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萌 杨蕴琪 黄晓
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现代娱乐方式多元化,手机、电视、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介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而极度依赖于传统传媒进行传播的赣南采茶戏之类的非遗文化很难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发展,赣南采茶戏逐渐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使得采茶戏在市场中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二是赣南采茶戏自身的因素,其戏剧内容与背景均建立于封建社会时期,难以迎合现代价值观念,不符合现代群众的精神需求;传统采茶戏剧往往是单向输出,存在语言不同、枯燥冗长、难以共情等弊端,传统剧目难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
赣南采茶戏传承和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紧缺,特别是创作人才严重缺乏;另外,缺少年轻演员尤其是男演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要吸引青年人才、留住专业戏曲人才是比较困难的。而老一辈艺术家们逐渐淡出舞台且即将面临退休,后继新人又难当重任,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危机。
剧目创新力度不够,传统剧目大多创作于封建社会时期与革命战争年代,题材内容来源于当时基层的百姓生活,缺少融合现代生活、紧跟时代步伐的特色融入剧目。此外,剧目创新不仅需要新的内容,也需要新的唱法、新的配器,赣南采茶戏应当在保留客家地区独特文化底蕴的前提下,在唱腔上进行创新,使其更易为现代观众所接受,在音乐创作上突破传统乐器的单一模式,引进现代歌曲的表现手法,为其注入新的音乐元素。此外,表现形式缺乏创新,赣南采茶戏主要依托于剧场表演或者受邀演出的传统表演形式,若能加大应用现代科技与赣南采茶戏相融合的数字化研究力度,促使非遗文化数字化,将更有助于发挥并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有助于传承并推广非遗文化
相关数据显示,比较了解赣南采茶戏的民众不多,且其主要集中在江西省内,而其中一大部分并没有亲眼观看过赣南采茶戏,只是停留在知道或者初步了解的阶段,主要原因还是采茶戏展示平台较少,导致其几乎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于在电视中的戏剧频道和地方卫视中也很少见到赣南采茶戏的身影,宣传力度不足。而随着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老年人也紧跟随时代潮流,赣南采茶戏即将迎来重大危机,而主要面向年轻人的宣传推广将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推广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采茶戏没有形成其特色的产业链,其需要通过市场注入发展活力,打造其特色品牌形象,通过品牌效应联合市场、企业、社区等进一步带动采茶戏的影响力,事业可带动产业,产业又可促进事业,实现事业和产业的合作共赢,从而走出发展困境。
目前,赣南采茶戏面临着传承发展和保护的困境,少部分地区留存着专门的赣南采茶戏戏曲剧团,其一般通过师徒单传、口传亲授等方式进行保存和继承,而这类传统的方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赣南采茶戏急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保护”不仅是对文化形态的保存,更是在不失真的前提让它“活”起来。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移动信息的快速发展,南昌市率先打响了城市级AR/VR产业发展,信息技术走向成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AR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采用计算机算法处理将三维虚拟模型叠加到现实生活中,实现由面到体的转变,让画面全方位多角度地环绕在体验者面前。让事物的表现效果更具立体感,这种体验方式易受消费者喜爱。使用便捷、强大的功能以符合不同群体的阅读习惯,以及利用游戏体验增强沉浸式感官体验以及数字化保存与赋予事物鲜活色彩,使得AR技术成为成为一种新的“记忆技术”工具。AR技术有三大特性,一是虚实结合,二是实时交互,三是三维定位。
该项目研究的赣南采茶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属于视觉感知类型的表演,其通过造型、色彩、材质等视觉要素进行信息传递,而AR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就能够展示赣南采茶戏这类可视化艺术,打破传统图片的静态化和视频的局限,给人沉浸式体验。同时AR技术与赣南采茶戏文化的融合在历史学习、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利用AR技术进行非遗舞台展示
赣南采茶戏主要是在江西省赣州市南部地区举办小型表演,并未成为商业模式化的演出。若利用AR技术提升观众的试听体验,一方面,人们能够亲身沉浸到赣南采茶戏的演绎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赣南采茶戏的精髓;另一方面,实现现实与虚拟的无缝衔接,进而在呈现给用户全新、真实感受的同时寓教于乐。
2.打造线上AR+赣南采茶戏平台
赣南农村地区的经济不发达,而赣南采茶戏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关注度低,演出人员的收益微薄。打造线上平台,可以拓宽宣传渠道,同时为技艺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教育、宣传、销售、等一体化的平台。当地人可以通过该平台推广相关的周边产品,利用AR营造的丰富的视觉效果输出当地文化,吸引消费;另外,为了推动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发扬,该平台提供了相关的付费技艺教学课堂和免费的演出短视频;此外,演绎者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赣南采茶戏的线下表演的地点、时间,开通线上预约渠道和购票渠道。
3.AR+剧本杀运用到赣南采茶戏的宣传
目前,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深受年轻人喜爱,以曲折的故事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将玩家带入角色中,从而达到沉浸式的效果。而AR的运行,为故事的演绎进行数字化赋能,加深了玩家的体验感。AR+剧本杀可以围绕赣南采茶戏为中心展开,编写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同时运用AR技术将赣南采茶戏的部分元素利用视听结合进行最优化呈现。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赣南采茶戏,同时让玩家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而每一位切实的体验者都是潜在的传承者。
1.AR技术与传统文化碰撞出趣味的火花
传统的表演形式中单纯的歌舞和古板的形式无法留住观众,而AR技术帮助赣南采茶戏解决了非物质性的问题的同时,将人们带入沉浸式舞台,让其成为参与者,演绎者,在不剥夺原有文化意境的同时增加演绎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观众。另外AR技术与电子设备的结合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一方屏幕沉浸在赣南采茶戏的歌舞魅力中,从而使体验者、感受者成为潜在的保护者、传承者。
2.数字化技术+赣南采茶戏焕发新的生命力
万事万物都有它固有的生命力,而数字化技术能够延长万物的生命力,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互联网会有关于它们的记忆。数字化技术保存了事物的文化价值、提升了经济价值。利用AR技术多角度多感官地展现赣南采茶戏的歌舞表演,这样数字化形式的传承和发扬顺应时代的发展,又能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同时扩大宣传,吸引用户深度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承。
3.打破舞台的时空界限、追溯历史
历代人将非遗传承下来之后,非遗在影响时代的同时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通过AR技术让体验者沉浸到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历程中,还原非遗以往所处的时代,让人们得以穿越时空去追寻先辈的足迹,探究时代变迁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了解在变迁中赣南采茶戏如何创新,如何发展。从而为赣南采茶戏之后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护思路,也增加了人们的非遗自信和文化底蕴。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快餐文化与现代工艺制造对非遗传承造成了冲突与影响。市场上的替代品层出不穷,种类单一、形式落后的产品载体,难以让消费者体会到产品本身蕴含的匠心与文化。AR+非遗在技术上具有将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具象化的可实施性,不仅可以将其发售赚取利润,也起到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作用。同时遵循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与市场经济的秩序,也符合政策的要求。
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新模式。AR技术不仅体现在教育、医疗、文物修复等多个领域,而且在生活中以常见的特效、滤镜等形式无意识地融入日常生活,这类形式易于人们接受。赣南采茶戏由原生态民歌演变而来,以舞台演出形式呈现,声、乐、形结合的表演模式。凭借AR引擎和软件开发工具将冗长的逻辑内容转化为生动虚拟图像,赣南采茶戏与AR技术结合能产生跨越时空的效益:使得古老的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促进文化与科技交融。
非遗文化不单单体现在产品展示上,其精髓蕴藏在生产过程中,在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联系之中形成。AR技术不仅可以替代原始媒介实现视觉展示,还可以让人们在互动交流中体验传统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在技艺推广上不可追求过分商业化,让非遗文化的真正魅力与价值雪藏。AR技术让生产劳作的场景展现在人们眼前,舞台的艺术加工赋予普通劳作美感,加强交互性与现实体验感,让消费者身临其境,体验真实。
非遗文化通常起源于偏远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中仍有少部分人保持着曾经的生活作息和技艺风俗,这才使得非遗文化得以延续。但是非遗仍然面临着传承困境,非遗传承活动开展不便,非遗古老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惨淡局面,因此构建数字产业扶贫模式迫在眉睫。AR+非遗模式流向乡村能带动乡村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让“本地人”留下来,打造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体,让“外地人”走进去。“原产地”实现文化产业化,打造文化产业链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和乡村振兴的工作结合,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驾齐驱。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使非遗资源随时共享,循环再生,延长非遗的生命力,吸引年轻群体、外来游客了解并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中。“AR+非遗”打破用户与传承者之间的壁垒,用户即是传承者。用户在身临其境体验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思考,为赣南采茶戏传承注入新鲜活力,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