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艺术中画作的微妙性表达

2022-02-24 09:22:44史铭轩
名家名作 2022年20期
关键词:抽象画伦勃朗笔触

史铭轩

一、故事的艺术性描绘与神态的细微性表现

(一)卡拉瓦乔——故事的艺术性描绘

卡拉瓦乔在17世纪所创作的巨作《圣马太蒙召》,在完成之后立刻引起轰动,其增强了明暗对照,使得主题极具生动活泼性,又用精确的观察和写实的手法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性和生动的故事性,把绘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画家可以通过对基础油画的高超应用来更好地渲染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使整幅油画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1]。以《圣马太蒙召》为例,这幅画整体色调偏暗,从右上方的窗户上照射进来暖黄色的光束在眨眼的一瞬间,而画中所有人全部面向光束照射之处,再辅之以每个人物的表情。

不需要夸张的手法,也不需要飞翔的天使,便能表达出圣马太的归宿与命运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卡拉瓦乔的高明和伟大之处[2]。卡拉瓦乔对故事的艺术性表达可谓是独具匠心,光影表达、故事体现、高超技法三种要素有机统一所迸发出来的艺术微妙性决定了这是一幅完整的史诗级作品。

(二)伦勃朗——神态的细微性表现

伦勃朗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出生在荷兰17世纪的“黄金时代”。正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时的荷兰正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被誉为“海上马车夫”,有了这样的大时代背景我们也就能理解伦勃朗的伟大之处。伦勃朗的代表作有很多,比如《夜巡》、《自画像》系列、《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等,但我今天要提到的是另一幅作品——《呢绒商同业公会的理事们》。

这幅画中出现了六个商人,每个人的目光全部注视着一个位置,画中的桌子上铺着一块红色桌布,在红布桌子上商人们正在翻阅一些手稿,即使桌角被桌布所覆盖,我们还是能感受到桌角的指向和六位商人目光注视的位置一致,通过查阅伦勃朗的一些画作可以发现,伦勃朗在创作这幅画时留下了一些手稿,而画中商人们翻阅的手稿便是当时伦勃朗交付商人们的预稿。而六位商人一同注视的位置便是当时伦勃朗所在的位置,伦勃朗在画这幅画时就把这种主观视角设置在了他当时的位置,也就是我们现在看画时的视角,当我们注视这幅画时我们便以当时伦勃朗的视角进行观赏。伦勃朗这种以主观视角的再现使观众能够深陷其中的手法非常微妙。伦勃朗真正做到了故事视角极致化、动作神态细微化,这不仅仅只是靠技法来完成的,还要有极高的美学意识做支撑,是精神层面的极致化。

二、色调的整体性与独特性的把握

(一)色彩三要素的有机统一与色彩的结构性搭配

色彩的美感是支撑起一幅高质量油画产生微妙性的最基础要素。色彩的美感主要源于一幅画对色彩色相的结构性搭配、明度的阶梯性碰撞、纯度的合理性运用。

一幅具有一定美感的绘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要有基础的色相结构性搭配,也就是所谓的“黄金搭配比例色”。这种黄金搭配比例是:70%(主导色)+25%(辅助色)+5%(点缀色)。色彩黄金比例的搭配要求一幅画要有大面积的主色系,这个主色系不一定是一种颜色,可以是邻近色,也可以是一种颜色在明度和纯度上的变化,再辅之以生动活泼的辅助色,最后运用点缀色去升华主题。

所选用的辅助色和点缀色要和主导色的明度与纯度之间搭配得合理,才会在画面中产生色彩的微妙关系。在一幅画中如何好搭配色彩关系(以冷色调为主题的色彩关系为例):①色相选为蓝色占60%、明度控制为7、纯度控制为4;②色相选为紫色占30%、明度控制为6、纯度控制为5(上述数字为纯度、明度数值,纯度数值越大颜色越纯、明度数值越大颜色越明亮,纯度和明度各为1-10)。这样就得到一种高明度的灰冷色调,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色相的把握可以是多样的,比如选取蓝色为主色,那么拿笔蘸取蓝色颜料时可以同时蘸取多种颜色以补充或丰富主色系,使得此时的蓝色里有其他多种颜色,这样色彩的微妙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色调关系中互补色的独特性

互补色巧妙的运用是产生一幅蕴含微妙性的高质量油画作品的深入型步骤。在色彩关系当中补色关系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产生鲜明典雅的氛围,运用不当则会让画面过于浑浊。

互补色最常见的三组互补色关系为红-绿、蓝-橙、黄-紫。进阶型互补色有单分裂互补色和双分裂互补色。

互补色的运用要注意,当一组互补色大量共存时切不可不降低纯度就直接进行布局,否则画面会失去平衡,失去色彩的美感,要降低它们的纯度后方可大量共存。另一种情况是一组互补色中其中一种颜色占据画面的主导,另一种占点缀地位,这时可以不用刻意降低它们的纯度,也可产生色彩的美感。另外,色彩具有涨缩感,而色彩的涨缩感是由不同波长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不同清晰度的影响造成的[3]。在运用互补色时也要注意色彩的这一性质。

三、笔触的艺术性与合理性的运用

如果说色彩是油画的基础要素,那么笔触的表现就是一幅油画表现方式的骨骼。

17世纪以后,一些画家逐渐意识到使用油画笔触语言可以制造出表现力和微妙性,于是在其主体情感之下,油画笔触从刻意避免到主观创造,以可视、可触的形态凸现在画面上,使表现价值得以呈现[4]。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带动了油画的整体发展,推动了油画笔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尤其是19世纪印象画派的出现使得油画的笔触更加粗犷阔达、主观洒脱,从而以首创性精神拓展了油画笔触的表现形式。

近现代以来,无论是西方油画还是东方油画都出现了创新性的绘画方式,包括油画笔触的表现形式。20世纪之后在西方出现了后印象派、抽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彻底地使油画表现方式不再故步自封,而是打破旧的观念,进行新的艺术性发展。

(一)油画笔触的空间性

用油画笔触来表达空间性是在油画创作当中很常见的手法。在古典罩染技法里,通过一遍一遍地使用笔触蘸取颜料来进行罩染上色,每一层染色可以理解为一个“色层”,当“色层”层层贴合时,最终画面效果不是表层色彩的显现而是深层色彩的流露、多层色彩的叠加,在物理上就首先满足了空间需求,就一定会迸发出空间感与空灵感。

这种笔触技法最先画的色层会呈现在最终画面的最底层,最后画的色层会呈现在最终画面的最外层。从透明度来看,最底层会运用一些透明色来画,逐渐使用半透明的颜料,最后使用不透明的颜料。从干燥速率来看,最底层到最外层的干燥速率是由快到慢的。从色彩鲜艳程度来看,最底层到最外层的色彩鲜艳程度是由灰变纯的。

(二)油画笔触的肌理性

油画的肌理性是最能体现油画的表现力和微妙性的一种绘画语言。使用油画笔蘸取油画颜料,并让油画颜料在画布或绘画底板上出现堆积的手法称为制造肌理。画家通过运用落笔生迹的方式来表达画家本身的情感及其艺术风格,而肌理性笔触是一幅油画质感的外在性表现,注重油画颜料的薄厚程度及其油画颜料媒介本身的物理性质。

往往在画面比较近的地方使用一些肌理性笔触,远处使用平滑性笔触。这样让油画颜料的膏状物堆积起来形成肌理首先进入观众的眼球体视网膜中,可以让空间表达更具体、更真实。这种感觉类似于在画面中做出浮雕的感觉,在具体绘画过程中把握好肌理性的体现,可增强画面中的微妙性。这也说明了摄影永远不能替代绘画的原因。

(三)油画笔触的构成性

一幅伟大的作品在诞生之前一定是经过艺术家严谨思考并设计出来的,既然是设计出来的,那就离不开构成性要素。在油画中,笔触构成在画面之中的运用可以理解为平面构成当中的点、线、面的运用,这样就会使画作具有构成的美、设计的美,从而使画面产生微妙性。

例如,在梵高的《星月夜》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笔触在运用过程中都是有一定的使用规律的。有些笔触以画中的月亮为中心,将笔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进行旋转,有些笔触表现出波浪形的舒展。从色彩关系和肌理感来看,在笔触点、线、面的构成要素中就已经为这幅画添设了微妙的形式美与动感美,旋转着的每一笔笔触又构成了梦幻的表现形式,这样一幅以色块肌理为主体、以笔触构成为依托的画作自然而然能展现出惊人的美感。

四、唯物性具象画作与唯心性抽象画作的微妙性表达

当画作按照具象与抽象进行划分时就浮现出与之相对应的两个名词,一个是唯物,另一个是唯心。这里出现的唯物和唯心指的是客观化与主观化。具象画作指的是画家在作画时,作画的对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具有客观识别性。抽象画作指的是画家在作画时,作画的对象是对现实当中的真实自然物象予以简化或者是对其进行抽离,具有主观启示性。

纵观欧洲和亚洲几百年来的美术创作都逃不开对具象画作与抽象画作孰好孰坏的争论。具象画作和抽象画作无须比较高低,它们都属于艺术类型的一种。具象画作与抽象画作既对立又统一,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对立姿态,在给人以美的启示上呈现出统一姿态。

具象画作与抽象画作在表现微妙性时是不同的。具象画作使用唯物性的客观化进行表达;抽象画作使用唯心性的主观化进行表达。

(一)具象画作的唯物性客观化

具象画作大多是以人物、风景、静物为题材进行组合创作的。而当我们在创作具象画作的时候,都离不开自然的启示。无论是现场写生还是自由创作都要依照某些实在的物质性要素进行艺术创作,在唯物客观的状态下进行创作会迸发出客观微妙性。

以人体写生为例,无论在哪一个人体局部上,其构成本质都是由皮肤包裹着肌肉、肌肉再包裹着骨骼。不断地让其构成过程在脑海中浮现,这样一来我们不但能观察到最外层的表象部分,而且能体会到人体内的形核部分。

我们应当从唯物客观的角度出发,先深入了解人体骨骼架构,然后再学习每部分肌肉的生长位置和叠加位置,当脑海中有了骨骼理论做支撑、肌肉理论做辅助,最后再加上皮肤理论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人体当中的“高点”和“底点”,从而一起构成实在的唯物知行合一。

在此流程中微妙性的形成,既在过程中给人以唯物的真理性启示,又在结果上赋予了画作唯物性美感。过程中的微妙性体现在,当艺术家进行具象画作的创作或写生时,对其绘画对象的唯物的、客观的了解,使得艺术家在绘画中自觉形成了对实物性要素内在的高级体会。这种高级体会就是对实物性要素空间的、形体的、明暗的、结构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结果中的微妙性体现在,艺术家以唯物的思维去创作画作内容时,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当中的基本的形体、结构、明暗虽然来自客观实物,但在艺术表现力、视觉冲击力上又高于客观实物。

(二)抽象画作的唯心性主观化

抽象画作历来是最容易受到质疑的艺术类型,究其原因是大部分观众看不懂也理解不了其中的艺术性。这就体现了抽象画作唯心性主观化的性质。一幅抽象画作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要素的提取、再设计以及自我情绪的引导主观唯心化地创作出来的,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和艺术家当时的情绪有关。

抽象画作虽画面效果表现出来不是那么喧宾夺主,但其背后的内涵意义十分深刻。在抽象画作中,构图、色块、线条等要素在艺术家主观唯心的情感下构成了具有特殊含义的画面,而正是画面当中这些形形色色的图案会勾起观众的想象,使有些观众看到图中的某个色彩的图案或者线条的走势在脑海中联想起更加微妙的艺术性图案,此时把所看到的画面与脑海中意识的画面相结合,在其想象的过程中就形成了抽象画作唯心性主观化的微妙性。这种微妙性会因人而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欣赏抽象画作时,观众有着不同经历、不同美学意识,那么在抽象画作中的某些解构图案可能会勾起观众对其不同的想象。这种不同的想象就是造成对抽象画作说法不一的原因之一。

对抽象画作而言,要想制造出其中的微妙性,就要具有勾起观众对其画面的联想与融合的能力。就抽象画作的微妙性来说,是由人的自然想象给予了抽象画作的微妙性,所以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唯心主观化对画作进行情感渲染,要勾起观众的无限的想象。

五、结语

现在油画的评价标准已经从技法水平这一物质层面转移到了美感、情绪、感受力等精神层面上,对绘画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微妙性就在于能发现美并能表达出这种美,而且还能让别人也承认这种美的能力。现在的油画发展已经越来越开放,我们应当关注油画发展中所显露出的微妙性,把握微妙性是赢得未来创作的关键。

猜你喜欢
抽象画伦勃朗笔触
初恋与树
艺术之春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艺术品鉴(2020年3期)2020-07-25 01:54:08
从伦勃朗到莫奈,跨越500年的艺术对话
艺术品鉴(2020年4期)2020-07-24 08:18:00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金桥(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6
下期主题 和伦勃朗一起画自画像
梵高:笔触与激情
完美抽象画
童话世界(2017年29期)2017-12-16 07:59:19
An Abstract Drawing一幅抽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