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宇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83)
互联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当前现状,宣传和推广农业机械设备、新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率提升。并且有效推动农产品销售,实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进而使农民实现增收,农业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1]。
“互联网+”即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之间的结合,形成全新社会形态。“互联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设计方面:首先,跨界融合。“互联网+”中的+便体现出了跨界,在跨界基础上,才能形成坚实创新基础,研发向产业化发展路径方能更为垂直。其次,创新驱动。当前时代正处于动态性变化状态,粗放资源驱动增长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需进行创新驱动。互联网受其自身特质影响,能够为求变创造良好条件,有效展开创新。再次,重树结构。互联网将经济、社会、文化、地缘等多种结构打破,话语权、议事规则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开放生态。实现创新、跨境融合过程中,需进行生态优化,其中包括外部生态以及内生态,推动生态融合[2]。“互联网+”当中,生态属于十分重要的特征,生态自身便具有开放性。除此之外,“互联网+”具有连接一切和尊重人性的特征。连接具有层次性,连接价值具有差异性。同时人性是促进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根本性力量。
“互联网+”背景下,能够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农业生产模式升级。农业生产中,需将农产品市场作为基本导向,结合互联网,增强农业生产和销售市场之间的适应性,推动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特征明显,结合互联网平台,用户能够便捷查询、分析与农业相关的信息资料,其中包括价格、产量等,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同时互联网由于综合性特征明显,因此用户能够结合互联网内容具有的范围广泛特点,分析农业全新发展趋势,了解农产品整体发展方向,进而使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优化获得充分支持[3]。最后,由于互联网具有创新性特征,因此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基于互联网平台,可以获取最新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结合生产需求科学选择发展路径,加强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整体来讲,“互联网+”在农业经济中的运用,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互联网+”能够使农业生产获得充分的技术支持,确保农户处于生产各阶段均能比较及时的了解农业经营动态、生产动态,并且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成本、时间的节约[4]。在互联网中可以详细了解农业设备、技术,促进农业生产信息化的实现,推动农业生产的简化,同时使农产品流通速度明显加快,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
农业经济当前整体发展较为迅速,主要通过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新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但并不是单纯结合投入资本便能推动农业发展。“互联网+”背景下,智能机械设备的运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5]。并且可以实现对大气、土质的检测,进而使农业种植中选择比较合适的农作物,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以及农业进行转型升级。
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属于发展主体,但是农民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对于互联网技术了解的并不多,难以将互联网和农业经济有效结合在一起[6]。生产中,未能充分运用互联网具有的信息资源优势,销售中,仍然运用比较传统的销售方式,这对于互联网的普及会形成一定阻碍。
处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属于其主要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农业网络实现全面性、规范性覆盖,加强农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就农村当前发展现状来讲,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很多农民家中不具备电脑、宽带等,并且农民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了解并不多。同时农村地区的信息网络设施比较落后,面临着比较艰巨的网络任务,这对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整体发展会产生较大不良影响。
农业生产中互联网技术在运用时,正式生产之前,需要获得大量信息,将信息作为基础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时结合互联网和农资商之间展开精准对接,科学选择农产品基本销售路径[7]。但是当前农产品整体生产中,产业对接相对不足,产业链存在未能实现精准对接问题,导致农产品运输存在不及时问题,并且整体产量较小,这对于农业经济发展与效益会产生不良影响。
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获得产业迅速发展,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就需要获得人才的支持[8]。但是当前农村地区互联网方面的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相对匮乏问题比较突出,精通互联网人才比较少,导致农业经济整体发展受到的影响比较大。
在农村地区当前并未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导致农村地区在农业技术方面并未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获得提升,仍运用比较传统的生产模式,物力、人力资源并未获得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存在较大不足,其中主要体现在使用的生产模式比较单一。
农产品销售过程中,营销渠道主体为小型小户,农产品经营分布在零散农户中,大市场、小生产形成了特色性农产品销售。从表面上来讲,散户经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营的灵活性以及积极性[9]。但是这种销售模式对于市场控制和市场实现良性发展比较不利,消费者往往在购买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并且农民在销售农产品时也会存在局限。
农产品电商迅速发展过程中,农村快递服务明显增长,但是由于经营成本比较高,而收入较低,多数快递公司网点仅设置在街镇,并未实现全面覆盖,农村购物、邮寄需通过网点实现,最后一公里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在乡镇地区,物流设备往往比较落后,经营条件并未达标,导致物流发展面临一定窘境。除此之外,农村地区缺少冷链物流技术,农产品运输时会产生较大损耗,难以实现保鲜,造成农户的经济压力、心理压力比较大。
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想使生产水平获得明显提升,就需要注重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民转变成新型农民,不断提升知识水平,结合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转变农业生产面临的困境。以往多数农民知识水平不高,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需加强对互联网优势的运用,积极学习互联网知识[10]。在此过程中,可以构建互联网平台,组织农民在网络中进行交流、学习,并且对生产经验进行分享,有效推广农业生产知识、生产技术。同时可以建立农民培训小组,由专家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系统向农民知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强化农民对于农业整体发展趋势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农民“互联网+”思想意识,提升农业生产整体水平。
当前我国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水平明显提升,这对于传统行业的不断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成为了当前社会整体发展主旋律,农业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全新时代。农业生产在品质上、效率上要想获得比较充分的保证,就需要注重农业生产中先进科技的运用。信息技术和农业发展之间的结合,能够使农业获得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加农业在经济主体中的比重[11]。因此农业生产中,应注重互联网的运用,推动通信设备的完善构建,建立农村客户端,尽量使每户农民家中都接入互联网,使用户获得较好网络环境。同时需优化互联网平台环境,简化繁琐机制,促进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为农民进行便捷操作提供便利,进而使农民在运用互联网时可以即时、准确获得信息,并保证农业信息传输时的可靠性。
农业经济当前在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出现的产业链断裂情况比较严重,导致农业整体发展受到了较大不良影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对于具有前景的农业或者是发展区域进行扶持,推动农业整体发展。当前农业生产之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大数据缺少完善性,这就需要针对当前信息平台进行完善,积极收集农业生产数据,进而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农业生产中主要问题便为物流运输,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构建独立物流运输模式,结合此种形式推动产业内部进行对接,保证农产品在安全、迅速地状态下运输[12]。除此之外,农产品销售工作也十分重要,关系农户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需加强农产品宣传工作,合理进行农产品包装。并且重视售后服务的开展,针对当前农产品对接工作进行优化,这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较为有利。展开对接时,需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确保各个环节可以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促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将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经济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农业经济进行发展过程中,人才匮乏问题要想获得有效解决,就需要注重对互联网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吸收,给予互联网人才具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并且政府需制定帮扶政策,为农村输送优质互联网人才。除此之外,需强化对于互联网人才的整体培养力度,推动互联网方面人才培养的有效落实,建立互联网培训基地,为互联网方面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最后,可以结合产、学、研形式,加强农业经济和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对接,发挥专家、科学机构的力量,优化农产品品类,进而使农产品生产各环节获得比较充分的科技支撑,推动农业经济更好发展。
农业传统生产模式中,主要运用粗放性方式,投入了较多的财力、人力以及物力,并且农业生产往往会受客观天气所影响,在某一环节发生问题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生产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农药、化肥等农业物资产生,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但是在粗放生产理念的影响下,资源会出现一定浪费问题,农业生产效益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能够促进生产技术进行革新。就物联网来讲,将其运用在农业生产当中,可以彻底改变农业生产现状,如互联网和GPS技术、红外传感器之间的结合,可以设置全面、精准生产辅助系统,针对农作物生产进行随时监测,收集精准农业信息,详细对作物生长趋势、环境进行分析。对于长势相对较差地块,运用多样方式促进作物生长环境以及地块质量改善,为作物实现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就信息采集器来讲,能够随时对土壤肥力、湿度进行分析,掌握温度、光照、病虫害、气候等信息。在了解信息情况下,能够及时针对生产方案做出调整,促进智能化管理的实现,提升农业整体生产效益。同时运用物联网,可以追根溯源农产品,有利于针对食品卫生进行安全管理,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均能展开信息标注,详细记录各环节具体情况,为消费者查询提供便利。物联网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可追溯性,也能使安全管理获得比较全面的保障。
互联网时代中,人们消费时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方式,农产品传统消费主要结合线下市场实现,在销售渠道方面比较有限,农产品在很多时候都会发生滞销现象,导致农民出现损失。在互联网影响下,电子商务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加强对互联网优势的运用,能够使农产品在销售范围上获得明显拓展,转变传统销售模式,加强农业和电子商务之间的结合,建立线上销售平台,结合互联网展开农产品宣传工作,提升农产品整体销售额,当前网络带货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销售模式。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展开农产品销售时,可以运用网络带货形式,促进农产品整体销量的提升[13]。
农村物流当前存在弊端较多,多数物流不能实现货物上门,因此需基于当前物流点资源,促进货运站、物流点、交管站进行结合,将村邮站、综合服务站作为主要依托,推动物流末端管网建立健全,使物资及时配送获得比较充分的保证。同时重视物流设施管网协调性地实现,加强农村物流建设,针对农村物流进行统筹布局,推动物流、生产、配送、运输之间的衔接,构建村、镇、区三级服务网络,运用因地制宜方式推动农村综合运输功能的实现。除此之外,农村应加强集散中心与物流园建设,和销售市场、生产基地、配送中心、生产大户等之间进行对接。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针对市场展开宏观调控,发挥“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助力作用,引导农民和电商网之间展开直接交流,签订合作协议。并且在政策层面给予扶持,促进农产品市场化、集约化以及品牌化的实现,为农业经济实现良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农业经济在发展中,需关注用户体验,实现有序且规范的管理,确保农业经济发展质量,这属于“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方向。在此过程中,需加强管理农产品标识,农产品售卖时需设置唯一标识码,标识码中详细记录农户、产地、企业等多种详细信息,在此情况下,农产品便能有效追溯到种植园、产地、销售商等。同时应做好农产品把关工作,促进产品产销标准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时需严格执行相关标准,避免出现以次充好问题,推动生产经营规范化的实现,形成良好产品口碑,并建立质量检测系统,保证质量检测系统具有多个层次,进而使农业经济发展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实现,推动了农业生产逐渐向全新阶段发展,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优势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农业生产创新、农业改革获得较多支持。结合互联网可以加强对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运用,促进农民负担减轻,拓展农产品销售平台,加强农业资源整合,推动农业实现高水平发展。具体实施时,应全面了解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结合实际情况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