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2022-02-23 02:35:14孟武高琳珍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23期
关键词:村村通易地饮水

孟武 高琳珍

(1.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甘肃总队,甘肃天水 741000;2.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 741000)

1.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

1.1 村村通公路工程取得骄人成绩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村通公路建设是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性设施,属于重要的民生工程,也被称为“五年千亿元”工程,主要由政府财政出资兴建,自2005年以来农村交通全面升级改造,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交通问题,使农民生活和经济水平都得到较大提升。村村通公路建设使广大农村受益,交通落后的现状得到了彻底改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

1.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效显著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解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2005年开始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逐步推进,我国农村供水系统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自2005年开始至今,5.2亿农村人口以及4.7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难问题得到全面解决,期间经历了“自然发展、饮水起步、饮水解困、饮水安全”4个阶段,逐步实现了喝上水到喝好水的建设目标,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据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村集中供水率已经达到88%,自来水普通率为83%,水质达标率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与落实,广大农村地区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生态效益均有了很大提高:(1)农村地区因水源导致的发病率有效降低,健康状况得到改善。(2)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因供水充足,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化家用电器在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在提高农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带动内需,繁荣了经济。(3)解决了农业生产供水不足的问题,增强了抵御旱灾的能力,干旱季节饮水困难的人数明显减少。(4)饮水工程解决了农村远距离运水的问题,留守老人与儿童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1.3 易地扶贫搬迁助力脱贫攻坚

易地扶贫搬迁也是一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针对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低劣的地区群众开展易地搬迁、易地安置,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安排,迁入生活条件、生产条件比较优良的地区。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2001年,由国家发改委组织落实,2009年以前主要采取整体搬迁与零星搬迁相结合的方式,2009年后则不再零星搬迁,只进行整体搬迁。易地搬迁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偏远地区贫困问题,是国家明确提出的“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标志性工程,其难度之大、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前所未有。在“十三五”的5年时间内,近千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得到妥善安置,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关键时期,通过易地搬迁到生活条件、生产条件适宜的地区,彻底告别了贫困生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的重要受益者,也加快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在脱贫攻坚战中成绩斐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我国土地改革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被记入历史史册的重大变革,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口大迁徙,在世界减贫史上也是一次伟大壮举。

2.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

自从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广大乡村开展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重大贡献。

但是,在全面落实村村通公路、农村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些新的环境问题,比如说由于以上工程活动影响,带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明显增多,2020年“8·13”陇东南暴洪灾害引发洪涝,并且衍生多种次生地质灾害。其中,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有陇南、甘南、定西、天水、庆阳、平凉等。而天水市13日至18日最大累计降雨183.9mm,降雨范围之广、累计雨量之大、过程雨量之强,为历史罕见。强降雨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74处,损毁房屋287间,威胁3952户15186人[1],其中有近70%的滑坡、崩塌和新农村建设工程活动有关,新农村建设工程活动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影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村村通公路工程排水不畅,遇路面破损开裂处集中入渗,诱发滑坡、崩塌

一方面由于设计标准偏低,没有布设边沟和必要的排水涵洞,地表汇流只能沿路流淌;另一方面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路面没有施做伸缩缝,造成路面开裂;回填不实(包括之前沿路铺设过饮水管线),造成路基沉降变形、塌陷,地表水集中入渗,成为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村村通公路工程实施,增加了道路路面硬化面积,阻碍了地表水渗入地下,当出现强降雨后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峰现时间提前,洪峰流量成倍增长。然而,村村通道路工程却没有排水边沟和涵洞,汇流只能沿路流淌,当遇到路面破损开裂处就会集中入渗,湿陷性黄土地区则发生黄土湿陷,形成黄土陷穴或落水洞,轻则造成路基掏空,重则导致边坡失稳,引起严重的崩塌、滑坡。另外,即使路面没有破损裂缝,沿路汇流也会在相对低洼处或道路拐弯处冲出外侧,冲刷、侵蚀道路外侧坡面,造成边坡失稳,出现崩塌、滑坡。

2.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成为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用水量激增,这样一来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但是目前农村大多没有完善的生活污水排放系统,生活污水直接沿村庄道路随意流淌,遇到路面破损开裂处就会集中入渗,天长日久,也成为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2.3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政策不严,留下地质灾害隐患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使甘肃11.4万人口受益,许多农村贫困人口得到妥善安置,基本生活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都得到改善,但是也有个别搬迁安置点留有地质灾害隐患。在我们进行地质灾害“三查”过程中发现,个别搬迁安置点刚建成没多久,就出现滑坡变形迹象。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自从2014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取消之后,削弱了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管力度。大部分搬迁安置点因为资金紧张,在选址时没有按要求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021年甘肃省在全省易地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中共查出,“十三五”期间未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易地搬迁安置点140处,其中有13处被评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有些安置点虽然进行了评估,但是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评估报告并没有识别出老滑坡,把安置点选在了老滑坡体上或滑坡影响范围之内,加上建设工程活动不规范,是引发老滑坡局部复活的主要原因。(2)虽然按要求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报告也识别出了场地及其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并且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但建设单位因为资金问题等原因,没有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要求,这也是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3)不但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而且按照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要求进行了工程防治,可是,因委托的设计单位不是具有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往往是由建筑设计单位或建筑施工单位出的方案和大样图,对地质灾害认识不清,仅简单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板作为支护工程,没有按照设防标准进行必要的稳定性计算和评价,挡土板也没有设置必要的泄水孔,造成工程做了,但在降雨情况下挡土板后水土压力急剧增高,导致挡土板发生失稳变形甚至整体翻倒,防治工程失效,起不到应有的治理效果,相反造成更大的损失。

3.乡村振兴建设中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及建议

当下,正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美丽乡村建设迈入新阶段、有了新要求。“十四五”期间,村村通公路建设应该仍然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广大农村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村村通公路建成后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做好维护、管理、运营等多项工作,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问题,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十四五”期间,农村供水安全问题依然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任务,巩固脱贫攻坚已经取得的成果,严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农村供水安全工程应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水源安全管理,逐步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改造,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逐步落实新建、改造、联网、并网多措并举的策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并不断拓展,保障供水安全[2]。同时,还要落实供水工程的运维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以上乡村振兴建设中,为了避免出现同样引发地质灾害问题,本人提出以下防治对策及建议。

3.1 村村通公路建设要提高设计标准,严把施工质量关

在村村通公路建设中,一要提高公路设计标准。为了有利于排水,道路两侧设置边沟(可以优先选用“L”型边沟),必要的沉砂池和管涵;为了改善地表入渗条件,减小径流系数,减少地表汇流,建议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或在村内铺设透水砖。二要严把施工质量关,加强监督检查,抓好验收工作。

3.2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要加强维修养护,完善排水系统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在改造、新建、联网、并网和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工程中,把好原材料关,尤其是水管和接头(包括三通)要选择大品牌质量有保证的,三证齐全的正规厂家,同时把好施工质量关,控制好回填土的压实度,路面恢复时处理好接茬,结合缝用沥青等封灌,防止地表水集中入渗;另一方面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完善农村生活污水、雨水排放系统。

3.3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项目要科学选址,合理规划,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政策

(1)科学选址。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项目规划选址阶段,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将该项工作委托给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出具权威性的评估报告,在选址的时候应避免陡崖、陡坡地段,或者沟谷的出口处,活动断裂以及受滑坡、崩塌、泥石流威胁的危险性大区[3]。

(2)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在做安置点规划设计时,竖向设计一定要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遵循依坡就势的原则,避免简单粗放的整个场地选定同一个标高,尽量避免大填大挖,不可随意开挖坡脚,以免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引发工程滑坡。如果不得不开挖,一定要委托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勘查设计,勘查设计成果必须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同时,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责任到人。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场地截排水系统设计,所有排水系统最终要归入安置点生活污水、雨水排放系统,以免形成了常年不断的入渗水源。

4.结语

随着近年来极端降雨天气频发,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显。村村通道路工程没有排水边沟和涵洞,沿路汇流在相对低洼处或道路拐弯处冲出外侧,冲刷、侵蚀道路外侧坡面。农村生活污水沿村庄道路随意流淌,遇到路面破损开裂处就会集中入渗,是引发黄土边坡失稳,造成崩塌、滑坡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搬迁安置点在建设过程中,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政策、制度不严是导致易地搬迁安置点出现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

我们只要在村村通公路建设中提高公路设计标准,严把施工质量关。加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维修养护,完善排水系统。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政策、制度,科学选址、合理规划。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就可有效解决地质灾害问题,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普及减灾和应急避灾常识是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发生根源并把握其规律,掌握地质灾害防范方法,科学应对,就一定能够防患于未然,新农村建设就能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村村通易地饮水
简易饮水鸟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44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当代陕西(2020年16期)2020-09-11 06:20:54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温州:聚合力 攻坚客车“村村通”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52
广播村村通 村民百事通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农家书屋(2016年11期)2016-12-23 09:36:23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妇女生活(2016年4期)2016-05-03 11:56:14
从村村通看我国天然气改革的未来
能源(2016年10期)2016-02-28 11:33:34
着力攻坚『村村通客车』畅通城乡『最后一公里』
学习月刊(2015年15期)2015-07-09 05:38:36