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贺,张雅贤,李 扬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安置住房保障中心,北京 100036;3.学威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20)
国家卫健委发布《2019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9 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病例19 428 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15 898 例,占新报发病人数81.83%,主要分布在工矿企业[1]。我国职业健康问题十分严峻,严重制约了健康中国发展。煤炭企业的职业健康问题,特别是尘肺病的问题,说明了我国煤炭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煤矿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亟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出适合煤炭企业的、更为科学、有效的煤矿职业健康管控模式。通过对当前煤矿职业健康管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在智慧矿山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了基于人员-生产-文化的职业健康管控模式。
1)员工职业健康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煤炭企业的员工来源较广,综合素质高低不同。有些员工对煤矿职业健康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职业病预防、治理专业技能差,职业健康风险感知能力较差,对生产过程、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健康危害认识不足、职业病预防措施掌握不到位,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缺乏职业健康危害防治意识[2-3]。另外,存在员工对职业健康防护用品使用不够重视,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不佩戴或者不正确佩戴防护用品等情况,这大大增加了煤矿员工受到职业健康危害和发生职业病的机率。
2)煤炭企业对职业健康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煤炭企业往往更关注的是绩效和安全,而对煤矿职业健康管理不够重视,对职业健康管理的投入不够,职业健康管理资金投入不足,职业危害治理不到位。在员工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方面经费投入不足,使员工在职业健康防护意识、职业健康风险感知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在职业健康生产防护设备、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不足,无法及时更新落后、不适合的设备、工艺,无法及时投入危害较低的生产设备,不能够有效的消除或者降低作业环境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确保员工在健康、合格的环境下作业;此外,有些煤炭企业为员工发放的个体防护用品数量不足,或者更换频率不高,且无法保证个体防护用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员工的职业健康。
3)煤炭企业对职业健康文化建设重视不足。由于大部分煤矿对安全生产较为重视,职业健康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呈弱化趋势,煤炭企业对职业健康文化建设不够重视,不能从企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没有形成职业健康管理的氛围和文化。煤炭企业对职业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培训、健康宣传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不够重视[2]。在职业健康体检方面,采用普通体检代替职业健康体检,员工的职业健康得不到保障,企业无法对员工的职业健康进行跟踪,无法获取员工健康情况。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奖惩机制,未形成有效的职业健康岗位职责制度,使得员工在职业健康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造成了煤矿职业健康管理效率较低。在职业健康宣传方面,缺乏强力宣传平台、缺乏普遍物质基础、缺乏合理产业发展等。
煤矿职业健康管控是以煤矿职业病防治为重点,围绕煤矿职业病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救治等环节,统筹考虑粉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基于生产职业健康管控、人员职业健康管控和文化职业健康管控等环节,明晰职业健康管控的目标,构建煤矿职业健康管控模式,通过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构建符合煤矿职业健康管控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利用先进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防治技术和设备,对煤矿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估、源头治理、风险管控,实现煤炭企业职业健康零风险,保证煤矿员工的全生命周期职业健康。
煤矿职业健康管控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生产系统的“三化”管理,即生产本质健康化,文化运行科学化,人员决策最优与行为规范化,进而不断追求并实现企业的职业健康零风险,从根源上防止职业健康危害或职业病的发生。煤矿职业健康管控目标是煤矿生产过程中实施职业健康管理活动的导向和动力。
煤矿职业健康管控工作涉及生产、文化和人员层面的各个因素。任何一个层面出现风险因素,均可导致生产系统职业健康事故的出现。多个风险因素的耦合作用,还可导致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因此,对煤矿生产系统实施“三化”管理,不仅是实现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追求企业职业健康零风险的必经之路。
职业健康管控理念是企业开展各项职业健康工作的指导思想。煤矿职业健康管控模式不仅强调以企业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为中心,而且重视“物”的因素和职业健康文化因素,将生产系统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职业健康管控。煤矿职业健康管控最重要的是辨识并消除煤矿职业健康管控的风险因素。煤矿职业健康管控模式采用三级管控理念,以“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为最基本的职业健康管控理念,将“零风险才能零事故”作为企业职业健康管控工作的执行理念,将“职业健康创造效益”作为企业的最高职业健康管控理念,不断追求企业的零风险管理,实现生产系统整体最优化,逐渐趋于整个企业的本质职业健康。
制定职业健康管控理念并不是职业健康管控工作的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将职业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指导人们职业健康行为的思想意识。三级管控理念从内部宣传、培训教育、奖励激励和日常考核4 个方面进行贯彻、执行管理。奖励激励主要通过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批评警告、罚款或开除等形式实现。最后通过日常考核,加强管控理念的贯彻落实,实现闭环管理。
管控网络是煤矿职业健康管控的基础,煤炭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成立适合本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下设职业健康办公室,同时明确组内成员以及岗位职责,在领导小组之下,应设置安检科、生产技术科、财务科、调度室、通防科、综合办公室、供销科、行政科、监察科以及职业危害防治科等职业健康管理科室,这些科室可以是新建立的,也可以是在现有科室基础上,设置专职人员或者兼职人员负责相应的职业健康管理职责。管控网络从人员、生产、企业文化3 个层面展开职业健康管控,实现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风险辨识和评估、管控方案制定、措施落实、考核评审等工作,强调并实现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系统控制与全员参与,实现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全面管控[3]。
基于人员-生产-文化的煤矿职业健康管控模式是按照源头治理-精准预控-精准治疗的思路,在智慧矿山建设背景下,以煤炭企业的职业健康管控网络、管控理念及文化氛围为基础,以煤矿职业健康零风险为目标导向,采用PDCA 循环程序针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动态控制的管理方式,实现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科学管控,最大程度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实现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职业健康管控模式要明确职业健康管控目标,以先进的职业健康管控理念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管理原则。以健全、合理的职业健康管控网络为保障,以智慧矿山建设为主要背景,在先进的职业健康危害综合防治技术与设备、“职业健康管理+X”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基础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医疗诊断技术为途径,以基于智慧矿山的煤矿职业健康大数据管理系统为重要的管理工具,促进“理、工、医”深度融合,促进职业健康管控模式的有效运行,进而保障煤矿职业健康不断趋于零风险。在智能预测、预警方面,借助智慧矿山建设的5G 网络、先进的传感器、监测监控设备以及智能化预警系统,实现对井下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智能感知与智能预警,有助于进行科学预防与及时管控[4]。
在源头治理、风险管控方面,将生产系统中的职业健康管控风险分为生产、人员、文化3 个层面。针对存在的风险采用PDCA 实施程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技术和设备及时对煤炭企业中存在的职业健康管控风险进行辨识、评估、管控,持续改进、优化生产工艺和方法等,实现煤矿职业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做好源头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严控职业健康管控风险,消除职业健康隐患,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持续、动态、闭环控制,实现生产本质健康化,企业文化运行科学化,人员的决策最优化、行为规范化,最终实现煤矿职业健康零损失、零风险[5-7]。
在职业病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方面,要做好煤矿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的快速、准确诊断,落实分级诊疗,针对不同等级的职业病采取对应的职业病救治康复方案,做到精准治疗。
职业健康危害的产生离不开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传播接触途径及接触者,这3 因素须同时存在且经过较长时间的作用,才能够对接触者造成职业健康危害,当危害接受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且符合职业病发病模式,就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煤矿职业健康管控模式是从生产、文化、人员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作用这4 个方面对煤矿职业健康风险转化为职业健康危害的原因进行剖析。
在生产层面,生产防护设备、作业环境、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以及固有的危险源都属于生产层面的风险因素,若煤矿中生产防护设备可靠性较差、职工的作业环境恶劣、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不完善,煤矿的源头治理工作不到位、风险管控不力,导致粉尘浓度超标、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产生噪声、高温等风险出现,现有的职业健康管控风险未消除,同时煤矿职工正在进行生产作业,通过上述风险因素相互作用可使职工受到职业健康危害。生产层面煤矿员工职业健康危害致因分析如图1。
图1 生产层面煤矿员工职业健康危害致因分析Fig.1 Causes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hazards of coal mine employees at production level
在人员层面,人员是指人的决策与行为机理,其职业健康管控风险主要是指影响煤矿内、外部组织人员职业健康管控决策或行为的内在特质因素。人员对职业健康管控的重视程度、风险管控能力、职业健康综合素质、防护意识、风险感知能力等,都属于人员层面的风险因素。煤矿职工的职业健康综合素质不高、风险感知能力不足、意识薄弱、职业健康知识缺乏、专业技能差等均是增加职工职业健康风险的重要原因。企业的内部人员包括企业管理层、现场管理人员以及现场作业人员;外部组织人员主要是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技术服务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第三方检测、评价、培训、体检机构的相关人员。人员层面煤矿员工职业健康危害机理分析如图2。
图2 人员层面煤矿员工职业健康危害机理分析Fig.2 Causes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hazards of coal mine employees at personnel level
在文化层面,文化是指职业健康的运行机理,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职业健康责任及管理体系建设、职业健康投入、职业健康风险预控、职业健康文化建设、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以及激励与奖惩等。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合理、教育培训不到位、奖惩不公等将对煤矿职业健康管控的生产层面和人员层面造成影响,通过对它们的影响使得煤矿职业健康管控风险增加,员工个体防护措施不到位,进而造成煤矿员工职业健康危害。文化层面煤矿员工职业健康危害机理分析如图3。
图3 文化层面煤矿员工职业健康危害机理分析Fig.3 Causes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hazards of coal mine employees at cultural level
煤炭企业生产系统中的生产、文化和人员层面的风险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职工通过媒介接触到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造成对职工的职业健康危害,进而产生职业病。基于人员-生产-文化的煤矿员工职业健康危害致因分析如图4。
图4 基于人员-生产-文化的煤矿员工职业健康危害致因分析Fig.4 Causes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hazards of coal mine employees based on person-production-culture
由于煤矿职业健康管理的缺陷导致了煤矿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风险管控不力、员工未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企业职业健康危害源头治理不到位,未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最终导致职业健康危害的发生,甚至导致职业病。由此可以看出,管理缺陷是职业健康危害发生的间接原因[8-9]。经济发展情况、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政策支持等社会因素影响人们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提升、影响管理水平提升与管理创新、影响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进,这些是造成职业健康危害的基础原因[8-9]。人的职业健康风险行为或物的风险状态是造成职业健康危害或者职业病的直接原因。造成煤矿职业健康危害的内因是煤矿生产系统中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10]。而导致煤矿职业健康危害的外因则是人、机、环、管中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在内外因的综合作用下,可能导致职业健康危害发生,甚至引发职业病。职业病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在产生职业健康危害的前提下,经过一定时间,使得危害的实际接受量达到一定水平,同时产生的疾病符合一般疾病的发病模式,才有可能引起职业病。
目前在企业生产、文化、人员这3 个层面的职业健康风险管控,存在较大的缺陷,导致了煤矿职业健康危害的发生,进而导致了煤矿员工职业病的发生。煤炭企业应通过先进的职业健康管控模式进行职业健康风险管控。煤炭企业应重视煤矿职业健康管控工作,平衡职业健康资金投入,确保资金合理规划使用,加强职业健康防护设备设施、生产设备、信息化管理工具以及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合理优化生产,做好源头治理与风险预控工作;加强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煤矿员工职业健康防护意识、增加职业健康风险感知能力,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发展;不断完善职业健康相关制度措施,加强职业健康宣传工作,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不断追求生产的本质健康化,文化的运行科学化,人员的决策最优化、行为规范化,才能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实现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职业健康风险管理方式有助于降低职业健康危害发生率,提高职业健康管理水平。通过分析当前煤矿职业健康管理问题,提出了基于人员-生产-文化的职业健康管控模式,明确了职业健康管控的目标、理念以及管控网络,通过PDCA 循环程序对生产、文化以及人员层面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动态、闭环管控,保证职工的职业健康,促进煤炭企业职业健康管控水平提升。通过煤矿员工职业健康危害致因分析,从人员、生产、文化这3 个层面说明了进行职业健康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基于人员-生产-文化的煤矿职业健康管控模式,为煤矿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对于煤炭企业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