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子丰
相比纸质发票,电子发票样式更加简洁,使用更加便捷,远程交付更高效,降低了纳税人的发票管理成本,避免发票丢失和损毁的风险。同时,也解决了纸质发票存在的诸多问题。但目前,电子发票和纸质发票、非定额发票和定额发票混合使用,给发票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也给会计信息化进程带来了阻力。
本文从财务会计信息化和税收征管现代化角度出发,分析集团企业内部发票数字化的背景和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的建议。
税收征管改革的要求2021年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写到,“到2025年,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功能强大的智慧税务,形成国内一流的智能化行政应用系统”。《意见》在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方面提出了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稳步实施发票电子化改革、深化税收大数据共享应用。这不仅是对税收征管方的要求,也体现了税收缴纳企业报税、纳税等流程变化的趋势。
优化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精神,会计信息化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之一。财政部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指出,会计信息化工作主要目的是应用会计数据标准、推进会计数字化转型,支撑会计职能拓展,助力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这与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的要求不谋而合。过去几年,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业财融合程度逐步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应用,电子会计资料逐步推广。这有力促进了会计信息的深度应用。但从实务操作和基层经验看来,会计信息化是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现有会计信息化水平距离财政部的目标,以及数字经济联动实体经济发展需求还有很大距离。
业财融合的需要从业务部门的角度看,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有经营思维和风险意识,要清晰地认识到开展业务旨在为公司创造价值,并尽可能规避风险;从财务部门的角度看,要深入业务活动,特别是将财务管理前移到业务前端,通过对数据的预测和分析,反馈给业务部门及决策层,使企业的管理决策更科学,并精准把握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和潜在风险点。对于财务管理部门来说,业财融合的核心是“跳出财务看财务”,实现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其实,业财本身就是一体的,只是当下财务数据无法对业务数据进行实时反映,弱化了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作用,导致业务和财务部门目标的不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双方数据没有打通。
发票是业务活动发生和存在的证明与依据,而财务则是业务和税务之间的媒介,发票用财务的语言表达业务的活动。在一体化平台上,财务和业务数据打通,能进一步提升企业业务预测与控制能力,降低经营风险,提升效率。
降本增效的需要目前,大部分集团企业的业务—财务—税务数据尚未打通,造成财务人员效率低下,机械化流程较多,财务风险增加,工作质量不高。从企业内部发票管理来说,普通电子发票存在重复报账的可能性。财务人员花费大量精力保存电子发票数据,程序繁琐且和财务系统分离;从企业外部来说,开票软件无法自动导入业务数据实现智能开票、收到的发票无法实时确认其真实性、报税数据复杂……这些都是当下发票管理的短板。而且即使财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依旧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工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一是进项税认证操作繁琐。目前,财务系统和增值税综合服务平台没有对接,导致每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进项税勾选认证。当认证发票数量较少时,需逐笔手工输入发票号码查询勾选;发票数量较多时,虽可把事先整理好的发票信息录入电子表格,再批量导入进行勾选,但仍旧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而部分企业选择依靠装备扫描发票二维码信息,进行勾选,但效率依旧不高。
二是税务开票和财务及业务系统没有对接。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准确区分当期销售收入中已开和未开票金额,其明细需要办税人员手动输入并进行人工计算。同时,开票人员在开具发票时,只能手动输入货物的品种和规格,工作量较大。
存在财务风险一是存在电子普票重复报账风险。电子普票不需要通过增值税综合服务平台认证,财务系统也没有电子发票专用识别功能,可以重复上传及打印。财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防不胜防,容易造成重复报账的风险。
二是不合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提醒迟滞。在筛选认证当期所属发票数据时,须在认证前确认已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电子发票原件,并已在NC系统中做账。但对于不合规或者异常状态下的专票,在勾选认证时才能查出问题,导致税务风险增加。
三是特殊发票存在识别漏洞。定额和手工发票在财务报销资料中并不少见。这两类发票虽然在税控系统内可查询真假,但其业务活动记载的真实性无法有效认证,存在虚报风险。
财务归档风险和漏洞目前,财务系统的发票,主要是通过上传电子版,打印纸质发票,作为报销附件相结合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单个报销单和凭证电子发票材料是比较齐全的。但是发票归集、整理、归档尚未有相应的要求和流程,会对财务档案管理带来风险和漏洞。
录入电子发票关键识别信息在现有的模式下,电子发票报销仅需上传发票电子格式文件,不需要录入其金额、发票号等“身份”信息。这样的电子发票在系统中没有唯一性和独有性。在录入电子发票关键识别信息后,电子发票相当于有了“身份证号码”,这就大大降低了利用电子发票重复报账的风险。同时,关键识别信息的录入也拓宽了信息共享渠道,有利于税控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整合。
建立共享“发票池”发票不仅仅单纯地用于财务报销。其开具、流转、归档反应了业务流程的真实性、合法性和连贯性。业务是资金流的开端,财务是资金流的末端。从这种角度来说,建立财务与业务共有的发票池对推动业财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发票池类似数据中台,收纳企业开具和收到的发票,包括但不限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和电子发票。不论是财务还是业务部门都可以从中调取数据,这对于识别已开与未开票销售收入、发票的收集和归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