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微
九月,虽已入秋,但白天依旧很闷热。
走进教室,我发现窗帘居然都被拉上了,连忙让学生拉开窗帘透透气。结果刚一拉开,强烈的阳光立马照进教室,只得让学生又拉上窗帘。
闷热的环境中,学生躁动不安,他们一边用书本来回扇着风,一边扯着衣服抖动着,嘴里还不停地说:“好热!好热呀……”
此时谈学习,他们肯定是无法集中精力的,何不趁此机会谈谈暑假限电的事情呢?
于是我问:“待在教室里,你们感觉如何呢?”
“热——”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就像蒸笼一样。”小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我感觉自己快被烤糊了!”佳佳自嘲。
“要是有个冰箱,我想立马钻进去。”“我也想!”“就是!”“要是有个冰箱就好了!”轩轩的回答似乎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同学们都附和起来。
我接着问:“现在和暑假限电时的情形相比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瞬间热闹了。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3-5],按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利用2013年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重庆农村地区的相关数据,失访率以50%计,计算样本容量为270人。实际共抽得高血压患者280人。利用Epidata录入问卷调查数据,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统计工具软件stata.11。
小刘说:“现在至少还有风扇可以缓解一下,暑假停电,全靠一把扇子,越扇越热。”
“当时我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着也不是,简直太难受了!”小王表情夸张地说。
“我跟家人想去商场凉快一下,谁知商场一片漆黑,也没有电。我们又转向地铁站,幸好地铁站还有空调,我们就在那里待了一下午。”看来芳芳还算是个幸运儿。
“你们还能出去,当时我们小区被管控了,我们出不去,只能在家里‘蒸桑拿’。”小李说。
大家作为亲历者,感受颇多。我接着问:“大家知道这次限电的原因是什么吗?”
“电不够用了。”几个同学应道。
“是的。今年7月,四川持续极端高温,用电量大幅度上升,加上缺水,水力发电量骤减,这给四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供电压力。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再寻常不过的事物了,我们早已习惯了有电的生活。而这次限电事件打破了我们的习惯,让我们措手不及,无所适从,让我们不得不对常见的事物——电重视起来!”我顿了顿,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电呢?”
“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定在26℃以上;离开室内半小时以上要关闭空调;空调开启时要关闭门窗。”小张的发言显得很专业。
“空调很耗电,所以要尽量少用空调,有时一家人可以只开一台空调。”小蓝补充道。
“我们要随手关灯,尤其是白天,要养成节电的习惯。”丽丽说。
“不使用电器时要关闭电源,减少待机耗电,比如饮水机。”细心的小毛说。
“我发现商场里浪费电的现象特别严重,比如霓虹灯招牌,整晚亮着,其实深夜时可以关掉。”佳宜谈到了公共场所浪费电的现象。
“每次去商场,空调的温度都特别低,灯也开了很多,我觉得这些场所可以节约很多电。”凯凯也赞同佳宜的观点。
大家交流了不少节约用电的方法,我总结:“其实这次危机是缺电的问题,也是资源短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很多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呢?这需要人们不懈地研究。作为未来的建设者,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吧!”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心情平和了许多。(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点评:
教育需要相机而行。袁老师在学生躁动不安时,相机开展了限电事件的讨论,让学生释放情绪,并引入对策,提醒孩子们“不懈地研究”,引导孩子们“作为未来的建设者,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吧”,教育无痕但走心。(丁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