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芹
“你是老师怎么了?我穿个鞋你也管?多管闲事!”愤怒的咆哮声响彻办公室……
这件事还要从一周前说起。
伴随着放学的铃声,孩子们在校园里排好放学路队,作为跟班老师,我带领孩子们向校门口走去。期间,小A兴致勃勃地对我说:“老师,我跟爸爸说好了,他周末要给我买一双新款的运动鞋。我说了好久,他终于同意给我买了,可贵了!”从他兴奋的语气中,我深感小A对新鞋的渴望。以现在的生活条件而论,穿一双新鞋真的太平常了,但一句“可贵了”让我的心中不免有些担心……
小A是一个性格张扬的孩子,有思想、有个性,在课堂上,他的发言总是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所以,他总是以聪明自居。在全班同学眼中,小A就是一个“常有理”,只要他觉得有理,一定要争赢。
周一上午,第一节语文课上,当同学们都在认真地默读、思考时,我看到小A总是把脑袋埋在双臂之中,脚不停地摆动。我走到小A桌前轻轻地拍了拍他,提醒他进入学习状态。
接下来的时间,小A的告状声不绝于耳:“老师,××在走廊上踩脏了我的鞋!”“老师,××在教室里踩了我的脚,把鞋踩脏了!”“今天上午好几个同学把我的鞋踩脏了,我的鞋可贵了!”
课间,我把小A叫到办公室,还没等我开口,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脚抬到我面前,气愤地喊道:“这鞋是我爸周末给我买的,今天刚穿到学校,他们就把它踩脏了。这鞋可贵了!”
为了帮助小A平复心情,我请他坐在我的身边,仔细地看了看他的新鞋,惋惜地说:“这么好看的鞋被踩脏了,真可惜呀!”听到我这番话,小A的情绪没有那么激动了。我一边拿起纸巾帮他擦鞋,一边问:“他们是怎么踩你的新鞋的?”小A不假思索地说:“在走廊上,××跑得可快,踩着我的鞋了;在教室里,后面的同学挤着向前走,就踩着了;我前面的同学下课时也不跟我说一声,一脚踩在我的鞋上……”听着他的倾诉,我感到这双鞋对于他来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同时也明确了一点——同学们都是无意的。于是我追问:“你认为他们是故意的吗?”小A下意识地停顿了一下,然后愤愤地说:“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是我的新鞋脏了,洗不干净了!”随后,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家长为什么会给小A买这么贵的鞋?怎样引导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带着诸多的疑问和思考,我拨通了小A妈妈的电话。
原来,小A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因为父母老来得子,而且小A从小就聪慧,这就使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也就溺爱一些。小A的爸爸长期不在家里,出于对孩子的补偿,就咬了咬牙,应小A的要求买了一双价格不菲的运动鞋。
那么,小A为什么一定要买一双价格不菲的运动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又一次与小A促膝长谈。
“穿上新运动鞋感觉好吗?”
“嗯,挺好的,穿新鞋很高兴。”
“听说这双鞋很贵,所以,被踩脏了确实让人感到很难过。老师建议,能不能把这双鞋放到家里穿,平时上学穿一双旧鞋,或者不那么贵的鞋……”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小A的愤怒使谈话气氛降到冰点。
我深深懂得,情绪管理不是消除或压抑情绪,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情绪向平静与积极的方向转变,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小A及时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为帮助他化解愤怒提供了有利的时机。此时此刻,因势利导采用共情的方式是消除愤怒的有效办法。
“心中有了不满及时告诉老师,这样很好。老师已经收到了你发出的信号,也很愿意和你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怎样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才不会伤害到别人呢?你愿意听一听老师的建议吗?”我心平气和地说。
其实,当小A不假思索地吼出那些话时,我已经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悔意。本已经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看到我这么和颜悦色,竟然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充满疑惑地看着我。
“嗯……老师,其实我不是……好吧……”小A支支吾吾地回答,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
“老师十分理解你。我小时候穿一件新衣服到学校都会感到十分快乐,当同学们夸赞我的时候,我感到特别满足。每个人都希望被夸赞,你把新鞋穿到学校,也是希望能够得到同学们的夸赞吧?”
听了我的话,小A深深地点点头。
因为我的共情,小A已经完全没有愤怒的情绪了。
至此,小A愤怒的情绪得以平复。但是,教育的目的还未完全达到,应该充分利用教育契机传授给学生正确表达情绪、科学沟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我与小A继续沟通。
“这么漂亮的一双鞋被踩成了小花猫,我也很心疼,所以才建议你上学时穿旧鞋。但是,老师知道你特别想穿着新鞋来上学。你知道老师怎么知道你的想法的吗?”
“我刚才说的话。”小A低声说。
“我们在语文课中学习了同一个意思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现在你想一想,你的不满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
小A不假思索地说:“我不愿意把新鞋放在家里。”
“对,这样表达意思就很清晰了。”我夸赞道。“你再想一想,你刚才的表达除了说明你的想法,还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听了我的话,小A情不自禁地抠着手指,不好意思地说:“我还很生气。”
“我们和他人交流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你认为哪一种能够让你达成心愿?”
小A低着头说:“第二种,直接告诉你我不愿意把新鞋放在家里。”
“如果今天你面对的不是老师,而是同学,采用第一种表达方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小A立刻回答:“会吵架、打架。我以前总是这样和同学说话,所以老是闹矛盾。”
“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行为,说明你很善于思考。你能说一说,通过今天这件事,你有什么收获吗?”
这时,小A马上站直了身子,抬起头看着我,诚恳地说:“我知道以后生气时要平静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能说气话,不能说不礼貌的话,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从不良情绪的消除到认知能力的提升这个视角来看,一次由“一双新鞋”引发的风波已经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