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丽云
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点燃了无数滑雪“发烧友”特别是青少年的运动激情。在北方各大滑雪场,热爱滑雪的人们穿过寒风卷起的晶莹雪花,以“之”字形路线冲下白色斜坡,尽享“速度与激情”。
国家级自由式滑雪裁判、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口腔健康分会副主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修复科副教授刘鑫提醒,在享受滑雪的刺激和欢乐的同时,也要掌握起码的运动知识和技巧,为自身安全提供一道保护“屏障”。
刘鑫指出,不同年龄段需选准适宜项目。对于5岁以下的宝宝,建议在大人的陪伴下,体验滑雪的乐趣,比如玩雪圈、雪毯、冰滑梯、雪地转转等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各方面生理水平还未达到学习滑雪的程度,主要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主。
针对6-9岁的孩子,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易学的滑雪训练内容,处于此年龄段的孩子,反应能力、空间能力、平衡能力均已进入萌芽状态,通过基础训练培养孩子练习滑雪是比较适宜的。可在教练指导下,在初级雪道进行缓慢直线滑行及转弯滑行,建议循序渐进,不宜速度太快。
而10-13岁的孩子,其协调能力、反应能力、时空辨别能力,以及节奏感和各种感觉逐渐成熟,刘鑫建议在掌握基础滑雪要领的基础上,可增加稍有难度的滑雪技巧,比如在中级雪道初步尝试大回转、小回转滑雪,以逐步提高速度和技巧。
13-16岁的孩子,其反应能力、高频率活动能力、对空间辨识能力和平衡能力、一般灵活性和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均已成熟。此阶段可研习从基础滑雪直至高级滑雪的所有理论知识及滑雪技能。但刘鑫告诫,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尚不稳定,所以对兴趣爱好的引导很重要,不能强迫或急于求成,否则导致逆反心态,给孩子的兴趣爱好造成不良影响。
到了16-19岁,青少年身体发育已趋于成熟,同时运动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各项生理指标已接近于成年人的水平,因此可选择经验丰富的教练来系统教授初、中、高级滑雪技巧且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
作为我国医务界首位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裁判和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裁判,刘鑫郑重提示,尽管滑雪好处多多,但安全隐患不可不防。
刘鑫提醒,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尚处于生长发育的“进行时”,因此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尤为重要。滑雪者自身需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深化对滑雪运动的理解及认识,确保自身体能的有效发挥,实现高效率的健身运作,主动适应滑雪场的条件和环境,将运动损伤的可能控制在最低限度。
滑雪运动的强度相对偏大,对个人的体能消耗较多,运动参与者需要尽量避免个人陷入疲劳状态,随时保障充足的营养热量和充分休息。同时,听从专业教练的意见和指导最为关键,在此前提下才能做好自我保护。刘鑫强调,对初次“试雪”的人来说,必须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选择适宜的滑雪场,控制好地形和坡度,主动遵守场地的规章制度和要求。在教练员的教导下,灵活掌控不同的滑雪技术,学会自我规范、自我防护,在安全防范的前提下,自主自由地参与各种滑雪运动,实现个人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此外,还要结合自身身高、体重,选用与自身特点相吻合的雪鞋、雪杖和头盔等,提前准备好健全的滑雪装备。
刘鑫提醒,在冰雪运动所致的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是颜面部尤其是前牙的损伤,在牙齿折断但尚未脱位时,应第一时间自行复位;若牙齿已完全“离岗”,有条件者要尽可能清洁脱落牙齿,然后含在舌底部,争取在最短时间找到口腔医生接受重新复位固定。对轻度受损的颌面部,需立即冷敷以防肿胀,超过24小时后再给予热敷;出现关节扭伤或肌肉拉伤时,应暂停运动,就地用冰雪敷在受伤部位,以免渗出液引发的过度肿胀,并采用医用绷带加压包扎。当怀疑有颌面部或身体局部骨折等情况时,可就地取材处理,用滑雪板或干树枝做夹板对骨折部位固定,尽量制动,然后尽快送往医疗点进一步处理。
刘鑫建议,因皮肤擦伤而出血者,要用消毒纱布给伤口加压止血,滑雪场环境并不干净,如果有开放性伤口,更要避免感染,要在医疗救治点立即用硼砂水或生理盐水对伤口清洗消毒,之后涂上消炎软膏或紫药水。与此同时,长时间滑雪,还容易形成冻伤,伤情部位多在四肢末端,此时必须马上脱离寒冷环境,如有条件,可将冻伤肢体浸泡在40-42摄氏度的温水中,或置放于腋窝、腹部等处暂时复温,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处置,切忌采取雪搓、冷水泡、直接用火烤等错误做法。对滑雪者失去意识且无自主呼吸的,则需紧急现场心肺复苏,并呼叫专业人员前来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