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 概况、挑战及策略

2022-02-24 00:05胡瑞王一涵张焱
世界教育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西亚中亚

胡瑞 王一涵 张焱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是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呈现出规模扩大、层次结构优化、奖学金数量增多等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来华留学生学历层次偏低、奖学金分布不均等问题与挑战。推进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应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完善奖学金资助机制,优化来华留学生培养途径,提升来华留学生管理与服务质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 西亚 中亚 来华留学生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1]。“一带一路”建设为丰富和重构全球化秩序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新契机[2]。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建立与中亚和西亚国家的合作往来有利于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增进彼此的文化交流,打造中国—中亚、中国—西亚命运共同体。分析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概况、问题与挑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

教育发展概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建立,我国与西亚和中亚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这不仅促进我国与西亚、中亚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同时也推动了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一)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

整体而言,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呈上升趋势。西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从2012年的9240人增加到2017年的15184人,年均增长率为10.5%;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从2012年的16425人增加到2017年的28532人,年均增长率为11.7%(见图1)。

西亚和中亚部分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和年均增长率较大。2012—2017年,西亚国家中也门、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三国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约为3.8万人,超过西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50%;中亚国家中哈萨克斯坦6年以来的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位于中亚之首,占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总规模的55.0%。乌兹别克斯坦的来华留学生则表现出总量少、但年均增长率较高的特点,总量由2012的1347人增至2017年的4171人,年均增长率达到25.4%。

(二)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层次结构

来华留学生层次结构的优化是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层次结构有以下两方面特点(见表1)。

第一,来华留学生的层次结构趋于优化。2012—2017年西亚和中亚来华留学学历生人数逐年递增。其中,西亚来华留学学历生占该国来华留学生的比率从2012年的51.5%增长至2017年的57.9%;中亚来华留学学历生占该国来华留学生的比率从2012年的41.9%增长到2017年的58.5%。此外,两个区域来华留学学历生的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非学历留学生。西亚和中亚国家2012—2017年来华留学非学历留学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4%和4.4%,学历生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3.2%和19.4%。

第二,高层次来华留学生规模增长迅速。西亚和中亚来华留学学历生以本科生为主体,但从发展趋势上看,两个区域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年均增长率均大于本科生。2012—2017年,西亚、中亚来华留学研究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7%、28.9%,而两个地区的来华留学本科生年均增长率仅为10.4%和20.2%。

(三)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发展变化

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对吸引优质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优化来华留学生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奖学金为西亚和中亚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2012—2017年,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获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情况主要呈现以下三方面的态势。

第一,来华留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人数(奖生数)呈逐年递增趋势。2012—2017年西亚各国来华留学奖生数由1328人增加至2760人,年均增长率为15.8%;同期,中亚各国来华留学奖生数从1904人增加到4235人,年均增长率为17.3%。

第二,来华留学学历生是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主体。2017年,西亚国家来华留学学历生奖生数为2682人,占西亚国家来华留学生获中国政府奖学金人数的97.2%。中亚国家来华留学学历生奖生人数从2012年的1537人增加到2017年的3929人,占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奖生数的比率上升至92.8%。此外,研究生层次来华留学生群体是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获中国政府奖学金的主体。

第三,部分国家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奖学金竞争能力较强。2012—2017年,也门来华留学研究生奖生数共计2932人,占西亚地区来华留学研究生奖生数的36.3%;伊朗、伊拉克、巴勒斯坦和亚美尼亚均有80%以上来华留学研究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中亚也有类似特征,2012—2017年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研究生獎生数逐年递增,共计5864人,占中亚地区来华留学奖生数的34.6%。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奖生数占本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总数的比率均超过40%。

二、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

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来华留学生规模发展不充分

首先,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总规模相对较小。西亚和中亚各国总体人口相对较少,来华留学生规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处于劣势,2012—2017年来自西亚和中亚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分别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6.7%和12.1%。其次,来华留学生规模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2012—2017年,西亚的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也门三国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共占西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51.1%,远高于西亚其他国家;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最多,占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55.0%。再次,部分国家在来华留学生规模和增速上均无优势,如西亚的阿曼、黎巴嫩和中亚的土库曼斯坦。2012—2017年阿曼来华留学生共332人,不仅规模较小,且年均增长率以6.2%的速度下降,这一数值低于西亚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格鲁吉亚(37.7%)约44个百分点。黎巴嫩和土库曼斯坦来华留学生规模发展也存在类似情况,规模不均衡的问题在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中较为突出。

(二)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比偏低

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层次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但在绝对数量上,研究生层次来华留学生规模较小,仍以本科生为主。2012—2017年,西亚来华留学本科生规模占来华学历生总数的62.1%,研究生层次来华留学生规模较小。以约旦为例,作为西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国之一,2012—2017年来华留学生共计5564人,但研究生层次来华留学生只有479人,占该国来华留学学历生的11.6%。这一问题在中亚国家更为突出,2012—2017年,中亚来华留学本科生占中亚来华学历生人数的73.5%,研究生层次来华留学生所占比率不到30%。以中亚来华研究生规模最大的生源国哈萨克斯坦为例,来华留学研究生仅占该国来华留学学历生的20.1%。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演进脉络来看,发达国家的留学市场较为成熟,且以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为主[3],而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学历层次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的优化。

(三)奖学金分布不均衡

西亚和中亚来华留学奖生数逐年递增,但分布不均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的比率较低。2012—2017年,来华留学学历生是西亚和中亚奖生数的主要来源,非学历生获得政府奖学金的比率较低,主要以自费的方式来华留学。西亚来华留学奖生数占西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5.4%。以西亚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较大的伊朗为例,来华留学生奖生数仅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7.6%。中亚各国来华留学奖生数占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4.8%。二是部分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较多,但奖生数较少。例如,2012—2017年,来自约旦的留学生共5564人,但来华留学生奖生数仅598人,仅占本国来华留学规模的10.7%;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来华留学生共19424人,来华留学生奖生数为3071人,仅占本国来华留学生规模的15.8%,所占比率均偏低。三是部分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但来华留学奖生数呈下降趋势。例如,巴林来华留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2.7%,获取奖学金人数的增长不及总量的扩增,来华留学奖生数占比年均下降1.7%;阿联酋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1.0%,而来华留学生奖生数占比年均下降12.9%。

三、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

教育的优化策略

新时期加快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推进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兼顾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与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健全奖学金资助体系,加强学科建设,优化来华留学生培养机制,构建高质量来华留学管理体系,提高来华留学服务水平。

(一)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

留学生规模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4],扩大西亚和中亚国家来华留学规模,优化来华留学生层次结构,是保证中亚和西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一,应该根据中亚和西亚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来华留学生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例如,针对黎巴嫩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我国涉农高校在招生计划中可给予其一定的倾斜和激励,扩大急需专业的留学生人才储备,使其学成回国后不仅服务本国产业发展,同时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贡献。第二,加大来华留学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理解和认同。依托留学生教育相关网站、孔子学院、咨询中心、驻外使馆等多种渠道,运用多种语言和多元化媒介宣传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留学教育优势和奖学金资助等。宣传内容应对留学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师资力量、学费及生活费、申请流程以及签证办理等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帮助生源国学生加深对来华留学教育的认识。第三,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比例,优化层次结构。可以采取双边协作的方式,与西亚、中亚留学生管理部门及高校共建留学研究生人才交流和国际交换生等项目,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促进高校间的合作往来,为高层次人才互换和交流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平台支持。此外,依托留学生培养单位现有平台,共建中国—西亚、中国—中亚合作研究团队,鼓励西亚和中亚学生申请来华攻读研究生,促进其融入中方导师的研究团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攻克难题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国外研究生层次学生来华留学。

(二)完善来华留学奖学金资助體系

奖学金对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优化结构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对获得奖学金的期望越高,对奖学金赋予的价值越大,努力追求奖学金的动机便会越强,奖学金产生的激励效应就越大[5]。针对目前来华留学奖学金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采取如下三方面应对措施。一是丰富奖学金类型,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基础上设立专项研究生奖学金、学术团体奖学金和竞赛奖学金。依据“一带一路”背景下扩大教育开放的需要以及中亚和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缺口,增设区域性专项奖学金,资助中亚和西亚的留学生,帮助其发展专业技能。我国留学生管理部门和培养单位可以通过与中亚、西亚共建研究生奖学金的方式扩大来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人数,使其融入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日常教学与科研活动、国际学术会议、发表研究成果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打造多元化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资助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高校等共同参与、协同资助的来华留学奖学金体系。来华留学奖学金资助主体的扩大,不仅有利于提高来华留学奖学金的投入力度,而且有助于形成政府、市场、高校以及相关社会力量共同支持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态势。三是提高来华留学奖学金的使用效益。优化来华留学奖学金的管理与留学生学业成就及质量评价相结合。高校应依据校情和留学生教育实际,优化和完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的发放流程和质量监管,提高奖学金发放与管理的科学性,依据来华留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综合能力提升、创新和研究能力考评结果等方面差别化管理,发挥奖学金在促进来华留学生成长和进步过程中的激励和反馈作用。

(三)优化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

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基石,有利于形成来华留学生事业发展的“拉力”。一是优化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汉语教学是我国留学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应从汉语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教材编写应涵盖汉语的基础知识、中国文化习俗等内容,同时也要考虑留学生汉语学习规律、学习诉求和学习心理,突出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在内容安排上,促进汉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融合,鼓励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讲授与专业相关的汉语词汇等基础知识;逐步强化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实习,提高其汉语言应用和沟通能力。二是建設适应来华留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在课程教学方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促进留学生对于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内化。此外,坚持课程内容的中国文化融入。留学生培养单位可以在公共基础课模块增加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往来历史、合作机制和重要战略等相关课程,从而将文化融入和文化认同纳入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将本土师资选聘和培养与引进外国优秀教师进入留学生教育队伍有机结合, 发挥海归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资源优势[6];依托本校的优势及特色学科,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开阔留学生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水平。

(四)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质量

加强质量建设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要求和现实诉求[7]。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质量,要求政府和高校各司其职、协同管理。政府通过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相关政策进行宏观规划,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高校不仅要承担留学生教育教学,同时应在生源质量控制上“严把关”。我国高校应建立科学的来华留学生入学标准,在对学历背景、语言水平和健康状况等基本条件做出明确规定的基础上,还应对申请者的思想品格、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多方面考察,从源头上把好入口关,发挥入学标准对优质生源的筛选功能。

“以人为本”提高来华留学生服务水平。一方面依据留学生的学习阶段提供人性化的指导。例如,为新生提供交通路线、校内外住宿、购买保险等服务和引导,避免留学生初次到我国因沟通不畅、环境陌生等引发的生活和学习困难。另一方面要为增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理解和多元文化交流提供帮助。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戴维斯国际中心(Davis International Center)通过茶话会、非正式英语课、个人英语辅导等活动和课程,搭建跨文化理解的桥梁、增强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促进留学生个人发展[8]。我国高校应持续关注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和心理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文化活动促进异文化交流、理解和碰撞,提升来华留学生对我国文化和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编写的2012—2017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如无特别标注,本文相关数据均来源于此)。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十七讲[EB/OL].[2019-12-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jpsxkj/27.html.l.

[2]贾兆义.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向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7,30(11):10-15.

[3]胡瑞,朱伟静.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与优化策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2):88-95.

[4]刘宝存,王婷钰.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展、问题及建议[J].北京教育(高教),2020(5):8-12.

[5]刘鑫鑫,钱婷.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制度设计的困境与突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4):75-80.

[6]李海生,龚小娟.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中的生源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8):32-37.

[7]陈丽,伊莉曼·艾孜买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近10年发展变化与策略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10):27-36.

[8]Davis International Center. The friends of the Davis International Center[EB/OL].[2020-03-10].https://davisic.princeton.edu/about-us/organizations-funding/friends-davis-ic.

编辑 娜迪拉·阿不拉江   校对 吕伊雯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西亚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版画
马来西亚·吉隆坡
一带一路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陶西亚的柳树枝
White Elep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