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廷汉
邱朝剑
邱朝剑,结业于中国文联第八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国学与修养”全国中青年创作骨干研修班。浙江省文化名家孵化对象,浙江省文艺志愿之星,浙江青年书法二十家,浙江省文联、省书协“新峰计划”培养人才,温州市人文社科领军人才,温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温州市龙湾区书画院执行院长。获第八、九届温州市人民政府文学艺术“金鹿奖”,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第三、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八、九届全浙书法大展“沙孟海奖”,第十届全浙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第七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展“陆维钊奖”,第八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等重大奖项。
朝剑学书二十余载,近年以“二王”为宗,主攻小行书,也算是浙江弄潮人。其“二王”一类的作品不断入展和得奖,不仅为同道所羡慕,更为书坛前辈所关注。
然“二王”之书,本不囿于字的形态,综观历代阁帖所遗,也各具面目,若真的追本溯源,实为魏晋人的风骨所铸。故刘勰《文心雕龙》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风骨自生风姿,才情溢于字表,是以唐人顶礼膜拜之余,不免叹曰“古质而今妍”。惜宋元以降,“帖”学取替“二王”之学,风骨不存,遂滑至中俗,乃至媚书泛滥。
“质妍”一说只能算是孙过庭对孔夫子成德之喻的演绎。《论语》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之语。杨时补述之:“文质不可以相胜,质之胜文,犹之甘可以受和,白可以受采;文胜而至于灭质,则其本亡矣,虽有文,将安施乎?”按之于书,亦然。
质者,质朴也;文者,文饰也;史者,虚而不实也;而野者,本性野鲁也。书有形迹,点画结字谋篇,无不可饰之,可谓文;书有神韵,人物品藻性灵也,无不见本性,可谓质。文质相彰相悖,遂成书之优劣。
朝剑初时习颜李,先作大字,用笔大氣磅礴,尽遒劲之用,无妩媚之姿,辅以汉隶,探索波磔之文质,体味结字巧拙,转入晋人,以“二王”帖为载体,力图在飘逸上多一点内敛,在恬适之中加一点节奏,在法度之外添一点情趣,这便构筑了他作品的面貌—文质相彰。故其用笔简洁,藏露自如,无粉饰之嫌,无尖刻之垢,有《快雪》之圆浑,有《姨母》之纯真。信手写来,从容不迫之中掌握其墨水流淌的节奏演变和起伏。字里行间流露出雍容之气,存《祭侄》之苍茫,有《寒食》之激荡。尤其是他在作品形式上的探索,颇有匠心独运之思。其作品无论巨幅还是长屏、手卷、小册页,均能力脱前人之旧窠,行文、落款、盖章,不喜重复自我,精心之致,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叹,然有时终不免见其用心太过之苦。
“文质史野”之说本是教人立身成德之言,“古质今妍”之语道尽南朝书法文质相悖之弊。而今人碑帖之争辩,实不离此“质妍”二字之藩篱。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难矣!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