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萍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2021年11月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是一场决定未来五年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共同行动的重要会议。在此大背景下,研究并提出建设中国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全球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气候暖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暖化带来的影响比人们预期得更为强烈和迅速,全球变暖导致气候系统不稳定性加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呈现出更加频繁、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的变化趋势[1],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提高经济社会气候韧性的极为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为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通过了以国家自主减排方案为基础的《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到21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2]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应对之策,加入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列,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将碳中和确定为国家战略。同时,碳达峰、碳中和也是破解后疫情时代发展瓶颈的重要出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正常经济遭受重创,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危机凸显,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型的十字路口,经济下滑、就业低迷、贫富分化正诱发社会撕裂。实践证明,自工业革命以来的高碳生产方式已无力推动经济恢复常态、持续增长,通过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复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美国总统拜登上任首日即签署重返《巴黎协定》的行政令。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将进一步强化各国责任。世界各国的“绿色新政”正推动一场能源与化石脱钩、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双脱钩”产业变革,一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革命即将推动世界新一轮经济增长,产业变革和产业革命催生的新动能将化解传统高碳发展模式所导致的全球性危机。
我国是全球季风性气候最为典型的国家之一,一定意义上讲,气候变化将对我国产生更为严峻的影响。从1901年到2018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1951年到2018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24℃,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我国的最暖时期,升温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极寒天气、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轮番上演,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2021年3月中旬,受蒙古气旋和大风持续影响,近十年来最强沙尘暴天气席卷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及东亚多个国家,扬沙和浮尘导致多地PM 10爆表[1],河南和山西也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煤矿停产等严重危害。
在2020年9月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增强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履行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及责任担当。作为一个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偏煤、能源效率偏低、油气供应风险偏高的发展中大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及实施,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系统构成全面深远的影响,甚至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冲击,是一场事关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深刻变革。
对于倚重资源型经济的内蒙古自治区来讲,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由于资源禀赋的特点、产业分工的选择,为了满足国家战略资源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需要,内蒙古形成了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重化工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86.5%,产生挤出效应、固化效应,抑制创新效应,使产业发展倚能倚重、产业结构“四多四少”,形成严重的发展路径依赖。2020年,内蒙古GDP占全国1.7%,能耗占全国5.2%,单位GDP能耗约为全国的3倍。2011-2020年,内蒙古能源消费总量在波动中呈现较快增长趋势,由2011年的1.87万吨标准煤增加至2020年的2.71万吨标准煤,增加了45%。2018年,内蒙古人均能源消费量为9.103吨标准煤,远高于全国水平的3.94吨标准煤,仅低于宁夏;内蒙古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3.11%,远低于全国14.3%的平均水平,排名29,仅高于山西。2019年,内蒙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79544.67万吨,仅次于山东;人均碳排放量31.21吨,全国第一,远高于全国7.44吨/人的平均水平;单位GDP碳排放量4.87吨/万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仅低于宁夏和新疆。“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单位GDP能耗累计上升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14%。“十四五”期间,国家要求内蒙古能耗强度目标下降15.5%,能耗增量在2000万吨标准煤以内,年均新增能耗控制在400万吨标准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8%。根据各盟市上报的“十四五”项目情况,预计新增能耗为1.8亿吨标准煤,差距和缺口巨大。目前内蒙古碳排放脱钩指数为1.37,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通过MK趋势检验发现,内蒙古碳排放量仍处于持续增长态势,尚未出现最大值年,位于最末梯队达峰。内蒙古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面临艰巨任务,改变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任重道远。
毋庸置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全球经济竞争的关键所在,这种竞争背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因此必将引领各国加速新一代技术的研发。由于碳中和涉及新能源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绿色建筑、智能电网、智慧交通等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将进入一个覆盖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技术变革的时代。在这场竞争中,若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要突破,我国将会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进而引领全球发展。而对于内蒙古这样的资源型地区来讲,低碳技术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更是居于决定性地位,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技术供给严重短缺。因而,加紧筹划建设“中国(呼和浩特)低碳技术交易市场”恰逢其时,将为实现内蒙古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有助于我国形成南有碳排放权交易所、北有低碳技术交易市场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新格局。
进入21世纪,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但从经济体系的宏观视角看,消费互联网产生的新动能正在逐渐弱化,带动作用有限,急需寻求核心技术的根本性变革,加快构建新经济体系。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曾研究了前两次工业革命中新经济模式是如何改变世界的这一重大问题,他指出,当能源、交通、通信三个要素同时发生变革时,就意味着新经济体系正在形成,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按照杰里米·里夫金的观点,19世纪蒸汽技术的出现,使得印刷机和电报机、煤炭资源和国家铁路系统(以火车为代表)得以结合,形成了推动社会转型的通用技术平台,进而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20世纪,随着电力的发明和石油的发现,电力、电话、广播、电视的广泛使用以及廉价的石油和国家公路系统(以内燃机车为代表)的紧密结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杰里米·里夫金还指出,当下我们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之中,在物联网平台上,由新能源驱动的数字化可再生能源互联网、数字化通信互联网和数字化交通运输互联网(由绿色能源驱动的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组成)有机融合,将给21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带来颠覆性的影响,而中国有可能引领此次变革。[3-4]
当前,在“双碳”目标约束下,随着新发明新技术的创新驱动,我国正经历着一场能源革命,正在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与管理模式,最终构建起绿色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系统。曾在集成电路领域上演的“摩尔定律”正在新能源产业重现,并推动能源领域发生根本性变革,朝着“电力化、智能化、去中心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迭代创新,新业态不断涌现。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深度融合而(创造)形成的分布式能源、微网、智能电网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新经济体系正需要我们大胆探索与想象。而建设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将使新经济体系更快地向我们走来。尤其是对于缺少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资源型地区来讲,意义更为显著。
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而能源安全又是总体安全的突出重要部分。能源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关系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福祉。一方面,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电力消费量仍处在较快增长阶段,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会继续增加,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时,人均电力消费水平大约会翻一番。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特点,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石油、天然气的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发展大势,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占比,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是发展必然。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高速发展,装机水平均居世界首位,但与传统的煤炭等化石能源相比,受风电、光伏等自身局限,再加上缺乏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上下游产能错配、核心关键原料依赖进口等问题依然突出,且短期内还难以解决,因此,仍需要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承担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作用。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统筹考量、系统谋划、全局部署,区分不同的能源种类、不同的能源利用方式,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或“运动式”减碳,要控制好节奏,谨防出现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投资跟不上、退出过快,新能源供应又补不上的风险;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碳中和的实质是从发展的“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因此能源安全保障,最终还有赖于零碳低碳技术的有力支撑。由此可见,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建设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具有战略意义。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但在其背后仍存在各个国家间的博弈,如欧盟将于2025年开征的“碳边界税”就是其表现。如何在这场博弈中增强“话语权”和行动引导力,进而赢得未来,这取决于我国能否实现低碳技术的引领式创新。早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就提出要节能减排,近几年为了减少碳排放,又进一步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措施,并于2020年底前实现了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18.8%、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9%,均完成了向国际社会的承诺,其中技术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如何突破碳达峰、碳中和中的技术难题,仍是我们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需要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行业将迎来历史性大发展机遇,有专家预计风电、光伏装机量2030年将达到16亿千瓦时,但同时也对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能力和规划布局提出了新的考验。风电、光伏发电方式均受地域和自然资源的影响,由于其不稳定性、间歇性特点,目前尚难以适应电网对大规模发电持续稳定的要求。要扩大电网消纳能力,就必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1],突破“源网荷储”“火风光储制研”等技术难关,深入研究支撑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友好并网的智能电网技术[5],以提升电网的承载能力,减少“弃风、弃光”现象。此外,氢能发展也已成为当前最热的课题之一,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条发展仍依赖于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在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系统中,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仍有待于破题,如何使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有效衔接,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我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要看到,我国万元GDP能耗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发达国家的2-3倍,需要降耗的空间仍然巨大,尚需要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颠覆性变革。而低碳技术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营,可以有效汇聚低碳技术,成为破解技术难题的有效形式,进而增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话语权”,实现引领式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已进入“技术为王”的时代。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碳达峰,掌握了大量零碳低碳技术,领先于世界。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各国纷纷围绕“减排”和“增汇”,聚焦构建零碳能源体系,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着力增加生态碳汇,大力发展CCUS。美国发布《清洁能源革命与环境正义计划》和《变革性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英国以《绿色工业革命的十点计划》为基础推出《净零创新组合计划》;日本政府陆续颁布《革新环境技术创新战略》《2050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等[6],推动低碳零碳技术创新。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低碳技术。借助低碳技术交易市场,若能吸引发达国家技术的转移与交易,无疑有助于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与此同时,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关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绿色理念的精神,依托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可以加快“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通过深化与各国在低碳零碳技术装备、低碳零碳服务、低碳零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能够大力推动绿色“一带一路”的建设。[7]
首先,建成国家级且全国唯一的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必定会极大地提高地区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快资源型地区节能减污降碳,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的步伐,使产业领先地位得到大幅提升,新业态新经济不断发育壮大,将会引起国际相关产业及金融资本对内蒙古的瞩目,从而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其次,低碳技术交易市场会促进当地会计师、律师、经纪公司、金融租赁、公募私募基金、股权投资、评估行、贸易公司等与市场交易有关的行业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直接或间接地拉动就业。最后,低碳技术交易市场的建立会形成巨大的商圈效应,促进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壮大,并使相关行业得到迅速升值。[8]此外,市场交易中的税费收入对于地方政府也是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来源。
比较而言,呼和浩特市具备建设保障低碳技术需求、服务资源型地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中国(呼和浩特)低碳技术交易市场”的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
一是发展政策优势。建设低碳技术交易市场符合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符合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发展的定位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建设呼和浩特创新型首府城市,提高呼和浩特首位度,发挥呼和浩特市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内蒙古科技大市场,大力推进区外先进科研成果向内蒙古转移转化。从呼和浩特市的发展要求看,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争创“三个城市”、打造“四个区域中心”、推动融入“四大经济圈”、建设“五宜城市”、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特别提出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打造一批创新平台载体,建成祖国北疆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因此,无论是内蒙古自治区还是呼和浩特市,都把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作为重要战略,并将相继出台各种优惠措施,为建立低碳技术交易市场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二是行政地位优势。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具有其他盟市不可比拟的行政地位优势,同时又是呼包鄂榆国家重要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战略支点,是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和引擎。建立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可以使呼和浩特市的品牌优势与低碳技术交易市场的扩散优势相互叠加,既有利于低碳技术交易市场的发展,也会因技术市场地位的确立与增强,使低碳技术交易市场成为呼和浩特市又一张地方名片。
三是需求集中优势。一般情况下,交易市场需要大量合格的交易主体。对低碳技术来讲,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决定了生产企业的巨大需求,而随着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低碳技术的供给层出不穷,大量节能减排降碳的技术既有技术上的先进性,也有经济上的合理性。但不论是需求还是供给,目前来看均是分散的,相互对接缺乏平台。呼和浩特市不仅本身生产企业数量众多、需求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聚集有一定的技术供给能力,需要对接供求;而且可以凭借自身在全区的优势地位,汇聚起全区和其他资源型省区低碳技术强大的需求,将全国乃至全球低碳技术的供给吸引于此,凭借全国和内蒙古的重点企业,一方面作为低碳技术市场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也是低碳技术市场建成运营后的主要交易主体,可以保证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是产业链条优势。按照“做精做特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做优做新三产”的要求,呼和浩特市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29.1∶66.4,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形态,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商务会展、现代金融、动漫创意、工业设计、咨询展会、专业中介等高端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呼和浩特市在全区的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2016年的0.94%提高到2020年的1.67%,相当于全区的两倍。尽管这样,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建立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可以很好地补齐技术供给的短板弱项、更好地锻造产业链的长板,使呼和浩特市的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产业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未来将呼和浩特市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低碳技术交易市场之一,成为内蒙古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定位的特色标杆。建成一个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平台,高标准策划、高起点建设有影响力的市场化创新应用机构,推动更多高质量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积极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推动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一是建设成为低碳技术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的交易平台。具体职能首先是低碳技术交易中心,将全国乃至全球的低碳零碳技术尽可能汇聚于该平台,按照一定的交易规则和商业模式,将交易、服务、政策对接为“一站式”运行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市场交易覆盖范围,丰富技术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进行撮合交易;其次是技术展示中心,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多种类型的低碳技术会展,向全社会进行宣传推介、进行科普教育;最后是信息发布中心,将所收集并掌握的低碳技术,及时通过专门渠道发布,扩大影响面和辐射面。
二是建设成为低碳技术孵化平台。低碳技术市场除了要实现低碳技术的交易功能外,还要将其打造成低碳技术孵化平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既要重视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也要重视从1到10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低碳技术市场可承担起低碳技术方面科研成果转化功能,在转化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孵化出新的低碳技术。其建设和运行机制,可借鉴德国弗朗恩霍夫研究所的经验。低碳技术交易市场作为一个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机构,其部分工作人员应是专业从事低碳技术研发工作,更多的则应是负责成果转化的经纪人,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纪人组成的专业中介,把能发明的人和能转化的人结合在一起,成为集聚低碳人才的高地,成为低碳技术的孵化器,建立起完善的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三是建设成为资本并购低碳技术的高效平台。低碳技术的产业化,需要金融资本的加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碳技术成果生成转化并形成独角兽企业,甚至规模化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需要资本市场的全方位支持,以实现同频共振。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引导资本进入低碳技术创新领域,通过引入各种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资本市场科创板等推进低碳技术的顺畅转化。通过资本并购低碳技术平台,也可创新低碳技术投资方式,比如引入ESG①投资,培育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进而弥补内蒙古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足。
四是建设成为低碳技术论坛的常设平台。从现有资料看,有必要建立一个常设的国际低碳技术论坛,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年会、研讨会以及其他学术讨论会的形式,为国内外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和知名学者提供一个高层对话平台,在应对不断出现的全球性气候变化挑战方面,阐发各方观点,以增进和深化低碳技术交流,扩大各界联系,推动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场景,强化低碳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形成和谐共生关系,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坛可以搜集和发布相关信息,创建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及培训中心,为商业团体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独立或合作开展有助于实现论坛宗旨的会议展览、信息交流、经济评估、教育培训、电子商务等各类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五是建设成为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平台。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重要手段。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测算,若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提出的到21世纪末1.5℃控温目标,全球必须在2050年达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又称“碳中和”,即温室气体每年排放量等于其通过植树造林形成的碳汇、CCUS等方式减排的抵消量。[4]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37个国家以政策宣示或立法等不同方式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大部分国家或区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少部分国家如德国将碳中和目标提前到2045年。主要国家形成的共识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创新低碳技术应用已成为各国共同的战略选择。近几年,发达国家通过制定面向碳中和的科技战略与计划,加快布局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急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建设并充分应用低碳技术市场这个平台,密切跟踪国际绿色科技前沿热点研究,洞察技术研发方向,积极引进消化国外的先进低碳技术,在保证交易市场公益性的同时,建立持续合作方式,提供技术研发、推广服务,并逐步培育出稳定的国际化技术交易业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聚焦低碳技术交易,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专业管理”的模式,针对线上线下两个层面开展多元化服务。
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应由政府牵头主办,由重点企业协办。可以由自治区政府提供相应的交易场所和规范引导政策,由若干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作为发起人和出资人组成股份制性质的交易所,并按照市场化规则运营。同时,为了保证交易的权威性,低碳技术交易市场要冠以“中国”字号(在我国境内只建一家),以确保一定的交易规模和价格形成的唯一性与权威性。该建设模式的具体运作架构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由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指导运营,负责交易引导、政策制定和相关问题研究;第二,实行股份制经营,吸纳大型国有企业和银行投资并参与管理,通过产业示范和金融支持推动内蒙古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第三,引进国内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交易机构参股管理、共同经营,实现低碳技术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快速接轨;第四,培育大量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是低碳技术交易买卖双方的纽带,是交易项目前期服务工作的主要提供者。制定相关鼓励政策,积极培育新型低碳技术交易中介组织,做大做强低碳技术交易服务业,对于完善低碳技术交易体系、繁荣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带动新型服务业发展壮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第五,加快低碳技术交易体系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低碳技术交易涉及技术、环境、金融、法律、管理等多个领域,需要大批通晓多个专业的复合型、开放型人才。目前内蒙古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已成为制约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的一块短板。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还应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引进人才的带动作用,培养出更多相关专业人才。
一是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建设低碳技术市场的重要性。由于对低碳技术市场建设重视不够,内蒙古许多优势资源的开发都存在利益流失问题。如煤炭、毛绒等优势资源因市场在外,某种程度上讲,内蒙古只能扮演原料“生产车间”的角色,从而造成大量经济利益外流。由于金融市场发育滞后,目前内蒙古仍处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发展阶段,金融对经济发展应有的支撑作用未充分发挥。要想从根本上促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内蒙古就必须尽快转变发展理念,改变只在产业层面强调延链补链强链,仅靠延伸产业链条找效益、想办法的传统发展模式,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拓展,逐步从产业运营转向资本运营、市场运营,借助金融工具和市场工具的力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全国性的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就是要利用市场的力量,整合低碳技术的研发、交易,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脱胎换骨的进程中,发展出新经济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避免走单纯重视资源开发、不重视市场建设的老路,进而确立起与内蒙古产业、资源优势相称的、在全国甚至世界现代能源经济中的应有地位。
二是方案设计。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开展低碳技术市场的方案设计。交易市场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基本建设项目,建设重点既要注重交易场所、交易工具等硬件建设,更要重视交易规则、交易模式、结算制度、交易标准和交易合约等的软件设计。因此,方案必须由深谙交易制度、金融市场、会计制度等多领域知识的专业人才设计制定。应由自治区相关部门牵头,呼和浩特市政府配合,尽快组建低碳技术市场筹备建设工作小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抓紧编制低碳技术市场建设方案。
三是加快注册。要加紧注册“中国(呼和浩特)低碳技术交易市场”的企业名称。鉴于抢占先机的需要,建议尽快落实交易市场的发起人和出资人,抓紧组建技术交易的实体机构,并尽快在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局注册“中国(呼和浩特)低碳技术交易市场”的企业名称。
四是争取支持。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及企业的支持。建立“国”字称谓的低碳技术交易市场,需要广泛的代表性和高度的权威性。首先,要争取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其次,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最后,要积极争取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积极参与、作为交易中心的主发起人和主要交易主体,支持低碳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营。
[注释]
①ESG是倡导责任投资(Responsible Investment)和弘扬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一种在碳达峰、碳中和活动中具有新理念的投资方法论,具体的三个维度包括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