摄影艺术之中,创造者借助画面来表达心声,表达内涵,表达思想,也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铸魂”的价值,进而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摄影者,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要充分认识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整合、提炼,提高摄影作品的精神内涵与高度,展现艺术价值,运用摄影作品独有的魅力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承与发扬,为社会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