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帅平 诸暨市干部人事档案信息中心
事业单位运营效率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同时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也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在新时代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开展绩效工资改革。通过此类方式,使职工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减少消极怠工问题出现的概率,从根源层面强化事业单位运营效率,为社会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通过对绩效工资改革实施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导致相关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进而为解决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具有帮助事业单位实现理想发展目标的重要研究价值。
事业单位绩效工作改革是新时代激发职工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能够将职工的工作绩效情况与考核流程相关联,在相关数据支持下,设定薪酬以及待遇条件,来促进职工积极参与工作的积极性,达到激发事业单位运营活力的目标。绩效工资的实际考核内容与职工工作性质存在密切关联,其能够将劳动工作强度、技术水平以及责任大小纳入考量范围,有利于提高评定流程的综合性,可以在数据支持下,最终实现薪酬待遇的科学转变目标[1]。
通过积极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还可以强化职工积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参与到工作中,最终达到提高事业单位运营效益的理想目标。同时,绩效工资改革还可以显著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稳定性,有利于推动相关制度向现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减少违规问题出现的概率,为事业单位完善收入分配条件提供重要支持[2]。因此,需要重视绩效工资改革的意义,确保其能够得到正确实施,为事业单位未来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受到诸多条件影响,经常会遇到一些执行难点或部署问题。这些负面因素会削弱绩效工资改革效果,不利于相关制度正常落实,有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目前部分事业单位所推行的绩效工资制度,对于职工的激励作用实质上较为有限。以我市为例,绩效工资改革后,不同类型单位绩效工资上浮比例不同,上浮20%、30%、50%、100%不等,单位内部分配结合实际进行二次分配。一些职工在经过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后,薪酬待遇不仅没有显著提升,反而还出现了下降趋势。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较为复杂,与收入分配、工作特性以及职工本人技术素养存在密切关联[3]。在改革制度无法发挥激励作用的情况下,职工工作的热情与主动性会大幅下降,容易导致事业单位人才流失率增加,不利于实现未来平稳、持续的经营目标。因此,需要重视激励作用缺乏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确保改革能够在理想条件下展开,使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显著激发。
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工资改革,需要在人力社会保障、地方财政以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共同完成岗位薪酬细则的制定。在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地区物价,同时结合实际消费水平以及区域经济条件进行分析,确保薪酬细则能够符合职工工作需求,并为人才引进等工作提供支持[4]。但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开展的绩效工资改革,前期科学调研考察工作较欠缺,导致相关薪酬待遇制定缺乏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绩效改革虽然能够正常完成,但职工岗位与薪资却容易出现不匹配问题,最终影响制度实际激励效果,严重削弱事业单位改革可靠性。除此之外,一部分事业单位对于绩效工资的细则考虑缺乏多元化,仅凭借数条特定的共性评判标准,便完成了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确定工作。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缩减工资开支,但却容易损害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最终造成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
绩效工资改革对细则科学性、合理性的重视程度较高,但仅具备两种特性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单一的绩效工资方案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实行,但从长期、整体角度分析,绩效工资缺乏调整灵活性、多样性仍然会损害职工认同感,最终削弱实际工作效果,不利于绩效改革优秀成果的落实[5]。例如,一部分单位对于某项工作制定了详尽的绩效方案,但却忽略了预留灵活调整空间以及多样化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经过相关岗位的劳动强度或技术水平要求可能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绩效工资方案过时,无法有效激发该岗位职工积极性,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效率造成负面影响[6]。
绩效评价机制是否切实发挥作用对于职工积极性而言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相关改革工作需要确保实施科学、可靠,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受限于历史发展因素以及管理需求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仍然存在流于表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绩效考核工作无法达到理想执行效果,不能有效激发职工主观积极性,绩效工资改革自然也不能实现优秀的应用目标。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已经推行了绩效考核体系,但其指标存在过于硬性、单一的问题。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职工积极性,但却容易导致考核结果缺乏客观性与规范性,不利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7]。同时,大部分单位的绩效评价机制均存在较为传统的问题,其对于基础工作指标较为重视,对间接指标考量力度却存在不足的现象。这一问题可能会导致职工出现负面心理,最终削弱绩效考核效果,导致绩效工资改革质量下降,无法达到最佳应用目标。
除此之外,绩效考核体系的量化标准处理难度较高,容易出现错漏或不合理的问题。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事业单位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同时职工岗位类型繁杂,工作性质又带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性特征。这些综合因素对绩效考核体系量化标准处理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容易导致制定合理性下降以及执行脱节等问题出现。作为职工个体,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量化标准信息往往难以全面掌握,如岗位基础工作量、难易程度、效率等。这些复杂的指标不仅无法激发职工积极性,反而会增加其畏难心理,最终对绩效评价机制实施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后续绩效工资改革的正常开展[8]。同时,绩效评价标准对于把握力度也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制定了量化评价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考核流程可能会受到人员立场以及认知的影响,最终导致评价结果不合理,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损害。因此,需要重视职工绩效考核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确保其能够得到针对性处理,为未来进一步开展绩效工资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事业单位对于绩效工资改革的宣传普遍存在力度不足、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改革宣传对于制度体系的升级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使职工做好相关心理准备,进一步增幅绩效考核改革实施效果,为后续事业单位开展其它工作提供重要支持。目前,大部分单位在开展改革工作时,均存在宣传力度较低、细则阐释模糊等问题。在这些因素影响下,职工可能无法意识到岗位工资绩效考核所代表的重要含义,同时对机制作用与价值了解不到位,最终影响改革实施效果,不利于事业单位实现降本增效的理想的目标[9]。因此,需要重视改革宣传工作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力,确保相关改革能够在理想条件下实施,为绩效工资改革流程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确保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能够达到理想执行目标,应当从激励机制角度入手,设置科学、有效的部署细则,确保职工能够得到充分引导,为提高工作效率与积极性提供重要助力。在实践工作中,事业单位应当充分考量发展情况与未来战略,并结合职工岗位特性与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对绩效工资存在影响的因素。通过将相关因素整合至激励体系内,可以帮助职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并了解未来发展方向,进而实现理想激励目标,有效降低消极怠工问题出现的概率。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当探索多样化的激励体系,改变传统激励方案过于单一的局面,确保职工能够得到充分激励,为应对未来单位发展夯实基础条件。
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应当针对内部岗位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各岗位职责能够得到妥善规划,减少不规范问题出现的概率。科学的岗位设计属于绩效工资改革开展的基础,若岗位本身不存在发展价值,则绩效工资制度也无从谈起。因此,事业单位应当积极结合岗位工作特性与实际发展情况,对其职能与职责进行科学规划。结合相关信息,展开职工基础评估,使在岗人员能够明确自身职责,积极配合绩效工资改革标准,探索未来单位发展方向[10]。同时,单位还需要将岗位工作与绩效工资整合,使职工能够以相关条件为基础,明确工资构成与提升方式,确保按劳分配的理念能够深入职工心中,为未来进一步开展绩效工资改革提供基础条件。
动态化工资调整属于增强绩效工资改革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过于单一且死板的工资制度,容易影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事业单位持续、平稳的发展。因此,绩效工资改革应当从动态化工资调整入手,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基础方案进行灵活调整,使其能够符合现实情况条件,为激发职工积极性打下坚实基础。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动态调整方案应当首先满足职工日常消费需求,并在绩效奖励方面注重改善个体生活质量。通过依据此类原则进行处理,能够在减少单位人事成本的前提下,动态灵活地调整目标。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当加强平衡调整,确保工资制度能够与时俱进,减少不合理问题出现概率,为职工确立未来发展方向提供重要支持。
绩效考核体系属于工资改革的基础条件之一,失衡的考核方案不仅无助于相关改革进行,还容易导致职工对单位发展失去信心,最终造成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因此,事业单位应当从绩效考核体系入手,确保相关细则能够达到科学、合理的目标,减少工资改革机制实施问题出现概率。在实践工作中,事业单位应当综合分析各部门人员工作习惯特征,并结合资源分配情况,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科学调整。通过此类方式,确保职工劳动成果能够得到充分尊重,并将其业绩指标整合至绩效考核结果内,为后续工资体系改革提供重要参考。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还应当从创新视角分析,适当增加绩效评价内容并拓展其覆盖维度[11]。通过此类方式,创设具有多元化特征的考核体系,使职工岗位权利与义务能够得到充分明确,为后续全员参与绩效考核评价流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能够为工资与待遇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效率提升,为创设正向考核循环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当解决考核主体存在的单一问题,确保绩效评估能够从全面、客观的角度实施,使结果可靠性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在实践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安排多个层级的考核人员进行处理,使被考核方的指标能够得到综合评价。通过此类方式,减少绩效工资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一刀切”问题。同时,为确保绩效评估能够获得客观成果,还可以对考核人员进行筛选,确保其符合工作技术需求,减少“外行干预内行”情况出现可能性。在职工考核阶段,可以采用领导评价、职工互评以及打分等多项措施进行处理。通过此类方式,使获取的数据客观性能够得到提升,减少工资考核结果不合理问题出现概率,为绩效工资改革的妥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绩效工资改革宣传对于其实施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避免宣传问题影响实际推进可靠性,事业单位应当从基层入手,采取科学、有力的宣传措施,使相关精神能够渗透到业务的各个方面,为基层职工认识、了解绩效工资改革提供重要支持。在实践工作中,事业单位应当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改革宣传工作,同时利用新媒体渠道,如内部公众号、内部微博等,拓展绩效工资改革的宣传覆盖面。事业单位还应当积极安排监督人员,定期检查宣传工作是否正常进行。若发现有待改进的地方或存在遗漏问题,则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宣传出现风险因素,导致后续机制实施效果不理想。事业单位评定团队应当及时转变观念,从客观角度对职工展开评定。在这一流程中,可以通过实地调研方式,收集职工对于绩效工资改革的意见。相关途径可以包括互联网问卷、匿名投票等,确保职工隐私能够得到充分保护。通过收集必要信息,可以使绩效工资改革体系得到有效改进,有利于减少不合理问题出现的概率,实现理想执行目标。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工作宣传,使职工能够转变原本思想,将自身待遇与工作绩效挂钩。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个体主观能动性,使职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减少消极怠工问题出现可能性。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以坚持不懈的态度进行改革宣传,避免职工产生相关制度无法持久推行的错误认知。通过此类方式,使事业单位工作团队能够产生绩效工资改革共识,为后续进一步展开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于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管理层应当明确当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改革效果能够达到理想标准,为应对未来市场挑战夯实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